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皇帝御题,专门为皇亲国演戏的戏台

皇城街的戏台子建于明代桂王时代,是王府一景原来是专为皇亲国演戏的地方,名曰“演真楼”。后来代王府毁于兵火,只留下这个遗物从清初到民国一直为民间艺入活动的场所。

名字皇帝御题,专门为皇亲国演戏的戏台

这个戏台子高一米五,大青石垫台基,青砖铺面。楼顶是两出水的瓦顶,

上有山脊兽头鸱吻,四根大红木柱支撑,斗拱托起,飞檐挂铃,四角木雕龙

头,十分精巧逼真,正面有一大匾,上写“演真楼”三字,传说是正德皇帝御

题。

名字皇帝御题,专门为皇亲国演戏的戏台

台上内有二门,左门越“出将”,右门曰“入相”,是演员出入的地方,正

壁窗格精巧,雕刻漂亮,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艺术品,并书写一大“福”字。

这里传说很多,有的说李自成攻占大同后还在此讲过话。这里除民间艺术演出外,还有专业剧团在此演戏。在清末民初多演晋剧,有时也演“座腔”。“座腔”是一种多人合演的地方曲艺,并配有一些乐器。

50年代大同民间艺人“夏哈巴”曾在此说过唱过。一些业余的民间剧团

名字皇帝御题,专门为皇亲国演戏的戏台

也演出过,如“云路街剧团”等。当时著名的现代戏,如“小女婿”、“二黑结婚”等均登上此台,这些剧的名演员是李小妹、张秀梅,此二女演员,无师自通、演技不凡,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另外,还有大同市著名晋剧演员筱金枝也曾在此演出。每到演戏,台下就人山人海,卖小吃、卖玩具的也十分活跃,犹如过节一般。

文革中此台被一街办工厂所占。现已转移到鼓楼东街,并且被有关部门修复,正对着关帝庙,重现了它昔日的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