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加快打造“四化”“四有”的新型智慧園區

10月25日,重慶市智慧園區對口援建集中籤約、重慶市智慧園區管理服務平臺上線儀式暨全市第一屆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知識競賽總決賽活動在重慶榮昌區隆重舉行。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園區處胡運良處長髮表重要演講,就“創新推動轉型 智慧賦能園區,加快打造‘四化’‘四有’的新型智慧園區作如下三個方面的彙報:

重慶市加快打造“四化”“四有”的新型智慧園區

一、建設智慧園區,是園區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三個層面看,大體以2002年、2009年、2018年為節點,通過17年的發展,全市園區已進入提檔升級、創新驅動、補鏈成群、智慧賦能的嶄新階段。

——從園區發展進程上看,經歷了從萌芽起步、快速發展到提檔升級的過程。2002年,市政府批准16個市級特色工業園區,全面啟動園區建設;2009年,南川等2個區縣獲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完成園區空間佈局;2010年以來,長壽、萬州、璧山、榮昌、永川園區先後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2018年,全市所有園區納入國家開發區公告目錄,同時涪陵綜保區獲批,全市形成“1+4+7+36”架構體系。在這個階段,推進園區高新化、產業高端化、生產智能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專業化,是建設新型智慧園區的內在要求。

——從產業發展路徑上看,經歷了從加速項目集聚、產業集群發展到構建產業生態的過程。自2002年以來,新引進工業項目原則上必須進園,推動園區工業快速起步,加速引進集聚項目成為園區發展首要任務。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惠普、富士康等IT巨頭相繼落戶重慶,推進全市園區快速進入集群發展階段。2018年以來,在大數據智能化的引領下,構建完善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服務鏈多鏈條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的迫切需要。在這個階段,建設特色化專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全方位精準化的現代服務體系,是建設新型智慧園區建設的核心任務。

——從投資建設模上看,經歷了從政府主導型、市場引導型到創投孵化型的過程。起步發展階段,園區建設投入主要依靠財政投入和抵押貸款。以2007年啟動標準廠房建設為標誌,全市園區開發建設逐步進入市場引導、多元投資的物業租賃與政府主導並行的階段。2018年以來,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創新資源集聚為基礎,以產業孵化為核心,以資本運營為紐帶,建設各具特色的創新創業園、創投孵化園成為必然。在這個階段,以資本運營的理念、創投孵化的模式,創新推進園區建設管理,推進園區建設向園區運營的根本性轉變,是建設新型智慧園區的重要路徑。

二、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劃全市智慧園區建設

2012年8月6日,在重慶工業園區10週年總結表彰會上,我委首次較為系統地提出了引領推動園區建設發展的基本方針即:集群、智能、綠色、和諧,並於2014年正式寫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提升工業園區發展水平的意見》之中,建設智能園區已成為園區建設的基本任務。

但當時的智能園區建設主要側重於提升園區產業的智能化水平,還沒有對其進行系統部署。2018年3月,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正式提出了智慧園區建設的目標任務,為快速推動智慧園區建設指明瞭前進的方向。2018年7月,我委迅即印發了《重慶市智慧園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了“兩中心、三平臺”(市級監管中心、園區管理中心,市級管理平臺、園區服務平臺、園區管理平臺)的智慧園區架構體系,明確了產業發展智能化、建設管理精細化、服務功能專業化、基礎設施網絡化的總體任務,拉開了全市智慧園區建設的序幕。

——產業發展智能化。按照“系統佈局、產業集聚、特色發展”的原則,鼓勵各園區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發展條件,圍繞全市智能產業發展佈局,因地制宜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智能產業,並鼓勵各園區推廣普及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改造和產品智能化升級。

——建設管理精細化。進一步創新園區管理模式,高標準建設市區兩級統規分建共享的智慧園區管理平臺(重慶產業園區大數據平臺),對園區經濟運行、建設用地、標準廠房、基地建設、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安全環保、輔助決策、協同辦公以及園區物業、安全、節能等進行實時監控和動態管理。

——服務功能專業化。以服務產業發展為主線,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特色引領、規範發展,加快建設基於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服務鏈多鏈條融合發展,融合政務服務、資金融通、產能共享、協同創新、物流配送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為園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提供全生命週期服務。

——基礎設施網絡化。加快推動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實現高速光纖寬帶網絡“萬兆進園區,千兆到樓宇、百兆到桌面”,實現園區公共區域和辦公樓宇4G無縫覆蓋和免費WiFi覆蓋,鼓勵有條件的園區開展5G網絡應用試點。同時,加速建設NB-IoT、eMTC網絡,推動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部署,支撐智能製造應用發展,推動園區智能化管理和應用發展。

三、立足“四有”要求,智慧園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自2018年7月以來,我們按照有平臺、有標準、有生態、有樣板的總體要求,經過一年時間的不懈努力,智慧園區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社會輿論反響良好。

——有平臺。今年1月、5月,先後啟動了重慶產業園區大數據平臺(市級管理平臺)、重慶智慧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市級服務平臺)兩個市級平臺建設,目前兩個市級平臺均已完成需求調研、系統開發、數據採集、平臺測試,現已投入試運行,具備正式上線條件。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市智慧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全鏈條產業生態雲平臺)是在我委指導下,由重慶龍易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牽頭,聯合重慶市智慧園區服務聯盟近100家服務商,整合國內最優秀的服務資源,投資2000餘萬元開發建設的,在全國唯一一個定位精準、功能齊全、資源富集、數據翔實、使用便捷的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到目前為此,該平臺現已整合全國90餘萬家工業企業、1200萬數據模型庫、10000項專利、10萬個全國物流網點,能夠為全市園區工業發展提供全鏈條、全流程、全週期、全方位的專業化服務。

——有標準。我市是全國首個自上而上、系統部署、標準先行,全面推進智慧園區建設的省市。去年9月發佈了《重慶市智慧園區建設總體方案》,從頂層設計上,系統明確了我市智慧園區的架構體系和總體任務;今年4月發佈了《重慶市智慧園區建設導則(試行)》,在總體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明確了我市智慧園區建設的指標體系及其建設內容和要求;今年8月發佈了《重慶市智慧園區評價標準(暫行)》,明確了基礎設施、園區管理、園區服務、產業智能化、保障體系、平臺接口等6類智慧園區認定評價及等級划具體指標,標誌著我市智慧園區地方標準體系初具雛形;今年9月,我委還向國家標準委推薦,爭取將智慧園區標準化體系納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

——有生態。為進一步整合集聚各方資源,打造支撐智慧園區建設的決策諮詢、技術服務、交流合作、設備供應的平臺,2018年9月19日,我委指導成立了由智慧園區相關單位自願結成的跨行業、開放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重慶市智慧園區服務聯盟正式,通過一年的發展,現已吸納32個園區和110家企事業單位參與,形成了集方案提供、系統集成、技術服務、建設運營、融資服務、產業建設等於一體的智慧園區生態圈。一年來,聯盟組織開展了100餘場經驗交流、展示展覽、考察學習、諮詢服務等活動,充分展示出了聯盟較強的活力。

——有樣板。去年10月,我委啟動了智慧園區建設試點徵集工作,全市有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等28個園區申報開展試點,經組織專家評審,今年1月,我委正式批准港城工業園區、兩江魚復工業園、西永微電子產業園等12個園區為重慶市第一批智慧園區試點園區,力爭通過3年時間,打造成為全市智慧園區的示範樣板。目前,我委正積極指導各試點園區按照總體方案和建設導則抓緊推進,其他非試點園也正按我委統一部署有關推進,全市智慧園區建設的濃厚氛圍已初步形成。

我市自上而上、系統部署、標準先行、全面推進的智慧園區建設模式及成效,社會輿論反響熱烈:

——今年4月份,麗瓊副主任先後帶隊赴南京、蘇州、上海、天津、廈門、深圳、南昌等地考察學習智慧園區建設,在學習借鑑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也廣泛宣傳了我市智慧園區建設的總體思路、建設模式和實施路徑,深受好評。

——在2019智博會上,我市展出的智慧園區建設成果受到廣東深圳、四川綿陽、山東濟南等地的高度關注,廣東深圳希望與我市進行深度合作;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更是指出我市智慧園區標準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希望我市以更高標準加快推進智慧園區建設,積極探索智慧園區建設經驗並向其它省市推廣。

——9月18日,在深圳舉辦的華為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全國智能建築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永剛在主題發言中指出,重慶是目前在智慧園區方面出臺標準最多、最有參考價值的地區。特別是《重慶市智慧園區評價標準》,是他看過的全國最有體系、最細化可行的一個評價標準和規範,建議全球華為合作伙伴參考及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