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個王朝皇權的交替都會隱藏著無數的兇險,不管平日裡多麼友愛的兄弟姐妹,亦或是父子骨肉,為了權利的爭奪而反目成仇的數不勝數,有道是“最是無情帝王家”,那麼為什麼有的人明明殺害兄弟篡奪皇位,卻因為豐功偉績而被淡忘奪權的事實,傳唱成了千古明君,而有的人明明政績斐然,卻因為殺害兄弟而遺臭萬年呢?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現在我們就來談談歷史上頗有爭議的,有許多共同點的,一個昏君一個明君的兩位皇帝——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楊廣上位後對於百姓是沒有太過於看重的,他的帝王術是把人民當物品、工具來看的,而且楊廣實在是太急於求成,犯了致命的錯誤。在位十三年,無論是修長城、大運河、徵高麗亦或是打突厥,這些後世看來偉大的事情,在當時的人們是看不到的,老百姓只想安定,過自己的小日子,而不是今日徵走了自己的丈夫,過幾日又要走了自己的父親,再過段日子甚至連女的都不放過了。這一點極大的觸動了百姓的利益,也是後世人民造反最直接的原因。甚至導致民間對楊廣嚴重妖魔化,民間野史也是嚴重的傾斜。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李世民即位後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對人民比較好,他親眼看過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也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同時李世民如果不造反,百姓生活會更慘,他可以算是順著朝代的需要出現的,打敗了之前壓迫的“大魔王”,本來在民間就是救世主,上位後略施手段收攏民心得到不少好評,再加上適度的使用個人能力,知道許多該做的事情不著急,慢慢做,是他比楊廣精明的地方。民間的評價自然不會低,更何況楊廣的隋朝是毀在唐之前的?再順手黑黑隋朝也是勢在必行。可以說,李世民是成功避開了楊廣的錯誤。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公元581年,北周權臣楊堅受禪登基為帝,建立大隋,隨後,吞併西梁,滅掉南陳,平定江南,從而使得自西晉以來分裂戰亂近三百年的中原大地再次迎來了統一,與此同時,其北擊突厥,利用突厥各部矛盾,分裂制衡各部,從而使得突厥臣服,隋文帝楊堅也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中華天子兼任異國國君,被尊為“聖人可汗”,一時間,海內臣服,隋文帝楊堅威望達到極盛,開皇盛世由此而始。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隋文帝楊堅即位後封楊勇為太子,楊廣為晉王。太子楊勇性情寬和溫順,卻喜愛文章華服和美貌女子,導致府中妻妾不睦,致使獨孤皇后對他不喜歡,再加上其本人不善權謀,常有僭越之事,使得隋文帝楊堅對他也甚為不滿,心中頗為猜忌。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而晉王楊廣極會偽裝,表現得乖巧圓滑,雖然他也渴望權力和華服美女,但卻更加懂得隱忍和剋制,畢竟只要做了皇位,將來還有什麼得不到的呢?現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討得母后和隋文帝的歡心,從而取代楊勇成為太子,否則,一切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都只是幻想而已。楊廣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劣勢,畢竟楊勇是長子,按照禮法本就應該繼承皇位,朝中更有一批老臣支持,所以要搬倒他,僅僅靠隋文帝和獨孤皇后的厭惡遠遠不夠,必須要結交朝中重臣,於是與太子不睦的大臣楊素成為了楊廣的盟友,在經過幾次栽贓嫁禍後,楊勇被徹底搬倒,楊廣如願以償成為了太子。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當然,楊廣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隋滅南陳之戰,楊廣便是最高統帥,後來又與楊素平定江南,在鎮守江南期間,其政績突出,得到滿朝文武的讚揚。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離奇去世(傳言楊廣調戲宣華夫人事情敗露,隋文帝企圖改立楊勇,結果被楊廣先一步下手,),楊廣登基為帝,隨後殺死楊勇和其他皇子。此後不久,楊廣為剪除對帝位的威脅,誅殺楊勇諸子,又處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賀若弼、高熲等人,自此掌握了朝中大權。楊廣終於在血腥的殺戮中如願以償坐上了皇位。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楊廣執政之初,還是頗為賢明的,在政治上他改革官制,修訂律法,開創科舉,遷都洛陽,並緩和了南北矛盾,促進了民族統一,隨後,他派兵征討吐谷渾、占城、琉球、契丹,大宴突厥,使得四夷臣服,威揚海內。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楊廣對外軍事的勝利,使得他越發的驕橫恣意和好大喜功,他大興土木,修建宮室,選拔美女,任用奸佞,以至於民生凋敝,百姓困苦,尤其是修建京杭大運河和三次征討高句麗,使得百姓怨聲載道,枯骨遍野,一時間風雲變動,農民起義爆發!



在這種形勢下,李淵趁機而起,於公元618年,建立唐朝,隨後奪取了隋朝基業,一統天下。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李淵建立唐朝,他的兩個兒子功不可沒,太子李建成早年跟隨父親起兵反隋,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唐朝建立後被立為皇太子,協助李淵處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軍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與突厥勾結的劉黑闥,平定山東。為唐王朝的建立可謂立下了汗馬之功。次子,秦王李世民更是南征北戰,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秦王李世民由於長期在外征戰建立戰功,掌握軍權,對於立李建成為太子很不服氣,於是想盡辦法取而代之。他廣招謀士猛將,聯絡朝臣,最終於公元626年,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事件”,射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後,李世民等人為了斬草除根,衝入太子府和齊王府,將李建成、李元吉諸子全部斬殺,同時,尉遲恭帶兵進入皇宮逼迫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同年李淵被迫禪讓,李世民稱帝。李世民奪權的道路與隋煬帝楊廣極為相似,甚至比楊廣更加的殘暴血腥,其當時在滿朝文武心中恐怕也不是什麼明君!李世民可以說是犯上作亂,哪怕他多次逼著史官洗白,也消除不了他陰謀篡位的事實。從這點看李世民與楊廣並列,李世民將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如何才能消除弒兄逼父奪位帶來了的負面影響,成為了困擾和激勵李世民一生不斷進步的動力!李世民執政之初,在政治上,選賢納士,唯才是用,大開科舉,完善制度,從諫如流,並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得海清河晏,民生富足,軍事上,平定突厥,威震西域,被西域諸國共尊“天可汗”,並在漠北設置都護府管轄周邊,從此文治武功達到鼎盛。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李世民為了建立遠超隋煬帝楊廣的武功,發兵遠征高句麗,結果遇到激烈反抗,被迫退軍,這也成了李世民心中永遠的痛,在這之後,為了避免走上隋煬帝的老路,他放棄了再次征討高句麗的機會,雖然,他沒能如願征服高句麗,但是其愛民如子的聖君之風也被廣為稱讚!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採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妥當,政策開明,有利於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從而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得大唐王朝真正走向強盛!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同樣是弒兄逼父奪位,那麼楊廣之所以遺臭萬年,恐怕除了其好大喜功窮奢極欲外,更多的是其不惜民力,窮兵黷武,以至於饑民遍地,白骨累累,而其過往的功績遠不足以抹掉他的過失,所以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架上。而李世民之所以成為千古聖君,恐怕其從繼位之後,便是時刻用隋亡提醒自己,政治上任用賢臣,生活上一切從簡,愛惜民力,減免租賦和勞役,使得百姓富足安康,以至於百姓安樂只記得他的豐功偉績,誰還會考慮他奪位之路上的血腥和不光彩呢?當然,這其中恐怕也有李唐王朝歷代史官的故意洗白,但是如果李世民沒有那麼大的豐功偉績,恐怕就算想洗白也沒有半點辦法吧?

弒兄殺弟,逼父奪位的兩位皇帝的不同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