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韓信井陘之戰,淺析《孫子兵法》“以正合,以奇勝”的戰術思想

《孫子兵法》“以正合,以奇勝”的戰術思想,歷來被人民誤解得最多。

所謂的“以正合,以奇勝”,就是一個分兵作戰的思想,已經出擊和敵方正式交手的是正兵,還沒有出擊的預備隊是奇兵。

下面我們通過韓信滅趙的井陘之戰的正兵奇兵的相互轉換關係來演示“以正合,以奇勝”的戰術思想。

韓信帶領滅掉魏國後,帶領大軍浩浩蕩蕩向趙國的井陘口開,。準備滅掉趙國。趙國這邊,派出陳餘和李左車,帶領二十萬大軍在井陘口搭建營壘以待。

剛開始,李左車向陳餘建議,由他帶領三萬騎兵繞到韓信的後面,一旦韓信進入井陘口,就從後面斷絕韓信的糧道。這樣不超過十天,韓信大軍就被餓死了。陳餘沒有采納李左車將軍的建議,堅持在井陘口和韓信進行正面決戰。

韓信派出的間諜獲知這個消息後,立馬報告給韓信。韓信知道陳餘沒有用李左車將軍的計謀後,馬上安排大軍開赴井陘口,和陳餘進行決戰。

大軍離井陘三十公里時,韓信如此這般地先給灌嬰吩咐一番,然後讓他帶領兩千騎兵先行,並且讓每名士兵攜帶一面漢軍旗幟。

第二天,韓信親率主力大軍渡過微水,將大部分軍隊背水列陣在微水邊上,然後自己帶領剩下的軍隊,打出自己大將軍的旗號,擺開大將軍的儀仗,大張旗鼓地向井陘口開去,準備和趙軍大戰。

此時,韓信親自帶領前去和趙軍大戰的軍隊是正兵,灌嬰帶領的騎兵和在微水河邊列陣的是奇兵。一正兩奇。

接下來就是正奇之間的相互轉換過程。

第一步:韓信率領正兵直接和趙軍大戰,打了好一會兒後,佯裝敗退,還搞得很狼狽的樣子,將大將軍旗幟、儀仗都丟棄在路上。

趙軍看到韓信敗退,以為勝利在望,全部傾巢而出,追擊韓信。都希望幹掉韓信,立下不世之功。

韓信和趙軍大戰時,他的兩路奇兵都還沒有行動。還是一正兩奇。

第二步:韓信敗退,趙軍傾巢而出時,灌嬰埋伏在趙軍營壘伏擊的兩千騎兵馬上衝入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旗幟,全部換成漢軍旗幟。

此時韓信帶領的軍隊已經轉換為奇兵,灌嬰的兩千騎兵轉化為正兵。韓信的敗退之軍和列陣之軍隊,轉換成奇兵。還是一正兩奇。

第三步:韓信敗退至微水河邊,和列陣的大軍會合,與追擊的趙軍展開激戰。因為漢軍時背水列陣,沒有退路,因此都英勇善戰。

此時韓信帶領的敗退之軍和列陣之軍回合後,一起變為正兵。灌嬰的兩千騎兵轉換成奇兵。此時變為一正一奇。

第四步:趙軍無法戰勝漢軍,就想先退回營壘,擇機再戰,可是返回去一看,自己的營壘全部插滿了漢軍的旗幟,都以為趙國已經被漢軍滅掉,驚慌失措,趙軍陷入混亂當中。

正當此時,韓信馬上帶領大軍掩殺趙軍,灌嬰的兩千騎兵負責守衛趙軍的營壘。

此時就沒有奇正之分了,全是正兵。

趙軍眼看回不去自己的營壘,後面又有漢軍追殺,就四散逃亡,韓信立即進行追擊,最終殺掉陳餘,俘虜趙王歇,趙國滅亡。

《孫子兵法》“以正合,以奇勝”的戰術思想,變化莫測,使用好了,能夠極大地發揮自己的兵力優勢。

搞明白了奇正之法的戰術運用,我們再來看其他的戰爭,大部分的戰爭就基本能搞明白是怎麼打的了。雖說不上是專家,但至少不再是“門外漢”,多少能看出點門道。

此外,“以正合,以奇勝”當中的“奇”字讀音為jī,奇偶數的奇,不是qí。有多少人讀錯了呢?

(參考資料:《孫子兵法》、《十一家注孫子校理》、《中國曆代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