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巖畫丨黑山岩畫


甘肅巖畫丨黑山岩畫




甘肅巖畫丨黑山岩畫


甘肅巖畫丨黑山岩畫


甘肅巖畫丨黑山岩畫


黑山岩畫,位於嘉峪關市西北 10 千米的黑山四道鼓心溝內。巖畫分佈在谷底兩側崖面,綿延 0.5 千米。另在紅柳溝、石關峽、磨子溝均有分佈,但時代較晚,如紅柳溝巖畫有廟宇建築、佛像圖,石關峽有明代“大漠塵清”題跋,磨子溝有清乾隆年間題記。

四道鼓心溝巖畫分 30 組,有 180 幅畫面。最早者為春秋戰國時期,晚至南北朝、隋唐。動物圖像有野牛、麋鹿、梅花

鹿、大角羊、虎、野駱駝、狼、北山羊、鳥、狗、狐狸、蛇。飛禽有蒼鷹、大雁、雉雞。人物活動場景有圍獵、騎馬野遊、舞蹈、鬥野牛、住宅等。狩獵活動是黑山岩畫的主要內容,其中一幅有 8 個獵手圍獵 4 只野牛、2 只鹿,獵手挽弓搭箭向野牛射擊,野牛衝向人群,將獵手拋向空中。5 只猛虎隱匿在草叢中。蛇在草地爬行。野牛、北山羊、梅花鹿在森林覓食,飛禽在天空翱翔。舞蹈也是黑山岩畫的主要題材,共 3 組,有三人舞、雙人舞、多人集體舞,舞者分上、中、下三組排列,每組前方一人示範,男者身著長袍、長靴、腰束帶、頭飾雉翎,女舞者長袍曳地,雙手叉腰或右臂高舉。

1981 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黑山岩畫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由嘉峪關市文物管理所負責管理。


(甘肅省文物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