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專注水產適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鱅魚、鰱魚)

也不知何時中國有了"家魚""野魚"之分,應該是清朝或此前就有了吧,因為那個時候就在江河裡撈獲魚苗來餵養了,據說在宋代就有了四大家魚混養技術並迅速普及。更奇怪的是:草魚、鱅魚、鰱魚和鯉魚四個種類早己在國人心目中佔據了重要位置,但卻把青魚、草魚、鱅魚、鰱魚稱為“四大家魚”,卻把我們熟知的鯉魚、鯽魚傍落了。本文(本人)在此處暫且把青魚、草魚、鱅魚、鰱魚和鯉魚、鯽魚呼為“六大魚類”,便於填補鯉魚鯽魚的"失落"感吧!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江河捕魚)

四大家魚”的稱謂表明:青草鰱鱅是家魚,此處的"家"應該是針對""來說的,"家"的意思可能是說要喂"家"(馴服)了才能有所收穫吧!青草鰱鱅本是在江河中野性十足,要它給我們提供高蛋白質的東西就非得人工馴化塘庫"家"養,鯉魚鯽魚本就自古可以野生也可"內塘"養殖,兩者兼之。以往這四種魚在自然情況下只能在江河中繁殖後代,不能在靜水池塘裡產卵繁殖,故需人工"家"養並催產出苗,照此而論,除此青草鰱鱅之外,其它魚類就是"野"魚了。我們從1953年開始研究家魚的人工繁殖,1958年池養鰱魚和鱅魚首次人工繁殖成功。其後,青魚和草魚的人工繁殖也相繼獲得成功。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草魚)

中國“四大家魚”之說源遠流長,影響較大,中國“四大家魚”就連美國、加拿大等國現在也落地生根了,甚至還跟別人造成災難(比如美國)了。它們是人們池塘飼養的常見食用魚類,也是最常見的淡水魚。這四大家魚中,除青魚外,草魚、鱅魚、鰱魚數量佔據很大,因此,原來的“四大家魚”青草鰱鱅的順序應調整為草鰱鱅青較為妥當。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青魚)

青魚也稱青棒、螺螄青、黑草魚、草青魚,因除體色不同外,體形大致與草魚相似,因此,也有稱為草青魚或青鯇。雖然青魚形似草魚,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草魚顏色大多是草綠色,頭部扁平口闊,吻端鈍圓;青魚顏色大多是青黑色,頭部口尖,青魚其背鰭、胸鰭、腹鰭和尾鰭都比草魚長且硬挺。因該魚性成熟度和人工催產有一定難度,故青魚苗種數量有一定的限制,喜食底棲的螺蚌,也食飼料。當今螺蚌泛生,猶以此魚為最佳選養對象,清除害類而有利池魚生長。青魚原則上是利用"青魚石"吃食飼料和貝殼類生物,比如螺螄、蚌殼、蝦和蟹等帶殼的水生物,至今未見有吃魚的記錄或報道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草魚)

草魚又稱鯇魚,草棒,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除易生病外,肉質好,生長快,飼料易解決,頗受人們青睞。草魚有牙齒叫咽喉齒,草魚的牙齒生長在草魚的咽喉部位,用來切斷、咀嚼植物的莖、葉。草魚牙齒的形狀為:側扁,梳狀,似帶鋸齒的鐮刀(側面有橫紋),齒冠傾斜,櫛齒狀。也就是說,草魚是有牙齒的,不過不長在口上,而是長在咽喉部位,稱為“咽齒”,用來切斷所吃的草莖。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花鰱)

鱅魚也稱花鰱或胖頭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很受歡迎的淡水魚,特別是胖頭魚頭餐食,肥美適口,可有許多做法,味道極好。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白鰱)

鰱魚俗稱白鰱,刺多肉細,味道鮮美,易養殖,成本低,因屬濾食性魚類有清潔水體的功能,因此,是池塘養殖的必備魚。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魚類混養)

但是,人們常吃且同樣常為人們飼養也很受人們歡迎的鯉魚和鯽魚卻不在“四大家魚”其中呢?或者當時人們為何不直接稱呼或設置為“六大魚類”呢?其實,因鯉魚生存力強又長勢快,我們祖先最早就選擇了鯉魚為人工養殖的對象。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鯉魚)

據有關文獻考證,鯉魚是世界上最早被養殖的魚類之一。在紀元前十二世紀的殷商時代就開始池塘養殖鯉魚了。據《詩經》記載,周文王曾鑿池養鯉。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大夫範蠢曾竭力主張發展池塘養鯉,他認為:“蓄養三年,其利可以至千萬越國當盈”。至周代時,鯉魚已成為較為最名貴的美味之一。梁代陶宏景認為,鯉“為諸魚之長,為食品上味”。至漢代,池塘養鯉已很盛行。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范蠡)

世界上第一部養魚著作《范蠡養魚經》也有記敘,從戰國到秦漢,養殖鯉魚得到很大發展。唐朝以後,飼養鯉魚的方法已傳到日本,朝鮮,希臘,羅馬等地。普遍認為鯉魚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家"魚。在唐代以前,鯉魚是最為廣泛養殖的淡水魚類。但是因為唐皇室姓李,所以鯉魚的養殖,捕撈,銷售均被禁止。漁業者只得從事其他品種的生產,這就產生了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四大家魚。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在唐朝時候,皇帝姓李,而鯉與李諧音,以“鯉”象徵皇族,要避諱“鯉”,犯了皇帝的忌,於是把鯉魚改稱為"赤公"。規定捕到鯉魚必須放生,全國上下不準吃鯉魚。這樣,就沒有人再養鯉魚了,使傳統的養鯉業受到了嚴重摧殘。在唐代的300年間,養魚戶只好另覓養殖對象,逐漸發現了最理想的養殖魚類——草鰱鱅青。此後,這四種魚由於食性和棲息習性不同,很適合混養在一個塘裡,能充分利用天然餌料和水域空間,養殖效益更大,因而成為我國傳統性的養殖魚類。直到今天,這四種魚仍然是

我國淡水養魚的主體魚。因為它們是人工養殖"家"養的魚類,也可能因故而稱為“四大家魚”。而鯉魚則與“四大家魚”無緣了,後來的四大家魚中當然就不會有鯉魚的尊名了。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鯽魚)

至於“鯽魚”,因屬較小型魚類,且生長較慢,野生幾乎到處水域都有,故飼養經濟效益較差,在過去天然資源豐富時也就少有人們專門飼養了,因此,鯽魚也因故被排斥在“四大家魚”了。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鯉魚)

另外,草魚、鰱魚、鱅魚、青魚“四大家魚”的繁殖習性,它們都須在江河裡或者擬江河狀態(現在的人工繁殖方法)中才能產卵育苗,產出的是半浮性卵粒,而鯉魚鯽魚則可以在內塘靜水中粘附產卵

,也可同樣在江河中產卵育苗,且產出的是粘性卵粒。因此,產卵習性和卵粒特質的不同,也有可能是或者現在拿來作為區分“四大家魚”和“六大魚類”中鯉鯽魚的區別主因亦然。因此,鯉魚是因唐李王朝限制,鯽魚是因當時沒有長勢優良的品種而沒有列入四大家魚,這是當時歷史的必然。其實,現在“四大家魚”讓很多人迷糊,“六大魚類”稱呼似乎更適合時代的步伐!

(劉文俊 2015-10-17)

說不清理還亂!“四大家魚”與“六大魚類”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