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前門樓子高不高,

前門樓子高不高,

三丈三,六丈六,

十丈不夠,九丈九。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話不多說,小編先給大家梳理梳理前門地區的歷史,然後再給大家重點推薦幾個打卡的好地方吧!

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原名麗正門,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前門位於京城中軸線,也是北京內城和外城的交界點。北起前門箭樓,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的前門地區,是北京傳統三大的商業街區之一,與現在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當時沒有前門東街、煤市街這兩條主幹道路,只有前門大街。如今我們所說的前門地區,實際上包括了前門大街、大柵欄、鮮魚口等幾個板塊。這些地方熱鬧了數百年,幾經變遷和改造,今天仍是北京城市重要的商業中心。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前門大街

前門大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

明代前門大街是正東坊和正西坊的分界線,以街中心分界,東屬正東坊,西屬正西坊。又因正陽門是京師正門,故前門大街一帶比其他城門大街寬。在城市建制上,明北京城突破了元代所遵循的“前朝後市”的定製,前門大街兩側出現了鮮魚口、豬(珠)市口、煤市口、糧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從而成為一條商業街。明嘉靖以後,各省市在京做官的人為了解決進京應試舉子的住宿問題,在前門大街兩廂建立了各地會館。舉人們常到前門大街來購買生活用品或飲酒作樂,這樣也促使前門大街成為一條繁華的商業街道。

清初把東城的燈市挪到前門一帶,而且為了維護皇權的尊嚴,戲院、茶園、妓院只准許開設在城外,於是前門大街較前又有了進一步的繁榮。清代大街兩側陸續形成了許多專業集市,如鮮魚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豬市、糧食市、珠寶市、瓜子市等。附近衚衕內隨之出現許多工匠作坊、貨棧、車馬店、旅店、會館以及慶樂、三慶、華樂等戲園。大街的蓆棚之房逐漸改建成磚木結構的正式房,形成了東、西側房後有裡街的三條街。東側裡街為肉市街、布巷子、果子市,西側裡街為珠寶市、糧食市。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1865年的前門大街

前門外正街的店鋪創立時間大部分晚於裡街的店鋪,路東有全聚德烤鴨店、便宜坊烤鴨店、會仙居炒肝店、永安堂藥鋪、黑猴帽店、都一處燒麥館、正陽樓飯莊、瑞生祥、九龍齋鮮果店、通三益乾果海味店、正明齋餑餑鋪等。路西及西里街有永增和錢莊、瑞蚨祥綢布店、天蕙齋鼻菸店、同仁堂藥鋪、六必居醬菜園、一條龍羊肉館等。

清末,前門大街已有夜市。光緒二十七年(1901)後,在前門箭樓東、西兩側設立了前門火車站東站西站,前門大街成為北京同外省聯繫的交通樞紐。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民國年間廊房頭條的文盛齋

20世紀50年代初,前門地區共有私營商業基本戶800餘家。前門大街東側從北往南有大北照相館、慶林春茶葉店、通三益果品海味店、力力餐廳、天成齋餑餑鋪、便宜坊烤鴨店、老正興飯莊、普蘭德洗染店、億兆棉織百貨商店、前門五金店等店鋪。

上世紀80年代,受現代化經營方式的衝擊,前門大街曾一度衰落,令不少北京人扼腕。2005年前門大街修繕工程開始,2008年年改造工程竣工並開街,既有全聚德、都一處、內聯升等“老前門”,也有杜莎夫人蠟像館、星巴克等店鋪,新舊交融,煥發出新的色彩。

大柵欄

大柵欄是京城文化的縮影、精華和起源,明清北京城最重要的市井商業中心,保留了歷史延續最長的城市肌理及街區風貌,從金、元、明、清、民國到當代;大柵欄見證了京劇的形成與發展,這裡曾戲院林立,大師眾多,會館雲集,達官貴人、市井百姓和文化仕人均聚集於此;大柵欄是北京最早的金融街,擁有珠寶市爐房、錢市衚衕和施家衚衕銀號一條街、西河沿銀行、鏢局完整的金融產業鏈條;2011年大柵欄被授予全國首個“中華老字號集聚區”的稱號,北京流傳著“買鞋內聯升,買帽馬聚源,買布瑞蚨祥,買表亨得利,買茶張一元,買鹹菜要去六必居,買點心還得正明齋,立體電影只有大觀樓,針頭線腦最好長和厚”的口號。大柵欄也是京城文脈之所在,由於與琉璃廠相鄰,衍生了書肆、報業、出版業的集聚。

大柵欄地區衚衕眾多,其中66%是明朝修建外城後發展起來的。元大都建成後,南城一些居民遷入舊城,新舊城居民來往不斷,新舊城之間被人們自然走出若干條斜路,以後又沿著這些斜路修建宅鋪民舍,慢慢形成斜街,其中最重要的是鐵樹斜街、櫻桃斜街、楊梅竹斜街、觀音寺街等,還有幾條重要的斜衚衕如炭兒衚衕、取燈衚衕、南火扇衚衕、笤帚衚衕等,這一段漸漸形成繁華的商業區。後來在斜街和正陽門外大街又劃出一整片規整的商業區域,這就是廊房頭條、二條、三條和四條。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大柵欄地區變遷草圖

從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城,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這裡一直堪稱北京城最繁華地段,由於這些斜街連接兩座皇都,又是繁華地段起源,因此明代開始就有人稱其為“龍脈”。

清朝定都北京後,內城成為八旗駐地,強迫內城居住的漢人和其他民族遷到外城或其他地方,被迫搬遷的人們於是在大柵欄地區新建了約25%的衚衕街巷。民國期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增加,這裡又漸漸增加了7%的衚衕街巷。

如今的大柵欄,北至前門西大街,東至珠寶市街、糧食店街,南至珠市口大街,西至南新華街;總佔地面積約126公頃,涉及居民約2.5萬戶。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吃打卡地

楊梅竹斜街

楊梅竹斜街形成於元明時期,東北起煤市街,西南至琉璃廠東街,長約496米。西南端盡頭有一段東西走向的衚衕,長約十米,原為北京最短的衚衕:一尺大街,後取消併入楊梅竹斜街。

歷史上,楊梅竹斜街曾是眾多書局、會館、商鋪匯聚之地,市井文化氣息濃厚。清乾隆東閣大學士梁詩正、文學家魯迅、作家沈從文等,不同時代的名人志士都曾在這裡留下過足跡,一些歷史痕跡至今仍清晰可見。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緊挨著前門大街,有一處以百年勸業場為核心的集群式建築—— 北京坊。

北京坊位於西城區大柵欄歷史文保區的東北角,西起煤市街, 東至珠寶市街,北起西河沿街,南至廊坊 二條,總佔地3.3萬平方米;是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勸業場為核心,近50棟新舊建築組成的建築集群,整體呈現為"一主街、三廣場、多衚衕"的空間格局。

北京坊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鮮魚口

鮮魚口街成市於明朝正統年間,已有570多年曆史。當年運河通航京城時這裡是個漕運碼頭,專門販運鮮魚,故稱鮮魚口。與此相關,附近的地名還有三里河、水道子等。

2011年5月8日,與北京前門大街相連的鮮魚口街經改造後正式開街。錦芳小吃店的驢打滾、艾窩窩、豌豆黃、焦圈;力力餐廳的擔擔麵、涼麵;炸糕辛的江米麵炸糕;烤肉季的羊肉串;王記鍋貼等等,還有適合京城氣候乾燥地區飲用的雪梨湯。昔日的老胡同已經成為吃貨的天堂,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本文圖片、文字綜合自網絡)

【延展閱讀】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前門外衚衕裡的百姓人家,大柵欄晨的五行八作,天橋裡的百態人生,廟會上的目不睱接,老北京街頭巷尾的吹拉彈唱……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講述了一段活色生香老北京的風情。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老字號是商品質量的保證,也是老北京的歷史文化名片,該書圖文並茂地展示了北京市西城區近30家涉及各個行業的老字號傳承故事,如鶴年堂、全聚德、六必居、天福號、砂鍋居等。這些老字號見證了北京市西城區的社會歷史進程,也在社會歷史進程中留下了屬於它們自己的身影。

逛完大前門,才算沒白來北京

本書記錄了作者2004—2007年四年裡的北京胡同寫生足跡,分別繪畫了很多名人北京故居、會館、祠堂、商鋪、寺廟、歷史建築和大宅門、四合院等。在衚衕中尋找著、記錄北京昔日衚衕記憶,本書收錄的200多幅作品,給讀者帶來老北京胡同風貌和人土風情的記憶。

學苑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