这几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什么那么高?

市场利率趋降似乎是共识,境外都开始流行负利率了。

统计数据看,上周255家银行发行的2014款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结构性存款等),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小幅下降0.02个百分点至4.05%。

为什么较高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那么难买到?

某银行业研究员表示,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源于“两个端口”的共同作用:一个是资金端,当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利率下行;另一个是资产端,现在优质资产少,特别是存量高收益非标资产到期,银行较难找到合适的资产来维持产品收益。

不过,市场上有几款结构性存款产品,倒是继续以惊人的预期收益率吸引眼球。

比如,交行上周发行的“2019年‘得利宝·私银慧享’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看涨鲨鱼鳍)(2463190198)”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9.5%,而该行同期还发行了几款最高预期年收益率达到9%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兴业银行本周也发行了几款最高预期年收益率达到9%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可以说,目前预期收益率一枝独秀的还是结构性存款产品。

但是,这么高的预期收益率可不是很容易拿到。

我们以招行上周发行的一款结构性产品为例分析:这款看涨型产品理财期限是36天,挂钩中证500指数,最低年预期收益率是1.5%,最高是9.5%。收益率计算方式是,1.5%+最小值(8%,中证500指数涨幅),最小值是指括号中取最小值和1.5%相加。也就是说,如果中证500指数在这段时间内涨幅达到或超过8%,则投资者能拿到9.5%的年化收益率;如果区间内指数涨幅为零或者指数下跌,那么投资者能获得1.5%的最低收益率。

这几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什么那么高?

中证500指数月K线图

中证500指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涨幅达到或超过8%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我们统计了从2017年1月开始的该指数月线,发现155个月中,有30个月的涨幅符合条件,可能性是19.35%。这个很好理解,2007年和2015年的大牛市中,很多个月的涨幅都不错。

目前该指数处于方向性选择阶段,总体而言,上涨的概率还是挺大的。而且,即便指数涨幅没有达到8%,只要上涨,这款产品的收益率还是会增加的。

招行这款产品的收益率弹性很大,投资者拿到最低收益率1.5%的可能性还是很大。而部分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保底年收益率高达3.5%甚至超过4%。

有些银行为了吸引存款,其实是做了很多假结构型存款,为结构性存款设定远高于同期限存款利率水平的保底收益,构建狭窄的收益波动区间或将挂钩的衍生产品行权条件设置为几乎不可能触发事件,使结构性存款从名义上的浮动收益产品变为事实上的固定收益产品,以实现高息揽储、变相刚兑。

对投资者来说,有保底的较高收益率产品是求之不得。特别是今年年初,因为经济下行,票据资产萎缩,导致票据转贴收益率才2点几个点,与结构性存款有较大的收益率倒挂,这样有些脑子活络的人,通过银行的低风险授信,再利用有些银行对企业真实贸易背景把关不严的漏洞,开出票据转贴,套出来的资金再做结构型存款。使结构性存款成为套利工具,进一步助推了结构性存款的快速增长。结构性存款也是上市公司理财的最爱:格力电器的三季报中,结构性存款余额高达218亿元。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简称《通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发布实施《通知》,有利于促进结构性存款业务规范发展,防止不规范的结构性存款无序增长,增强银行经营的合规性和稳健性,有利于引导银行存款和市场利率回归合理水平,规范相关衍生产品设计和交易,也有利于杜绝结构性存款与票据的空转套利,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另外,《通知》在衍生产品业务管理方面,进一步强调了相关要求,如银行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应当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相关衍生交易敞口应纳入全行衍生产品业务管理框架,严格执行业务授权、人员管理、交易平盘、限额管理、应急计划和压力测试等风险管控措施,杜绝“假结构”设计;银行应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足额计提资本,市场风险资本不得超过银行一级资本的3%等。

为了平稳过渡,此次《通知》还设置了12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原有的结构性存款(老产品)可继续发行,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对于过渡期结束前已经发行的老产品,应当及时整改,到期或兑付后结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