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融媒|「身边的典型」(4)弓乃如

目前,安平县“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为进一步将主题教育活动引向深入,安平县坚持把开展先进典型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方法,宣传身边典型,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引导和激励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坚守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

安平融媒|「身边的典型」(4)弓乃如

上世纪30年代的弓乃如

弓乃如,1916年出生于安平县台城村,是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创建人——弓仲韬的次女,也是弓仲韬唯一活下来的孩子。受父亲革命思想熏陶,弓乃如思想进步。她1925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在父亲帮助下建立了台城村“女子团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升入安平乡村师范学校后,就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在她努力下,女师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她任支部书记,并发展一个外围组织“姐妹团”。曾领导学生开展了驱逐国民党在学校安插“钉子”的斗争。她们还将一个侵吞学生伙食费、猥亵女生的段姓后勤主管驱逐出校园。又曾组织四十多名师范毕业生进行了要求合法就业的斗争,都取得了胜利,弓乃如是“倒段”学潮的领导者。这些,自然引起反动政府的注意,追缉“共党分子”的名单上,弓乃如榜上有名。

1933年秋,由于保属特委出现叛徒,大力屠杀共产党,安平县委遭到严重破坏并陷入瘫痪状态。在父亲隐蔽之后,弓乃如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以小学教员的身份,在安平县野营村开展党的活动,并在群众中办了手抄的《姐妹小报》,揭露封建礼教,宣传妇女解放等。期间培养了几十名党员,不少人在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贡献。

1936年1月,吴立人受上级领导的派遣来到安平,与弓仲韬、弓乃如取得联系,协助恢复安平县委。考虑到保属特委中的叛徒认识弓仲韬,决定让他暂时隐蔽,通过弓乃如进行联络。弓乃如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克服重重困难,很快将已失去联系的大批党团员恢复了组织关系。同时,又恢复或建立了一批党组织,并发展了一批新的党员。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党员队伍的扩大,为安平县的抗战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抗战爆发后,弓乃如随父亲到延安找党。途中,因母亲病重不能前行,父亲让弓乃如先去延安。到延安时,她受到了党组织的严格审查。经过自身努力,她在延安重新入了党,并进入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1940年她与东北籍干部田澍结婚。抗战胜利后,弓乃如与东北藉丈夫一同奔赴黑龙江富锦县,先后任县工会负责人、城区区委书记、佳木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统战部干部处长等职务,曾任省政协委员、常委,离休时享受到厅级待遇。

安平融媒|「身边的典型」(4)弓乃如

弓乃如代表证

安平融媒|「身边的典型」(4)弓乃如

晚年的弓仲韬和小女儿弓乃如

1991年,弓乃如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一个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历经沧桑的革命老干部,结束了她曲折坎坷而又辉煌灿烂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