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王朝皇权的交替都会隐藏着无数的凶险,不管平日里多么友爱的兄弟姐妹,亦或是父子骨肉,为了权利的争夺而反目成仇的数不胜数,有道是“最是无情帝王家”,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杀害兄弟篡夺皇位,却因为丰功伟绩而被淡忘夺权的事实,传唱成了千古明君,而有的人明明政绩斐然,却因为杀害兄弟而遗臭万年呢?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历史上颇有争议的,有许多共同点的,一个昏君一个明君的两位皇帝——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杨广上位后对于百姓是没有太过于看重的,他的帝王术是把人民当物品、工具来看的,而且杨广实在是太急于求成,犯了致命的错误。在位十三年,无论是修长城、大运河、征高丽亦或是打突厥,这些后世看来伟大的事情,在当时的人们是看不到的,老百姓只想安定,过自己的小日子,而不是今日征走了自己的丈夫,过几日又要走了自己的父亲,再过段日子甚至连女的都不放过了。这一点极大的触动了百姓的利益,也是后世人民造反最直接的原因。甚至导致民间对杨广严重妖魔化,民间野史也是严重的倾斜。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李世民即位后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对人民比较好,他亲眼看过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也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同时李世民如果不造反,百姓生活会更惨,他可以算是顺着朝代的需要出现的,打败了之前压迫的“大魔王”,本来在民间就是救世主,上位后略施手段收拢民心得到不少好评,再加上适度的使用个人能力,知道许多该做的事情不着急,慢慢做,是他比杨广精明的地方。民间的评价自然不会低,更何况杨广的隋朝是毁在唐之前的?再顺手黑黑隋朝也是势在必行。可以说,李世民是成功避开了杨广的错误。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公元581年,北周权臣杨坚受禅登基为帝,建立大隋,随后,吞并西梁,灭掉南陈,平定江南,从而使得自西晋以来分裂战乱近三百年的中原大地再次迎来了统一,与此同时,其北击突厥,利用突厥各部矛盾,分裂制衡各部,从而使得突厥臣服,隋文帝杨坚也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中华天子兼任异国国君,被尊为“圣人可汗”,一时间,海内臣服,隋文帝杨坚威望达到极盛,开皇盛世由此而始。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封杨勇为太子,杨广为晋王。太子杨勇性情宽和温顺,却喜爱文章华服和美貌女子,导致府中妻妾不睦,致使独孤皇后对他不喜欢,再加上其本人不善权谋,常有僭越之事,使得隋文帝杨坚对他也甚为不满,心中颇为猜忌。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而晋王杨广极会伪装,表现得乖巧圆滑,虽然他也渴望权力和华服美女,但却更加懂得隐忍和克制,毕竟只要做了皇位,将来还有什么得不到的呢?现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讨得母后和隋文帝的欢心,从而取代杨勇成为太子,否则,一切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都只是幻想而已。杨广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劣势,毕竟杨勇是长子,按照礼法本就应该继承皇位,朝中更有一批老臣支持,所以要搬倒他,仅仅靠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厌恶远远不够,必须要结交朝中重臣,于是与太子不睦的大臣杨素成为了杨广的盟友,在经过几次栽赃嫁祸后,杨勇被彻底搬倒,杨广如愿以偿成为了太子。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当然,杨广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隋灭南陈之战,杨广便是最高统帅,后来又与杨素平定江南,在镇守江南期间,其政绩突出,得到满朝文武的赞扬。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离奇去世(传言杨广调戏宣华夫人事情败露,隋文帝企图改立杨勇,结果被杨广先一步下手,),杨广登基为帝,随后杀死杨勇和其他皇子。此后不久,杨广为剪除对帝位的威胁,诛杀杨勇诸子,又处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贺若弼、高颎等人,自此掌握了朝中大权。杨广终于在血腥的杀戮中如愿以偿坐上了皇位。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杨广执政之初,还是颇为贤明的,在政治上他改革官制,修订律法,开创科举,迁都洛阳,并缓和了南北矛盾,促进了民族统一,随后,他派兵征讨吐谷浑、占城、琉球、契丹,大宴突厥,使得四夷臣服,威扬海内。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杨广对外军事的胜利,使得他越发的骄横恣意和好大喜功,他大兴土木,修建宫室,选拔美女,任用奸佞,以至于民生凋敝,百姓困苦,尤其是修建京杭大运河和三次征讨高句丽,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枯骨遍野,一时间风云变动,农民起义爆发!



在这种形势下,李渊趁机而起,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随后夺取了隋朝基业,一统天下。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李渊建立唐朝,他的两个儿子功不可没,太子李建成早年跟随父亲起兵反隋,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为唐王朝的建立可谓立下了汗马之功。次子,秦王李世民更是南征北战,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建立战功,掌握军权,对于立李建成为太子很不服气,于是想尽办法取而代之。他广招谋士猛将,联络朝臣,最终于公元626年,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件”,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世民等人为了斩草除根,冲入太子府和齐王府,将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全部斩杀,同时,尉迟恭带兵进入皇宫逼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同年李渊被迫禅让,李世民称帝。李世民夺权的道路与隋炀帝杨广极为相似,甚至比杨广更加的残暴血腥,其当时在满朝文武心中恐怕也不是什么明君!李世民可以说是犯上作乱,哪怕他多次逼着史官洗白,也消除不了他阴谋篡位的事实。从这点看李世民与杨广并列,李世民将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如何才能消除弑兄逼父夺位带来了的负面影响,成为了困扰和激励李世民一生不断进步的动力!李世民执政之初,在政治上,选贤纳士,唯才是用,大开科举,完善制度,从谏如流,并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得海清河晏,民生富足,军事上,平定突厥,威震西域,被西域诸国共尊“天可汗”,并在漠北设置都护府管辖周边,从此文治武功达到鼎盛。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李世民为了建立远超隋炀帝杨广的武功,发兵远征高句丽,结果遇到激烈反抗,被迫退军,这也成了李世民心中永远的痛,在这之后,为了避免走上隋炀帝的老路,他放弃了再次征讨高句丽的机会,虽然,他没能如愿征服高句丽,但是其爱民如子的圣君之风也被广为称赞!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得大唐王朝真正走向强盛!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同样是弑兄逼父夺位,那么杨广之所以遗臭万年,恐怕除了其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外,更多的是其不惜民力,穷兵黩武,以至于饥民遍地,白骨累累,而其过往的功绩远不足以抹掉他的过失,所以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而李世民之所以成为千古圣君,恐怕其从继位之后,便是时刻用隋亡提醒自己,政治上任用贤臣,生活上一切从简,爱惜民力,减免租赋和劳役,使得百姓富足安康,以至于百姓安乐只记得他的丰功伟绩,谁还会考虑他夺位之路上的血腥和不光彩呢?当然,这其中恐怕也有李唐王朝历代史官的故意洗白,但是如果李世民没有那么大的丰功伟绩,恐怕就算想洗白也没有半点办法吧?

弒兄杀弟,逼父夺位的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