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這部兵書的特色及形成(開篇)

孫子兵法:這部兵書的特色及形成(開篇)

上篇我們打開了孫子兵法的開篇第一篇。今天我們繼續。

有人問:美人計是孫子兵法中的哪一計啊?

卍•

—— 嗯哼,這問題一看就是他把《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混為一談了,他們可是差異很大的兩本兵書 !

孫子兵法:這部兵書的特色及形成(開篇)

咱先從時間上來說

《孫子兵法》是產生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當時孫子是生活在齊國,也就是現在的山東。他的爺爺是打過仗的將領,父親是齊國的卿大夫,因為生在這樣的家庭,所以一出生父親就給他取名為“武”,字“長卿”,意思就是希望他一生在軍事上建功立業,長期在軍事上取得高貴的軍事地位。

而相比之下,《三十六計》的產生就要晚很多了,有人說是產生於隋朝,也有人說產生於明朝,原因是因為其中引用了明朝的戰爭案例,所以人們是普遍認為這本書產生於明朝的可能性大一些。但不管怎麼說,比《孫子兵法》也是晚了上千年。

咱再從內容上看

《孫子兵法》裡邊是壓根沒有美人計的,孫子是非常有血性非常有男人氣概的——戰爭中從來不用女人,而是要保護女人,他講的都是大謀略,大思路。

《孫子兵法》一共是13篇,6000字左右,咱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來記住這篇名和順序:“計作謀形勢虛軍,九行第九火用孫”。

這14個字均出自於《孫子兵法》十三篇中每一篇的第一個字,他的先後順序也是有講究的,比如第一篇講戰爭決策,第二篇是講戰爭準備,第三篇是講戰爭謀劃,第四排講作戰力量,第五篇講作戰態勢,第六篇講戰場變化,最後一篇講的是用間諜獲取情報,從戰爭的步驟,主要階段逐步展開分析。這些顯然都是大謀略,大思路。

孫子兵法:這部兵書的特色及形成(開篇)

《三十六計》雖然名聲也很響亮,但是跟孫子兵法比起來,它所講的就是小謀略、小技巧了。

比如說借刀殺人,隔岸觀火,樹上開花,美人計,空城計等等,都是具體操作性的方法,並沒有和孫子兵法那樣從軍事德學高度去研究規律性的千百年來人們常用的這些思路。所以概率的說《孫子兵法》既講用兵之道,又講用兵之術,是道術結合。

也就是《孫子兵法》講的是戰略,講的是戰術;而《三十六計》主要講的是用兵之術。這期間的層次是不一樣的。

孫子兵法:這部兵書的特色及形成(開篇)

另《孫子兵法》講的用兵之道和用兵之術核心是智慧,以智取勝;所以有古人所說:孫子尚智。(孫子是崇尚智慧的)

《孫子兵法》最初是寫在小竹片是上的:

1972年山東臨沂發現了西漢時期的古墓,其中挖掘出了大量的竹子孫子兵法,那個時候的竹子是一尺兩寸,不到一公分寬,很薄的竹片,每一片能寫30個字左右。

這種書法當然不能長篇大論了,所以孫子採取的是舍事而言理的方式,不講具體的戰爭戰例,只講幹活,比如“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就是孫子的智慧特點,才有這舍事言理的思維方法,所以在我們學習的時候可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透過文字表面深入去琢磨。

所以不管是以後自己讀還是在接下來的文章裡,大家在學習《孫子兵法》時一定要做到結合歷史事件和生活事蹟去琢磨;結合孫子整個思想體系去思考;結合戰爭智慧分析。

這樣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感到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接下來我們將正式進入《孫子兵法》第一篇計篇。


好東西一起分享,點擊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