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嵩县出了个“张富清”

■河南经济报记者 温献伟 通讯员 李海波

他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中南战役,为祖国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光荣返乡后,他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初心不改、本色不褪,用岁月谱写革命的篇章,用一生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徐玉生,男,1931年6月生,洛阳嵩县大章镇杨庄村人,1948年4月参军,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编入第二野战军四兵团15军43师129团,一年征战8个省,行程4000多公里。特别是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后,他所在的西路军作为先头部队南下参加渡江战役,在安徽省望江县荞麦岭渡江时,对面江岸上敌军的榴弹炮、迫击炮、战防炮整整摆放40余里,徐玉生和战友们乘坐小木船,凭着一根竹竿划水,在头顶炮弹纷飞、随时可能牺牲的险峻条件下强渡长江,从此拉开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江西三江口一战,他所在的队伍缺水少粮,头顶是敌人飞机疯狂扫射,战士们依靠山形和敌人周旋了两天三夜;广西一战,他们以一个营的兵力对抗敌人一个师,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连长带领一个班的人绕上山,用刺刀端掉了一个堡垒。厮杀中连长被刺中肚子,肠子都流了出来,徐玉生本想去营救,连长却大喊“不用管我”,接着把长枪短枪一并交给他,连长壮烈牺牲。在这场战斗中,徐玉生俘虏敌军53人,缴获枪支弹药众多,立下了一等功,在生死考验的战场上成长为战斗英雄。

1952年,徐玉生被整编到云南省公安总队,1955年3月转业至云南省委机干连。1955年4月,徐玉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到老家大章镇杨庄村,生产队长一干就是几十年,身边群众只感觉多了一位和蔼可亲、办事公道的“好老哥”,却没有人知道他是一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英雄。

“党的关怀无微不至,我凭啥还要让党给咱这、给咱那。”这是徐玉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徐玉生的老伴儿身体不好,村里多次提出为老人上低保,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能自食其力,不想麻烦党,村里的困难群众更需要。”

今年9月28日,党组织到徐玉生家中慰问,老人接过红包,把慰问金拿出来,对慰问的同志说:“我现在日子过得不错,这钱送给比我困难的人。这个红包上面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很好,红包袋子我要了。”

徐玉生像革命英雄张富清一样,坚守朴素本色,没有向党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回到家乡后他默默奉献了64年,体现出一名老党员的光辉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