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要善於從群眾和實踐中錘鍊幹事創業的能力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書寫者,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不是哪一個或者哪幾個人的功勞,而是人民集體智慧和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國是黨領導下的以人民主體為根本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根基在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宗旨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為人民服務”。如何更好地服務於人民,首先就要了解人民需要什麼樣的服務、怎樣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唯有將“為民服務”的初心化為“解民困憂”、“足民需求”的實際,才算是我們黨和國家承擔起了使命,得到了始終。

古訓有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服務人民不是一句空話,喊口號、敲鑼鼓並不能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我們必須要用實打實的服務政策施惠於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幸福生活的要求,讓群眾打心底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才能真正贏得民心、凝聚力量,團結一心,去奪去更大的成果。黨員、幹部必須要在工作生活中務實戒虛、沉心實幹,善於從群眾和實踐中汲取智慧,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找準找實問題,精準發力施策,不斷在實幹實績中贏得民心、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要善於從群眾和實踐中錘鍊發現問題的能力。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就曾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提及:“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群眾的事情都是瑣碎小事,群眾的事情卻都不能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小事。我們黨員、幹部在服務群眾、解民憂、惠民生的工作中,要杜絕“本本主義”現象,杜絕“拍腦袋”、“想當然”、主觀臆斷地謀事、幹事,必須要讓鞋底沾沾泥、褲腳帶帶土,多到鄉間地頭、陋室弄巷走走看看,問問談談,找準人民群眾最關切、最迫切的問題和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做到精準施策,將好鋼用在刀刃上,讓政府的資源實現惠及人民利益最大化。

要善於從群眾和實踐中錘鍊分析問題的能力。找準找實問題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前提,如何解決好問題才是根本。苦幹、蠻幹不是我們黨員、幹部應有的態度,精謀細化,讓納稅人的每分錢、國家的每一個銅板都跌的響亮才是我們工作的遵旨。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哪裡來,還是需要依靠群眾。群眾是與困憂、政策最息息相關的人,也是最貼近實際生活的群體,對他們面對的問題也最有發言權,其意見、建議也就非常具有建設性和可行性,最起碼,可以幫助我們找準問題的脈絡、把握問題根底的方向,從而不斷提升我們瞭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釐清問題的關鍵所在,不至於眉毛鬍子一把抓,掐不准問題的“七寸”。

要善於從群眾和實踐中錘鍊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國有句俗語:辦法總比困難多,再高的山也高不過人的雙腿。能否讓老百姓得實惠、解困憂,能否讓國家的政策接地氣、有實效,能否讓黨聚民心、凝偉力,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解決問題上。閉門造車、紙上談兵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民心的渙失,唯有從群眾和實踐中找準發力點,開拓創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行之有效地解決了問題,滿足了群眾的需求,讓群眾得真實惠、真滿意、真高興,才能讓我們的工作贏得口碑,不斷增強民眾的獲得感、歸屬感,才能不斷凝聚民心,讓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加強,眾志成城,形成無往不克的中國力量。

要善於從群眾和實踐中錘鍊建言獻策的能力。服務群眾只有進行時而沒有完成時,群眾的呼聲只是針對其最迫切、最關心的問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的各項事業都是立足於人民、根源於人民,這就要求我們黨員幹部不能自滿於前,而是要時刻保持許黨報國之志,未雨綢繆多做謀劃,走一步看十步,心中要始終想著如何更好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的穩健發展。所以我們要善於從群眾和實踐中總結經驗、開拓思路,發現現階段仍存在的隱患與不足,主動謀求治國理政的更好切入點和更加務實有效的方法,積極向黨和國家建言獻策,充分發揮出集體智慧的力量,不斷促進國家各項偉大事業穩步推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群眾就是最廣泛的實踐者。黨員幹部應在工作生活中踐行“群眾路線”,不斷強化向群眾學習、向實踐求知的意識,貼著大地行走,杜絕一切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以“匍伏”的姿態和心態,穿“荊野”,接“地氣”,將自己的呼吸契合於公眾的脈搏,做到堅持站在群眾的立場想問題、破難關、解痛點,秉持“瀝披肝膽”的精神意志,激發“鼓振蚺麟”的革新勇氣,“驅重翳”、“奏呂聲”,盡“匹夫”之責,行“無我”大義,匯民智、解民憂、思民福,積極進取、不懈奮鬥,不斷推動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和全國人民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時代夢想!(陝西省府谷縣文旅局 李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