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提出遷都,趙光義極力反對,趙匡胤一個預言成真

攤開歷史長卷,我們會發現自古朝代的更替,大多都是經過了一段血雨腥風的戰爭來完成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有幾個朝的更替就相對來說和平一些,新帝繼位也沒有太多的鬥爭,其中宋朝就是一個。

趙匡胤提出遷都,趙光義極力反對,趙匡胤一個預言成真

黃袍加身

公元959年,周世宗在北伐之後便去世了,在病逝之前,他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有很大的兵權,只要是掌殿前的禁軍。公元960年,北方就傳來了戰報,說契丹有入侵跡象,於是趙匡胤奉命征討契丹。而趙匡胤去了還沒有三天就會來了,原來他在出發的當天晚上就發動了兵變。這就是著名的"陳橋兵變"。他也"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從此掀開了北宋167年曆史的序幕。

至於趙匡胤,不得不說他還是一個雄韜偉略的皇帝,而且文武兼備,建立了宋朝,統一了中原地區。但是他卻一直還一個心病,拿就是都城到底該定在何處?原來北周的都城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都城。開封是平原地區,雖然說水資源充足,糧草也完備,但是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沒有屏障,一旦有敵人進攻,那麼就等於是敞開了大門,拱手想讓。

趙匡胤提出遷都,趙光義極力反對,趙匡胤一個預言成真

宋太祖

所以他從上位開始,就想著要遷都,而且也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提出了之後,卻遭到了很多朝臣的反對,尤其是晉王趙光義,他尤其反對。其實朝臣們的反對也是合理的,因為他們根基都在開封,資產家人都在這裡,一旦都城要遷走了,那麼他們的一切都要隨之變動,所以他們從自己的小利益出發,是極力反對遷都的。但是趙光義的想法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有史書記載,趙匡胤和趙光義的一段對話,也就是倆人的這次交談,趙匡胤才放棄了遷都的念頭。趙匡胤遷都的理由就是開封太過於平坦了,無險可守。但是趙光義卻說守城"在德不在險",就是這句話,讓趙匡胤無法反駁。其實趙光義極力反對遷都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而且他的打算可不是自己資產和家人這些可以忽視的小利益,而是他想要將趙匡胤取而代之。

趙匡胤提出遷都,趙光義極力反對,趙匡胤一個預言成真

宋太宗

​而開封的大部分的勢力都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一旦都城不是開封了,那麼他之前的在開封的一切安排都成無用之功了。 趙光義說了這句話之後,趙匡胤實在是無法反駁,但是還是說了一句話"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趙光義的話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出百年,民力就會耗盡,就有亡國之危了。而趙匡胤的這句話其實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禁軍都分佈在都城的周邊,時間一久,就會養尊處優,而且人數也會越來越多,一旦他們失去了戰鬥力,那麼北宋就有危險了。於是,他一語成讖,開封被金國攻破,北宋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