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打井”,都用哪些方法尋找“水脈”?

人類的生存片刻都離不開水,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都是“逐水草而生”,那時飲用的水主要是地表徑流的河流、山泉之水。到了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了“鑿井而飲”,這樣人們的分佈範圍就更廣了,不僅僅侷限於河流之畔。

過去農村“打井”,都用哪些方法尋找“水脈”?

我們知道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地形,地下水的深淺是不一樣的,水在地表之下不能直接觀察,給鑿井帶來了第一個難題,那麼古人是通過什麼方法判斷鑿井地點的呢?

過去農村“打井”,都用哪些方法尋找“水脈”?

水位不是很深的地方,如果地下有水,該出的土壤中的水分也會較其他地方多一些,那麼人們只要能找到溼氣較大的地方,地下有水的可能性就會很大。例如明代徐光啟在他的《農政全書》中記載的“氣試法”就利用這個原理。

過去農村“打井”,都用哪些方法尋找“水脈”?

所謂氣試法就是,如果一個地方夜間有水汽蒸騰出來,而白天太陽出來就停止蒸騰,那麼地下就可能有水。還可以進一步判斷具體位置,先在一旁挖一個坑,黎明時分蹲在坑裡,視線跟地表相切,從地上冒出水汽的地方其下就有水源。

過去農村“打井”,都用哪些方法尋找“水脈”?

“氣試法”適用於空曠的地方,對於宅院的地方可以通過“盤試法”,現在目標位置挖一個三尺深的土坑,用木棍支起一個錫盤,盤底懸空。盤子上方蓋上乾草,乾草上面再覆上土。第二天如果盤底聚集了很多小水滴,則說明地下有水。

您認為,這些方法可行嗎,您還有哪些更好的方法?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