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長江水為農作物“解渴”

自8月份以來,池州市持續出現高溫少雨天氣,平均降雨量與往年同期偏少九成。田野上,中稻、晚稻因缺水而減產,油菜因缺水而多次補種……渴,大地喊渴,莊稼喊渴。連日來,記者走訪貴池區烏沙鎮等地,深入田間地頭,直擊抗旱。

“老天一直不肯下雨,現在是栽種油菜的時節了,幼苗還沒長成,就被烈日烤趴在地裡。”10月21日,坐在田埂上,烏沙鎮紅莊村窪裡組60多歲的吳忠山告訴記者,他種地幾十年,從沒遇到這樣的乾旱天氣,前期種植的水稻和玉米因為乾旱缺水,收成都受到影響。

紅莊村窪裡組地勢較高,屬於烏沙鎮防汛抗旱灌區末梢,乾旱讓村裡的山塘早就乾枯見底。紅莊村黨總支書記章躍告訴記者,為了把長江水引進來,村裡投資20多萬,重新更換了大功率水泵,新修加固了500多米的溝渠,經過三級提水,終於讓水逐級從低處往高處流。“我們一刻也不敢懈怠,工作人員輪流值班,全天24小時堅守崗位,水泵更是馬力全開。”記者在窪裡抗旱站附近看到,灌溉溝渠內的水正在嘩嘩流入一塊塊稻田,滋潤著正在生長的莊稼。

“長江引來的水到了,這可幫了我們大忙。”對吳忠山老人和村民們來說,這一天比過年還高興。通過窪裡抗旱站從新河壩電力排灌站引進來的長江水,經過10多公里長途跋涉,歡快地跳進乾裂的田地和當家塘中,村裡3000多畝地的農業灌溉得到了保障。

8月份以來兩個多月的時間裡,貴池區烏沙鎮新河壩電力排灌站全力運轉,水源源不斷如血液一般,被注入乾渠之中,成為灌區農民的“救命水”。

在新河壩電力排灌站,記者見到一群奮戰在最前線的“抗旱戰士”。為了讓農民早日用上水,他們已經連續2個多月輪流值班,日夜守著發燙的機器,就連夜裡都不敢閤眼。該鎮主任科員喻會桃分管農田水利工作已有數十年,對農村工作很熟悉。他告訴記者,該鎮提前謀劃,已通過新河壩電力排灌站開機取水2個月,引入的長江水灌溉範圍涉及8個村1萬多畝農田,目前能保證灌區農作物需要。

從事農業生產,最怕的就是自然災害,尤其是種糧大戶。楊貴倉今年承包了700多畝地,在他的家庭農場裡,記者看到黃澄澄的稻穗,遠看好似翻滾的千層波浪,近看稻穗顆粒飽滿,長勢喜人。楊貴倉說,這都得益於排灌站引進的長江水。政府把長江水引入溝渠,如何把這“救命水”引進自家田裡?他自己不等不靠,努力開展生產自救,及時疏通溝渠,購買水泵。“光小水泵我就買了20多臺,一個多月來每天不停抽水,終於渡過乾旱難關。”楊貴倉說,“稻田裡供水充足,再加上連續的高溫高熱天氣,水稻反而比往年增產。”目前他正在準備油菜種植。

記者瞭解到,自8月份以來,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已經讓烏沙鎮農作物大面積受旱。截至目前,農作物受旱面積已達到3.8萬畝,其中重旱的有1.8萬畝。面對旱情,烏沙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抗旱應急預案,全力以赴應對旱情。

“目前我們已投入抗旱資金100多萬元,抗旱澆灌面積達到1.5萬畝。8月份以來鎮裡一直在全力抗旱,經過幹群共同努力,大部分農作物雖然有減產,但整體收成還可以,現在抗旱重心已轉移到蓄水保秋種上。”該鎮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制定了以引水入圩、水庫調水等抗旱措施。同時沿河各村全力疏通抗旱渠道,確保引進的長江水順利進入農田,打通抗旱保苗的“最後一公里”。新河壩電力排灌站密切關注長江水位,及時開機取水,但情況也不太樂觀,長江新河壩水位最低8米才能開機取水,目前長江水位只有7米,低於取水水位,如果後期長江水位持續下跌,排灌站也面臨取不到水的困境。該鎮現有6個水庫,目前5個水庫還有蓄水,他們正調度水庫用水,按照“先生活、後生產,先重點、後一般”的原則,做到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科學用水。近年來烏沙通過水利重點線、中小河流治理、八站工程、一事一議等水利項目對全鎮大部分萬方以上塘壩進行了清於擴挖,目前部分方塘還有少量畜水,可以滿足部分農戶秋種。另外針對部分高亢地區和供水末梢地區,如新莊、橫塘、龍乾等,該鎮正在積極籌措資金,與水利、供電等相關部門溝通,通過開挖抗旱井、外江架電購泵取水等方法緩解農作物用水困難。

記者 汪玉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