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美國的態度為什麼如此強硬,而蘇聯卻顯出疲態?


古巴導彈危機是二戰後人類離核大戰最近的一次,也是美蘇冷戰對峙的一次高峰。這場持續13天的危急最終以蘇聯退讓,撤出了部署於古巴的導彈結束。在美蘇強硬對峙的冷戰背景下,美強蘇弱(美攻蘇守)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核戰爭的毀滅性。在危機初期,美蘇雙方都態度強硬,相互進行核訛詐和戰爭威脅,但是雙方都沒有真的要準備打核大戰,這是由核武器的毀滅性決定的。美蘇雙方都不敢首先發動軍事進攻,因為都承擔不起將人類帶入毀滅性核戰爭的責任。這也是在對峙中美蘇雙方始終留有餘地,沒有把事情做絕的原因。核武器在這樣的對峙中起到了一直戰爭的作用。

2. 綜合勢力的差異。戰略(軍事)對峙是以綜合實力為基礎的。60年代初期,美蘇存在實力上的差距,戰略優勢在美國一方。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都處於全面的優勢地位,尤其是核優勢方面,美國的核彈頭數量和運載工具(導彈)數量方面都大大超過蘇聯。美國的強硬政策是建立在自身的戰略優勢基礎上的。

3. 赫魯曉夫的冒險政策。美國在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導彈後,赫魯曉夫想秘密在古巴部署中程導彈以獲取戰略平衡。“豬灣事件”使赫魯曉夫相信美國在古巴會採取謹慎政策,但他低估了美國人的決心。地處加勒比海的古巴長期以來都是美國的後院,美古只相差90海里,美國是絕對不允許威脅美國安全的敵對軍事力量存在加勒比海任何國家的。美國發現蘇聯導彈後,肯尼迪的強硬政策令赫魯曉夫難以招架。赫魯曉夫以冒險政策為起點,又以妥協退讓收場。

古巴導彈危機動搖了蘇聯的大國地位和國際形象;赫魯曉夫的國內地位也隨之動搖;肯尼迪的堅韌形象及處理危機的能力受到了美國人民高度讚揚。當然,蘇聯也不是一無所獲,美國撤走了部署於土耳其的導彈。蘇聯失勢後,潛心發展核武器及運載工具,想要挽回顏面和戰略劣勢,美蘇以核武器競爭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軍備競賽不斷推向高潮。


安睿

圖注:當時蘇聯運往古巴的大部分導彈還在船上,而美國在土耳其的導彈基地已經具備作戰能力,所以真打起來,還是蘇聯吃虧

不退讓怎麼辦,難道真和美國打一場核戰爭,重啟地球啊。況且蘇聯60年代初的軍事實力,只有裝甲部隊勉強能跟美國方面拼一拼,其他方面的差距都比較大。

海軍方面,美國當時連9萬噸級的“小鷹”號航母都服役了,再加上“福萊斯特”級和“中途島”級,足足有十幾艘排水量在5萬噸以上的大型航母,蘇聯方面一艘都沒有。水下力量方面,蘇聯紅海軍龐大的潛艇部隊才剛剛開始建設,彈道導彈核潛艇技術還不成熟,H級才剛剛開始建造,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級彈道導彈核潛艇5艘全部服役,“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服役2艘,雙方潛射彈道導彈的對比是0:112。

空軍方面,戰術飛機不談,就說能相互打到對方的戰略轟炸機,美國以B-52戰略轟炸機為主,數量超過500架,蘇聯方面以圖-95為主,總數不到100架,當時美國每時每刻都有B-52轟炸機帶著核彈在空中巡航,隨時準備發動核打擊。

圖注:想了解古巴導彈危機背後的一些故事,可以看這部電影《驚爆十三天》

地地導彈方面,蘇聯只有十多枚第一代洲際導彈SS-6,和1961年才開始服役的第二代洲際導彈SS-7,總數大約有五六十枚,還都是液體導彈,發射前需要加註燃料。美國除了批量裝備的第一代洲際導彈“宇宙神”外,性能更先進的固體燃料導彈“民兵”也已經服役,總數加起來接近300枚。

可見,雙方軍事實力差距很大,蘇聯就是打核戰爭也沒勝算,赫魯曉夫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往古巴部署中程導彈就是一次戰略投機,並不是真的要以古巴為基地對美國進行核打擊,而是以此為條件迫使美國撤走土耳其境內的中程導彈。所以在與美國達成從土耳其撤出導彈的協議後,立刻就坡下驢,順勢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SS-4導彈。


兵工科技

這件事情,本身而言,對於前蘇聯來說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這樁生意對於前蘇聯而言是穩賺不賠的,但是為什麼中途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們得從當時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本身來說。

赫魯曉夫給所有人留下一個印象就是脾氣暴躁,這個人不喜歡等待,做事情就喜歡大張旗鼓的去幹,但是他很多事情確實有它的戰略眼光,不是說去西伯利亞上面去種植老玉米,緩解蘇聯國內的糧食危機,否定斯大林解決國內的斯大林模式,在古巴部署導彈威脅美國一切的出發點都是好的,甚至很多都可以拍案叫絕!但是這個人就是經不起等待,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想一出是一出。

由於赫魯曉夫是前蘇聯的最高領導人,所以他做任何決定,底下的人當然是溜鬚拍馬,說領導做的對,領導的決定是正確的,領導沒有任何錯誤,然後一股腦的跟著他一起去瘋了,最後導致結果就是很多事情做起來,他們沒有一絲準備。做這件事情做到中途,才發現原來阻力這麼大,之前完全沒有想過。

比如說否定斯大林這件事情本身而言,是為了解決國內斯大林模式僵化的問題,出發點是好,但是他千不該萬不該,就把斯大林以前的那些事情,直接捅到了蘇聯最高的會議上,也就是蘇共會議上,這件事情一報告,連帶著斯大林的祖宗18代都問候了一個遍,即便你做得再小聲,後面所有人都知道了你否定斯大林,那麼對於斯大林之前留下來的一系列東西就要展開全盤否定,最後這件事情愈演愈烈,就連赫魯曉夫自己都承認這件事情經管不住了,斯大林為了抵抗納粹德國的威脅,選擇發展斯大林模式。其本身的戰略意義而言是成功的,但是等斯大林死了以後,蘇聯面對新的國際形勢是需要做出改變,但是改變歸改變,你不能忘本,赫魯曉夫做事的錯誤就在於他全盤否定斯大林,導致蘇共國內整體戰略出現了混亂,上層都自己腦子裡面一團漿糊,底下的人也是慌成一片,我們是誰?我們到底在哪兒?我們究竟是在做什麼?人雖然否定了斯大林模式,但是在慌亂和迷茫之中,他們仍然選擇一本能去工作,什麼是本能,之前流傳的幾十年的斯大林模式就成了前蘇聯人的本能,雖然有人抵制斯大林,但是它還是以某種形式留存的下來,最終成為了某種規則,一直流傳到蘇聯滅亡的那一刻,說斯大林模式的僵化與赫魯曉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至少來說他是一個開頭人。

還有種植老玉米這件事情,蘇聯在沙皇俄國時代是重要的歐洲糧食出口國,但是自從前蘇聯發展斯大林模式,以後所有農業上的產值要歸到中,工業上發展,這就導致了農民工作積極熱情不高,農業生產總量一直提升不上去,最終前蘇聯要靠進口糧食才能夠維持本國的國民經濟發展,赫魯曉夫當然對這件事情看在眼裡,因此他選擇直接種植老玉米,但是在西伯利亞平原上的開荒,當地生態系統的惡劣最終颳起了讓世人都感到震驚的黑風暴,在西伯利亞上開荒的時候,赫魯曉夫就沒有完全的諮詢過生態環境專家的意見,就倉促草率的做這個決定最終導致了整個前蘇聯農業,一病不起,開荒早期雖然帶來了巨大的糧食生產收益,但是在這之後,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這個地方,反倒成為了一個拖累,成為了掩蓋蘇聯國內糧食短缺的一個遮羞布,導致了蘇聯最高領導人一直對於自己國內糧食問題表示不重視我們有那麼多土地生產糧食,我們為什麼還要去生產糧食呢?

古巴導彈危機是針對美國在意大利等一系列歐洲國家部署核導彈,赫魯曉夫一聽這件事情肯定是發怒了,說你美國人憑啥子在我眼皮子底下搞這件事情好,你跟我玩這一出,我也跟你玩另一出,因此,赫魯曉夫立刻拍板子決定在古巴部署導彈。正巧,古巴的最高領導人卡斯特羅也認為此刻,古巴需要一個核大棒來保證它的安全,兩邊一拍即合,兩個性子暴躁的人在沒有經過任何國家同意的情況下,尤其是古巴方面沒有向聯合國發佈照會,就直接引用了前蘇聯的導彈。

事情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說當時古巴方面,根據聯合國的流程來引進前蘇聯的導彈的話,我相信美國,即便權力再大,也不可能直接出來干涉古巴方面的行動,因為如果阻止,就使得美國站在道義的下口,前蘇聯人反倒可以理直氣壯的指責美國人說你憑什麼阻止一個國家的軍事發展,就因為你是這個地區的老大,你就要搞帝國主義嗎?

但是赫魯曉夫過於急躁的性格,等不起那麼長的時間,因此他選擇直接就上。這就給人一種偷偷摸摸的感覺,你到底什麼時候在這裡安裝的導彈你在我家到底安裝了多少顆導彈多少顆炸彈,你給我說!而且更加令人驚訝的是,此刻的前蘇聯根本就沒有軍事能力保護古巴的導彈基地,他雖然有核武器,但是此時前蘇聯只有幾十具核武器,美國人卻有數百個,當然,我們這裡說的武器是前蘇聯在自己國境內發射洲際導彈能夠打到美國的導彈數量,美國則可以直接從西歐發射核導彈,這兩邊差距一弄出來,前蘇聯直接落在了下風,赫魯曉夫指,能夠睜著眼睛看著美國人在古巴附近部署軍事力量,自己只能乾著急。

一旦美國人登陸上的古巴拿到了這些導彈的資料,那麼對於美國而言,前蘇聯就是一個已經把衣服全部扒乾淨的女人,站在自己面前 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前蘇聯經受不起這樣的損失,前蘇聯也經受不起國際社會道義上的譴責。

借用山本五十六形容南雲忠一的一句話,赫魯曉夫就好像小賊進入廳堂,進行盜竊。一開始的時候雖然大膽無比,但是一旦被人發現了就立刻膽小如鼠。

所以,在前蘇聯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美國人捉姦在床的情況下,前蘇聯人選擇撤退,前蘇聯的這次撤退,可以看做是赫魯曉夫自己在大戰略上抉擇的一個失誤,最終前蘇聯丟了面子,而且還被美國人狠狠地羞辱了一番,在所有導彈運出古巴的時候,美國人對導彈進行了挨個的檢查。


漩渦鳴人yy

因為蘇聯原本就是利用這一危機解決別的問題。

1959年1月,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取得了勝利,但美古關係卻迅速緊張和惡化。卡斯特羅擔心美國再發動類似豬灣事件的武裝入侵,因此請求蘇聯給予軍事援助。自1962年起,蘇聯則以保衛古巴安全為由,在古巴領土上秘密部署蘇制薩姆核導彈。8月底被美國發現後,古巴導彈危機正式爆發。

在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前,美國也曾將導彈部署在土耳其。這種部署也類似古巴的導彈,但針對的對象是蘇聯。如果說古巴的導彈嚴重威脅了美國,那麼土耳其的就是在嚴重威脅蘇聯。同時,當時的德國也正在激烈上演著柏林危機。

古巴導彈危機的爆發徹底轉移了世人的關注點,全世界都在關注這一危機的走勢。表面上看蘇聯妥協撤出了部署在古巴的導彈,但作為交換,美國也從土耳其秘密撤走了導彈。在古巴的生存和安全問題上,美國也作出了重大讓步,古巴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國家安全,來自美國大規模入侵的危險基本消除。美國只能在見不得光的層面針對古巴,如使中央情報局制訂暗殺卡斯特羅的計劃。美蘇雙方都認識到了核大戰一觸即發的危險,危機過後,兩國都在考慮避免這種戰爭的必要措施,並均採取了緩和緊張關係的行動。不僅,美蘇主導簽署了禁止核試驗條約,冷戰得以實現真正的緩和。

然而,蘇聯這種在明面上的妥協也將付出巨大代價。比如,自身國際形象的下跌,赫魯曉夫本人在蘇聯的政治影響力等。


法大庶吉士

古巴導彈危機是蘇聯將核導彈部署在古巴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而引發的危機。如果這場危機處理不好,美國和蘇聯有可能爆發核戰爭,這不符合美國和蘇聯的國家利益。



1.古巴導彈危機的由來是1959年美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可以攜帶核彈頭的導彈。這嚴重的損害了蘇聯的國家安全。因此,蘇聯決定也將核導彈部署在美國的鄰國古巴。

2.這是美蘇在冷戰期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這場對峙持續了13天,最後由蘇聯撤出在古巴的核導彈,而美國保證不軍事入侵古巴而告終。

3.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羅率領共產主義軍隊推翻了美國支持的巴蒂斯塔政府,擁有共產主義背景的菲德爾.卡斯特羅當選古巴領導人。

4.因為古巴是蘇聯的盟友,所以美國在1961年與古巴斷交,1961年4月15日在美國的策劃下古巴流亡分子駕駛B26轟炸機對古巴進行了兩天的轟炸,之後1000多名僱傭軍入侵古巴,企圖推翻卡斯特羅政府,結果被擊潰。之後美國政府繼續對古巴進行軍事威脅和經濟封鎖。

5.古巴在受到美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向蘇聯尋求政治保護。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決定把導彈運進古巴。這樣即可以保護古巴,也可以對美國進行軍事威脅。

6.美國在1962年發現了蘇聯正在古巴建設的導彈基地。因此,美國對古巴進行了海上封鎖,要求蘇聯把導彈運出古巴。

7.美國總統肯尼迪於1962年10月26日給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寫了一封信。要求蘇聯停止在古巴導彈基地的施工。而蘇聯得到情報,如果蘇聯不答應美國的要求,美國軍隊將在1962年10月29和30日對蘇聯在古巴的導彈基地進行轟炸,並且派軍隊入侵古巴。

8.赫魯曉夫擔憂美國軍隊入侵併佔領古巴,而使蘇聯失去古巴這個戰略盟友,因此宣佈將導彈全部撤回到蘇聯。而美國也向蘇聯保證不入侵古巴,此後古巴導彈危機解除。


杜達特洛夫斯基

冷戰之初,美蘇可以說是勢力相當,但後期蘇聯漸露頹勢,當然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點就是對航空母艦的戰略重視程度不同。在古巴導彈危機時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載著導彈的蘇聯艦船在美國成熟的海軍航母編隊(8 艘航母、90艘艦艇、數百架飛機)面前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最後不得不對美國妥協。

赫魯曉夫的“海上空棺材”理論

冷戰之初,核武致勝論盛行,尤其在蘇聯高層,普遍認為在核武器強大破壞力面前,航空母艦生存能力十分脆弱。而喜歡走極端的赫魯曉夫更是將航空母艦比喻成海上浮動棺材。認為只要一個導彈下去,再厲害的航母也將不復存在。

其實,二戰後美國也有同樣重視核武器,輕視航空母艦的聲音,但隨著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航空母艦重要性的體現,讓美國意識到核大戰並不是唯一可能,航母還要繼續做大做強。當然,二戰後美國經濟勢力增強,也為其發展航母提供了經歷基礎,畢竟,航母可是燒錢的。

後記

雖然古巴導彈危機後讓蘇聯意識到了航母的重要性,但一方面由於前期耽誤了發展,另一方面經濟實力也拖了後腿,直至蘇聯解體,作為蘇聯航母發展巔峰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也僅僅完成了30%。即使這樣,也被美國暗中使手段將其拆成了廢鐵。慶幸另一艘航母瓦良格號良禽擇木而棲變身為如今的遼寧號,以嶄新的雄姿保衛著中國藍海!


瓦爾登的船伕

導彈都部署到家門口了,美國怎麼能不強硬呢?

另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在古巴事件上確確實實的抓住了蘇聯的把柄。

當時,蘇聯對外宣稱在古巴部署防禦型導彈,但是美國的偵察機根據空中拍照得到的信息是蘇聯部署的是攻擊性導彈。

此外,當時的美國掌握了蘇聯的核武器情況,肯尼迪認為美國佔據優勢,不懼怕蘇聯,就像媒體公佈了蘇聯在古巴部署攻擊性導彈的事實。

如此一來,蘇聯就非常被動了。赫魯曉夫也一下就陷入了尷尬境地。本來就地位不穩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安撫國內的不滿情緒,和美國的爭鬥就必須放一邊了。

所以,古巴危機就以蘇聯灰頭土臉的撤走攻擊導彈為收場了。看起來自然有點疲憊。而赫魯曉夫的下臺,也與古巴導彈危機有直接關係。


孫博士侃歷史

話語權啊話語權。

古巴導彈危機,全稱其實應該是古巴土耳其導彈危機。

為報復1959年美國在蘇聯鄰國土耳其部署“雷神”中程彈道導彈,前蘇聯決定在古巴部署彈道導彈,引發為期13天的“古巴導彈危機”。

過程就不提了,說說結果吧。

現在我們一般接收到的結果是,前蘇聯撤出駐古巴的導彈部隊,看似大敗虧輸。實際上呢,美蘇協議是蘇聯撤出古巴的導彈,美國則撤出土耳其的導彈,雙方半斤八兩,誰也沒佔到便宜。

當然,美國有前蘇聯缺乏的強大輿論,洗腦能力更是蘇聯望塵莫及。所以,現在全世界都以為古巴導彈危機裡偉大的美國再一次戰勝了蘇聯,邪惡的紅色帝國夾著尾巴逃跑了。


老貝

沒有啊,62年古巴導彈危機看起來是美國贏了,其實美國只贏了面子,蘇聯贏得了實利。是美國先在土爾其佈署導彈(可打到西伯利亞蘇聯的工業區),蘇聯在古巴布署導彈(可打到美國東岸的工業區)是為了壓美國撤走佈署在土爾其的導彈。結果表面上蘇聯輸了,在國際監督下撤走佈署在古巴的導彈,但美國也承諾半年後“悄悄的”撤走佈署在土爾其的導彈。所以說,蘇聯贏得了實利(目的達到了),美國贏了面子。


照影吹笙

第一,美國人是主場作戰,在加勒比海上,美國人相當於在自己後花園和蘇聯人硬懟,自然不會虛了。而且就60年代的蘇聯人的海軍力量,還不具備突破美國海上封鎖的實力。

第二,蘇聯人是有SS4彈道導彈,但——不是部署好了狀態,沒有部署的導彈,即使離美國再近也不具備威懾力,所以美國拼著打一場海戰也要把運輸船給攔截下來,因為一旦部署成功,美國就會投鼠忌器,即使它不發射,也會讓美國在很多地方讓步。

第三,因為古巴不是蘇聯的根本利益所在,尤其導彈危機之前古巴在蘇聯那裡還排不上號,之所以部署導彈是為了回應美國在土耳其部署中程導彈,而對美國來說,等於是把導彈對準自己的菊花了,必須硬懟回去。所以做了滿意的交換後,蘇聯人就適可而止的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