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不願意買4%-5%的理財,而是情願去銀行做2%-3%的定存呢?

用戶111498634487


為什麼會有人這麼傻,放著高收益的產品不做卻做低收益的?

其實不是別人傻,理由也許只是你沒有想到。

01

風險與收益

大家只要是做過理財有兩句話肯定都聽過,“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高收益高風險”。

這兩句話都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風險是存在的,但是這個風險的高低是可以控制的。

4%到5%的理財產品無非是三種情況,第一:大額存單,但是很多人資產達不到標準;第二:部分收益高的結構性存款,收益高了風險也大,投資人冒不起這個風險;第三:期限長的理財產品,時間長了,生活中的變數很大,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需要錢,時間太長耗不起。

那這種情況下就退而求其次,選擇收益相對低一點,但是比較穩定的定期存款。

02

以前上過當

還有就是很多人以前購買4%到5%的理財產品上過當的,肯定在再次看到這種產品的時候不會再購買了。

一個就是飽受詬病的理財險,很多人以前在銀行存款,聽了業務員承諾高收益的忽悠,上了當吃了虧得不再相信了。

另一個就是理財產品可能並沒有說得收益那麼高,到期去取的時候發現收益還不如定期甚至本金還有受損的情況發生。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任你說得天花亂墜,那也是不會再買這個4%到5%的理財產品了。

03

不知情

還有一部分人就是資金比較小,平時也不怎麼關注銀行的消息。去銀行存款的時候就只知道存定期,銀行的工作人員看你資金少,也懶得去給你推薦收益高點的理財產品。

那麼在這種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肯定也不會有機會選擇收益高的4%到5%的理財產品了。

綜上而言:不買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肯定是有他們深層次的原因的,或因為達不到資產要求,會因為上過當,或因為期限太長或因為完全不知情。不過事實上來說,現在銀行4%到5%的理財產品也有很不錯的,大家可以多瞭解一下,比較一年下來利息收入指不定就翻倍了。


掙錢不易,將本求利。我是易將,感謝閱讀。歡迎點贊關注,讓我們一起學習經濟理財知識,變得富起來吧!

易將學財


為什麼寧願放棄4-5%的理財產品?而去做2-3%的定期?

就象我父母一樣,他的錢基本都是做的3-5年的定期,從來就不去做理財,我也和他們探討過,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如下幾點:

第一,安全性不足。理財產品有風險,造成本金損失的情況確實存在,不如存款踏實。



第二,銷售管理不嚴。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為了完成銷售任務,獲取高額的提成,在銷售過程中,隱瞞了產品的風險,誇大收益。



第三,銷售信用危機。特別是銀行櫃檯及工作人員利用人們對銀行的信任,違規大肆推銷理財產品,給客戶造成損失時卻走為上計,銀行也通常採取與我無關的態度,受害人投訴無門,最後訴助於媒體曝光,造成極為不良的輿論影響。



第四,形象不良。正是對風險的估計不足,加上營銷過程中的不專業,在老百姓眼中,理財產品=坑蒙拐騙,不良形象深入民心。



第五,市場品牌沒有樹立。市場上並沒有哪一個理財產品在老百姓眼中樹立口碑,亂象叢生。



第六,老百姓理財產品知識比較薄弱。沒有辦法分清辨別理財的風險與收益,理財的教育普及仍需要加強。


財來道


我是金融領域工作者,來回答就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願意做低收益的定存,也不願意做相對高收益的理財;

首先你說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那麼就表示以前不做定存的人轉化成了定存的客戶,那麼這個轉化是為什麼呢,我們先從定存與理財的區別來看。

1、收益率不同

定存的收益率一般只有年化2-3%,定存的期限越長,年華也越高,最高能超過4%;

理財的收益率一般會超過4%,更高的可以達到7%左右;

2、風險高低不同

定存的風險可以忽略不計,只要國家還在,定存就不會有風險;

理財要面對一定的風險,有可能會損失部分或全部本金,收益率越高,風險越高;

3、流動性

定存雖然是定期存款,也約定了存款期限,但是定存仍然能夠隨時支取,只不過沒有到約定期限時利息會按照活期計算,所以定期流動性很高

而理財一般是約定了一個期限的,不到期限是拿不出來的,也有一些理財產品不到期限的話可以進行轉讓套現,但是相對而言,流動性較存款是比較低的;

4、便捷性

定期存款很方便,任何人都可以辦理,手續簡單,手機櫃臺上都可以操作;

理財產品就相對複雜了,有繁瑣的合同需要閱讀,簽訂各種文件,便捷行不如定期存款;

5、投資門檻

定存是完全沒有門檻的,任何人都可以做,任何金額都可以;

理財則在門檻上有一定的限制,例如:需要最少幾十萬上百萬等。

知道了定存和理財的區別,那就不難分析出為什麼以前會買理財的人現在去做定存了。

1、定存利率相對調高了,由於五年期的定存利率一般會在4%以上,這和一些低收益的理財產品已經拉不開差距了,所以基於風險考慮,會選擇定存;

2、理財產品風險增高,近幾年,隨著經濟增長的下滑,房地產的不景氣(以前理財產品主要投向了房地產領域),不時的就有理財產品兌付的問題,這也導致這部分人對理財產品失去信心,轉向了定存;

3、理財銷售員職業操守不夠,近些年爆出不少理財產品銷售為了業績,會故意隱瞞理財產品的風險,誇大收益,這也造成了人們開始排斥理財產品,轉向了定存。

還有哪些原因呢?歡迎補充。


經濟觀察哨


觀點:理財已經不再承諾保本,投資者擔心理財的風險性。而銀行定期存在,可以說是安全級別最高的理財,就算是銀行出現破產、倒閉,低於50萬資金的額度也能獲得全額補償。還有,就是對理財基本知識的缺乏。

投資者對理財產品認知度不高:

通常銀行將理財分為了5個等級,標識分別為: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對應著不同程度的風險。低風險與中低風險,相對風險係數低,對本金沒有損失。因為低分險、中低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渠道為保險理財、銀行儲蓄、大額存單、貨幣基金等,對本金多是沒有風險的貨幣類投資產品。

中等風險、中高風險或者高風險理財產品對本金存在風險,這類理財產品並不適合保守型、穩健型投資者。

通常低風險、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因為市場對資金流動性不同,理財年化收益率也有不同。現階段理財年化收益率在2.5%-5.5%之間。年化收益率要比同期銀行定期存款高。當然,理財產品有缺陷,就是不能隨意“違約”,除了貨幣基金以及靈活外理財以外,定期理財違約並不允許,或者是需要有很大的折價。

對定期存款的瞭解深刻

我國銀行業以及做普惠金融以來,銀行定期存款關注程度是最高的,安全係數高、回報率適中,並且能違約劃檔計息,在多重優勢下,保守型、穩健型的投資者首選理財產品就是定期存款。在進入銀行之後,銀行大堂經理通過了解客戶需求,往往最合適的也就是銀行定期存款。為什麼?

一般客戶的需求:1、通過銀行理財產品獲得剩餘價值的額外收益;2、擁有一定量的資金;3、未來可能存在潛在急需用錢的時候。銀行對應固定期限的理財,並不滿足需求,如果有貨幣基金式理財方式,那麼貨幣基金當屬最合適,可是銀行定期存款給予銀行的回報要高於貨幣基金。這時,不管是客戶需求,還是銀行需求,定期存款就成為了“最符合要求”的產品。

綜上所述:

一般投資者對理財產品認知程度不高,對於家庭資金的管理並不固定,在這種情況下,定期存款就成為了最適合理財的產品。


厚金說


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理財有理財的好處,定存有定存的優勢。

至於為什麼有很多人不願意購買4%~5%的理財產品,而寧願選擇2%~3%的銀行定存,我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定存安全性比理財產品更高。

存款是目前投資市場當中最安全的一種投資方式之一,普通的定期存款保本保息,到期之後可以連本帶息正常拿回來,而且能夠獲得多少利息在存進去的時候就非常清楚。而且50萬之內的定期存款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不管銀行出現什麼情況,這50萬之內的本息都可以無條件拿回來,沒有任何風險。

相對來說目前理財產品有一定的風險,雖然4%~5%的理財產品風險相對比較低,但從根本上來說它是不能保本保息的,如果銀行出現了一些特殊的意外情況,有可能這些理財產品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正因為存款比理財產品更安全,所以目前深受一些中老年人朋友的喜歡,特別對於老年人朋友來說,他們所存的錢基本上都是用於養老的錢,容不得有半點損失,所以很多人即便銀行存款利息低點,也更願意把錢存在銀行裡面。

第二、有部分人深受理財產品騙局的影響。

雖然從整體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是比較正規的,也比較安全,但是最近幾年隨著各種理財產品的不斷推出,有些不懷好意的銀行工作人員就利用在銀行工作的便利,然後忽悠一些客戶去購買一些非法的理財產品或者飛單,結果導致很多客戶理財到期之後不能正常贖回資金。

類似的事情雖然不是經常發生,但每一次發生都能夠引起很多人的反響。特別對一些中老年朋友來說,一旦聽到這種理財負面消息之後,他們的擔心就會增加,這對他們理財的選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出於安全的考慮,很多人可能不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第三、定存的收益未必比理財產品低。

在很多人的認識當中,認為理財產品一定比銀行存款收益高,這個放在前兩年倒是行得通,但是最近兩年隨著各大銀行存款競爭的不斷加劇,目前各大銀行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會上浮更高的利率。比如目前有一些銀行三年期的普通定存都可以給到3.85%左右的利率,有些小銀行甚至可以給到4.5%以上的利率。特別是對大額存款來說,銀行能夠給到的利率都相對比較高,比如目前大部分銀行三年期的大額存單都能夠給到4.18%的利率,甚至4.2625%的利率。此外現在有一些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利率是是相對比較高的,有些銀行5年期的利率就能給到5.5%以上,這個相對來說會比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收益更高。

特別是從去年開始,隨著監管政策的加強,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之後,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也跟著下降,目前市場上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只有4.5%左右,這個明顯要比一些小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更低。所以現在大家去銀行存款的時候有更多的選擇,而且利率也比以前高了一些,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能夠獲得跟理財產品差不多的收益,你說大家會怎麼選擇呢?

第四、理財觀念的影響。

現在去銀行存款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在這些中老年人的觀念當中,銀行才是投資的正規渠道,存款才是最正規的投資產品,所以很多老年人就認定存款而不認可理財產品。

相對來說,目前大部分年輕人更傾向於購買理財產品,因為這些年輕人更開放,接觸的信息也更多,再加上這些年輕人熟悉互聯網,可以通過互聯網來購買理財產品,可見觀念對於大家的投資選擇影響還是挺大的。


貸款教授


因為銀行理財不保本,現在還是選擇保本的存款的人正在不斷的增加。

當然,收益率不是2-3%,能夠到達3.8%-4.1%左右,還是挺不錯的。

(1)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就是高起點版的定期存款,一般是20萬起,還有30萬以及100萬的檔。

能夠選擇按月領取或者到期領取,3年或者5年的收益率最高能夠達到4.18%,還是比較好的。

跟國債一樣,有不錯的收益率之餘,還具備不錯的流動性,允許提前支取。

未到期提前支取,按照靠檔計息,即,將存期拆解為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和零散天的組合,先靠檔長的存期,再靠檔短的存期。

(舉例:客戶購買了一個2年期的大額存單,在16個月的時辦理提前支取。提前支取部分的利息等於,提前支取金額按1年存期、開戶日1年期整存整取掛牌利率計算的利息+提前支取金額按3個月存期、開戶日3個月整存整取掛牌利率計算的利息+提前支取金額按30天、支取日活期掛牌利率計算的利息。)

(2)結構性存款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是指由銀行通過在存款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交易(包括但不限於期權、調期、遠期等)而設計的一種產品,存款人(投資者)通過購買結構性存款產品可以使存款收益與匯率、貴金屬價格、利率、股價等特定金融指標掛鉤,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有望獲得較高收益。


立馬財經


原來在銀行買理財都是剛性兌付,有銀行職員推薦,幫你操作,低櫃就可以購買。現在呢,國家政策已下發,不再剛性兌付了,而且去銀行買理財自己可以機器上操作,或者手機銀行或者網上銀行操作了,櫃檯上購買的時候很少很少,而且購買的時候自己選擇自己操作,一諮詢理財,銀行職員也說不再剛性兌付了,這讓好多人都嚇得不敢去購買了。再者如果自己買不了櫃檯購買還要錄音錄像,這又嚇壞了一大批投資者,不敢再嘗試買理財了。即使理財的利率在4%-5%,誘惑力下去了,風險承受能力低,都害怕承擔資金的損失。還有一點的話就是理財往往變現能力差,好多到期給付,當中不能支取,萬一有個事情全耽誤了。

所以現在好多人寧願存定存也不願意買理財,定存有幾個好處:1、保本保息。固定收益,本金不會受損失,而且收益也是固定的。2、流動性強,定存可以隨時取現,當中有急事用錢提前支取活期利息,到期定期利息。3、起存金額,定存50元以上都可以辦理,起存金額很低,理財現在得1萬元以上才可以辦理,要求金額高,門檻有限制。又讓一部分人止步了。4、大額存款,現在每個銀行的大額存款利率也在4.125%左右,一般20萬以上的人都能存,那大金額的人肯定就選擇定存了,畢竟還是安全可靠的。


我的ASMY


朋友們好!

好多人不願意買4%-5%的理財產品,而是去銀行存定期存款,這裡面主要原因就是定期存款更安全,還有就是有存款單,而且有些銀行利率不算低。下面來分析一下。

定期存款更安全

定期存款更加安全。銀行定期存款雖然年利率低,但是屬於普通存款,受到了國家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只要是50萬元以下的存款就能夠獲得全額保障。因此,定期存款安全性更好。

銀行理財,根據現有的資管要求,現在已經打破了剛性兌付,因此銀行理財無疑風險還是比銀行存款大了一些。

因此,從安全角度講,定期存款更安全,這個吸引了很多人來存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操作簡單,有存款單

相對於理財的複雜操作,無疑去銀行辦理定期存款更簡單。到銀行辦理定期存款,只需要給櫃檯工作人員說一聲就好了,銀行工作人員把一切事情都幫你幹完了,然後最後你確認完,會給你一張定期存款單。

可以說,定期存款的辦理對於投資者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而且有一張存款單,也比較方便隨時查閱金額和存款時間,這樣也不容易遺忘,也方便提醒自己到時候去把錢取出來。

現在有些銀行存款利率不算低

現在來說,有些中小銀行的定存利率也不算低。一般來說,大型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上浮較少,但是中小銀行為了攬儲的需要,一般定期存款上浮較多,這也能夠吸引很多投資者來銀行存款。


比如下表是某城市銀行定期存款利率表,從中可以看出一款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達到了4.229%,還有一款5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達到了5.036%。這樣的年利率可以說跟理財產品的年利率也差不了多少了。


綜上所述,好多人不願意存理財產品,而是願意存定期存款,主要原因就是定期存款更安全,而且操作簡單,有存款單,而且有些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也不算低。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銀行數據顯示,定存的用戶越來越多,而且定存的數額和資金越來越大。而對於理財產品的銷售,越來越有困難,理財產品攬存的金額呈現下滑的趨勢,這些現象跟我們目前的經濟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有以下的幾個原因:


第一,避險需求

在目前經濟環境屬於平穩而下降的趨勢下,人們的財富在逐漸的貶值和減少。人們更希望讓自己的財富在經濟下滑的通道中穩定而且能夠保持。已經越來越多的人對財富的增值沒有太大的希望,所以大家更希望把自己的資金放在定期存款裡邊,因為定期存款保本,保息。而不會選擇過多的理財產品,投資、讓自己財產冒險。

第二,理財產品有風險

無論是銀行理財產品,還是社會理財產品,國家都已經下了明文的規定。任何理財產品不得保本保息,可以破產。這就給所有的出乎一個重擊。那麼為了讓自己的資產更加保證,也不會為了一點點利息存在理財產品裡。這就是我們選擇保本保息的定期存款的人越來越多的主要原因。

第三,等待投資機會

很多做定期存款的客戶,他們的需求很簡單,就是把自己目前的現金儲存起來,保證以後不會減少。然後等待經濟向上趨勢的時候,迅速取出來,然後投放在市場,獲取更大的收益,這是投資理論之一。

第三,資金使用的預期比較長

大多數定期存款的儲戶。對於資金保本保息的穩定需求比較強烈,另外對於資金的使用比較有長遠的規劃,短期之內不會啟用這筆資金,所以他放在保本保息的產品裡。這樣更安全,更長久,更持久,也是這部分人對於經濟和投資的趨勢,短期之內都很不樂觀。所以呢,放在定期存款裡邊,讓資金在兩三年之內保本保息,然後等待更長遠的機會。

總結一下:人們選取的低息的保本保息的定期存款的人越來越多,而理財產品甚至社會投資的人越來越少,這就代表了市場的投資不活躍,經濟在平緩而下降,經濟低迷,就是目前我們社會普遍的現象,也應該引起我們每位讀者的注意,不要過於投資,儘量保證自己的財富,穿越經濟低迷期。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白手起家創業20載。主營餐飲,投資,教育(演講學院)。新開專欄《財商秘術,領袖思維,業績倍增》。關注我為您分享更多的人生感悟……


合偉說


那我也想反問幾個問題:

做生意更賺錢,為啥有人喜歡拿死工資上班?明明外面的職場也精彩,為何有人就是喜歡窩在事業單位?

明明貨幣基金閉著眼睛也跑贏活期,為啥要等馬雲推了餘額寶大家才去買它?之前大家都幹嘛了?

敢於買收益4%-5%理財的人,那麼敢不敢買7%-8%的理財?知道他們的區別嗎?


每個人的投資偏好,依據年齡、經濟實力、投資閱歷和個性,千差萬別。以為站在投資鄙視鏈的頂端,但很可能其實山外有山。習慣買銀行理財的人,不理解存銀行定期的人。而習慣買基金的人,應該也不理解買理財的那批人,年化4%-5%的吸引力在哪裡?習慣股海浮沉的人,也不理解買基金的人有啥意思。


投資偏好不同、個性差異

前幾日,去銀行辦事,和理財經理閒聊,竟發現5年期國債又秒殺了——對於我來說,一個鎖定5年,利率只有4.27%的產品,似乎吸引力不大,但這並不妨礙一批比我“膽子小”,講究萬無一失、本金安全的投資者爭相購買——在國債的粉絲看來,如今央行降息降準,未來銀行理財利率將持續走低(去年銀行理財還有5%,如今難覓),銀行存款的安全度或許依然無法和國家背書的國債媲美,所以入手國債,鎖定5年的收益,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而對於股民和基民來說,央行降息降準恐怕成了佈局投資股市的好時候,他們考慮的是該不該加倉,而不是趕緊買國債鎖收益。


經濟實力、投資閱歷差異

經歷不夠、見識不夠,也可能是一部分人停留在存2%、3%銀行定期的原因。關於投資,不得不說,富人的孩子早當家。比如特朗普的大女兒,9歲據說就開了股票賬戶玩。比如巴菲特的股東大會上,股東家的孩子們就能和巴菲特討論如何進行價值投資。而對於大多數孩子來,9歲,還是學習儲蓄的時間。


去銀行買理財的朋友都知道,是要做風險評估測試的,銀行理財分5個等級,低風險、中低風險……一直到高風險。不同風險等級的理財,對應的投資領域不同,能獲取的收益也不同。風險評估,目的就是為了把一批只有資金,但缺乏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的人,進行勸退。


低風險、中低風險的理財,一般投資方向是銀行間債市、高信用企業債、同業存款等較為安全的領域。而中高風險,高風險理財,可能掛鉤金融衍生品,或掛鉤股指,收益更高。如果一個人對於這些投資領域缺少基本的常識和認知,哪怕是產品放在眼前,他也無從判斷是否可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