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聯想曾經定下三年之約 如今只有華為做到了

2016年11月17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聯想董事長楊元慶和小米CEO雷軍、華為高級副總裁餘承東立下三年之約,“作為中國製造代表,未來聯想、華為、小米要攜手做到全球智能手機TOP3,先一起跨越蘋果、三星,再來爭高低。”

華為、小米、聯想曾經定下三年之約   如今只有華為做到了

2019年10月20日,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企業家高峰論壇上,楊元慶和雷軍再度同臺,卻各自談論著消費互聯網和5G。

三年時間裡,小米的口號從“為發燒而生”變成了“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逐漸退出了國產手機的TOP3;而收購了摩托羅拉的聯想集團儘管PC業務全球第一地位穩固,但在手機業務上卻是疲態盡顯。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公佈的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總出貨量為3.332億臺,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為:三星、華為、蘋果、小米、OPPO,共佔據了69%的市場份額。

華為:從默默無聞到驚豔國人

華為、小米、聯想曾經定下三年之約   如今只有華為做到了

時間回到2008年,彼時華為甚至想把手機業務賣掉,只是遇上了全球金融危機,並沒有成功。

真正的突破來自2011年。當蘋果IOS和安卓系統都大獲成功時,任正非空降華為原歐洲總裁餘承東負責手機業務。在此之前,華為老對手中興已經做到了國產手機銷量第一。華為,亟需一次改變。

2013年初,當時的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公開表示:“不能做米缸裡的老鼠。”其後,華為開始砍掉低端手機業務。其後,華為P7、Mate 7等高端手機開始橫空出世。

2016年,當餘承東和雷軍、楊元慶定下三年之約的時候,華為還沒有正式“位列諸侯”,國產手機市場還有“發燒友”小米的一番江湖。但風雲際會的格局已經顯現,華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崛起,先後趕超了聯想和小米。

以IHS Technology公佈的數據為例,在2016年第三季度,國內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別是OPPO、vivo、華為、小米、蘋果,2014年還排在前三位的聯想,此時已跌出前五位。

多年以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一直堅持培養自主研發能力,每年花大量經費用在手機技術研發上面。對此,餘承東曾這樣評價:“他(任正非)老人家還是有遠見、有眼光的人,他看的遠度和深度,一般人可能都看不到。”

2016年,任正非在華為的一次內部講話中表示,手機市場還僅剩三年大好時光,華為要抓緊追趕速度。如今三年期限已到,華為沒有食言。

小米: “為發燒而生”成為絕唱

如果做一道題:是誰定義了中國的粉絲經濟?這就不是選擇題,而是一道填空題,答案不難找,就是曾被譽為“中國蘋果”的小米。

2010年,雷軍找到了聯合創始人周光平,拉上一票從摩托羅拉跳槽的朋友,一起創辦了小米科技。當口中喊著“為發燒而生”的雷軍第一次站上發佈會,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創辦過金山公司的中年人有著蘋果的喬布斯一樣的特質:天馬行空,左右逢源。於是,雷軍又多了一個稱呼——“雷布斯”。

憑藉互聯網的營銷模式,成立僅一年,小米手機出貨就從30萬臺增長至719萬臺,同比增長約2400%。但隨著國產智能手機品牌的崛起,加上用戶對“飢餓營銷”幾近厭煩,小米手機的童話故事逐漸破碎。儘管在這個過程中,小米也試圖打造智能家居生態鏈,來強化對手機使用的粘性,但依舊無法抗拒走下神壇的現實。

儘管小米依舊穩定在國產手機的第二梯隊,但和2014年前後的如日中天已不可同日而語。2019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3210萬部,同比增長僅0.3%;平均售價999元,同比增長僅4.9%。

外界爭議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的背後,是對小米核心研發能力的懷疑。雷軍對此不屑,過去三年,小米在研發上已累計投入111億元。

雷軍說,“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米粉”依然還有耐心,但對手也顯然不會坐以待斃。

聯想:當聯想不再“聯想”

曾經拿下2014年國內智能手機銷量第一的聯想手機,似乎正在淡出人們的視野。

當年聯想電腦有一則廣告非常有意思:“如果世界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但現在的我們卻不得不去思考,當聯想沒有了“聯想”,聯想還是聯想嗎?

市場給出了最終答案。翻遍各大手機銷量排行榜單,排名前幾位的品牌裡,已很難看到聯想的身影。而這一切的變化,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

據2019年年初公佈的聯想集團2018年度財務報表,該財年公司研發費用為12.66億美元,較上一財年減少了738.8萬美元。查閱聯想近年來財報可以發現,研發費用已連續4年走低。

而同時期,華為的研發費用為153億美元,超過微軟、蘋果等國際知名公司。據統計,在過去10年間,華為總計投入的研發費用高達730億美元。

如今的手機市場,早已過了打情懷牌、堆料充足就可贏得市場的階段,手機產品各項性能早已過剩,擁有核心科技,和獨特定位的品牌,才會打入消費者的內心。從小米到聯想,概莫能外。

沒有人願意退出歷史舞臺。2019年9月,老兵陳勁接替喬健成為聯想手機業務負責人;2016年11月和2015年6月,聯想手機剛剛經歷了兩次人事更替。頻繁換帥,也顯示出楊元慶對聯想手機萎靡不振的不滿。

市場調研機構IHS Technology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聯想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還排名第九,而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前十名中就不見了聯想的身影。

三年之約裡,楊元慶表示,手機廠商彼此之間都有過結,但最後已達成一致,大家對互聯網發展負有責任,中國市場很大,但世界市場更大,大家互相監督,把目光瞄向全球市場。“我們爭取成為全球前三名,到時候再爭一二三。”

三年前的躊躇滿志,不想卻僅剩下一張“夕陽餘照”。2018年,聯想高級副總裁劉軍宣佈聯想手機要回歸中國市場,並制訂了代號為“諾曼底計劃”的策略。“第二戰場”在哪裡開闢,聯想亟需“聯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