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李光耀成长经历

  •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出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其曾祖父李沐文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来到新加坡。李光耀是李家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第三代,出生时其家族在新加坡生活了半个世纪,虽然家族成员是清一色的华人,但是已经完全本地化,是比较典型的英属马来亚华人家族。李光耀的祖父李云龙和父亲李进坤都是在殖民政府开办的莱佛士书院接受英文教育,李光耀自幼在家里与父母说英语,与外祖父母说夹杂了华语词语和语法的马来语,与玩伴们说马来语和福建话。起初,外祖母安排李光耀进华校接受华文教育,结果李光燿什么也听不懂,经不住他的一再恳求,家人终于把李光耀转入英校,接受系统的英文教育。
  • 1936年至1942年,李光耀先后在莱佛士书院和莱佛士学院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表现非常出色。在这两所政府学校的学习经历使李光耀终生受益,他在回忆录中说:“当年是竞争对抗的年代,也是建立永恒友谊的年代。进入莱佛土书院和莱佛士学院对我有利。后来,莱佛士书院最优秀的学生在政府部门]和商业机构里表现良好,莱佛士学院的也一样。因此,50年代我开始当律师时,已经有许多朋友和熟人在新加坡和马来亚两地的政府部门和专业领域里担任要职。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哪怕你不认识一个人,只要出身背景相同,对方就很容易接受你;学校联系起着很好的作用,不论你是华人、印度人或是马来人。”童年和少年的经历对李光耀影响较大的是“纪律”的印象和决断能力的锻炼据李光耀回忆,祖父经常给李光耀讲自己在英国轮船上的工作经历,这些故事都说明在船上维持纪律的重要性;父亲在家里很注重纪律,对孩子管教很严,但不太打理家事。由于是家中长子,在李光耀稍大时,母亲便开始跟他商量家庭的重要决策。“所以说早在少年时代,我便成为实际上的家长。这倒教会我平时遇事如何做决定”。°在治理新加坡期间,人们也能看到“纪律”和“决断”塑造着李光耀的行政风格。
  • 在莱佛土学院,李光耀一心想得到能够赴英国留学的女皇奖学金,1942年由于日本占领新加坡,这个梦想破灭了。在日占的三年多时间,李光耀品尝生活艰辛的同时,第一次感受到权力和法律的威力,“三年零六个月的日治时期让我学到的东西,比任何大学所教的还多。当时我还没读到毛泽东的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我知道,关于谁说了算,谁能使人民改变行为,甚至改变效忠对象的争论,是由日本枪炮、日本军刀和日本暴行解决“有人主张对待和惩罚罪犯应该从宽,认为刑罚减少不了犯罪,我从不相信这一套,这不符合我在战前、日治时期和战后的经验。”也是在日占时期,李光耀第一次对英国人“理所当然”的统治产生置疑:“事实证明白人如果不是比亚洲人更加惊慌失措的话,至少也是半斤八两。亚洲人一向依赖白人的领导,如今白人却辜负了他们的一片期望。英国人得到霸权本来是建立在优越的科技和组织上的因为多数亚洲人相信英国人天生优越的神话,并以为要向英国人挑战是不明智和枉费心机的。使这种霸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可是现在,竞然有一个亚洲民族敢于抗拒英国人,并粉碎了上面所说的神话。”李光耀的第一位传记作者亚力克斯·乔西( Alex Josey)谈到日占对李光耀的影响时说:“从那个时候起,李光耀就不再是华侨,而成为新加坡人。”1946年10月-1950年8月,李光耀留学英伦,专攻法律,目标是考取英国律师执业资格。他先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三个月不到转入剑桥学。除专业学习外,英国的四年生活使李光耀在政治上变得成熟。对李光耀未来政治生涯起作用的留学收获至少有三点:

一是广泛接触各种政治学说和政治思潮,

了解英国政治制度,从中接受了费边主义建立平等、公正和公平社会的主张以及英国社会革命的和平渐进方式,尤其对英国建设福利国家的制度公平印象深刻。李光耀坦言:“我这一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英国留学的新马学生,完全接受了工党政府那一套公平合理的纲领。我们也很向往成熟的英国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宪制传统和容忍精神,使得权力和财富都在和平中进行基本的转移。我们把在英国所看到的一切,拿来同新加坡和马来亚比较。新马情况显得落后,前途未可乐观。”但是,李光耀不是平等主义者,不相信所有人都具有同等的才智,主张机会和制度平等,社会应该提供的是同等的机会,而不是同等的待遇。国家也一样,领土不是致富的必备条件,“自从二次大战结束以来,通过国际贸易和交换货物劳务进行的竞争,使参与的所有非共国家的产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加。为了争取最高的国民总产值,人们必须在自由市场里相互竞争,同时在大体上是自由的市场里跟其他国家竞争。

二是形成反英反殖思想

渴望建立包括新加坡在内的独立的马来亚。李光耀在英国遭遇种族歧视,又近距离观察了英国的阶级制度,1947年,“我似乎变成了一个强烈的反英分子,尤其是心中萌生要铲除英国对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殖民统治的意念。我在伦敦和剑桥的

一年里,思想的转变逐渐具体化。这种变化从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便开始了。如今我所看到的,是英国本土的英国人。我怀疑他们能本着新马人民的利益治理这两个地区。在新马的英国人对推动殖民地的进步毫无兴趣,他们所在乎的是这些殖民地给他们带来的高级职位和丰厚薪金。在国家的层次上,英国人所关心的,主要是如何输出马来亚的树胶和锡,赚取美元外汇,以支持百病丛生的英镑。

三是初步经受了政治锻炼

并在英国政界建立起了朋友圈。李光耀与那些他认为将来可能在主要政党里扮演重要角色的英国学生接触,因为工党比保守党较为同情英国殖民地的独立愿望,所以李光耀更愿意与工党政治领袖接触。李光耀结交了剑桥大学工党俱乐部的活跃分子,其中一部分以工党候选人身份参加了1950年的大选,他帮助工党朋友参加1950年大选,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政治实习,学习如何进行竞选游说,还在一些小型学校和教堂大厅发表过几次竞选演说。与英国青年政治精英的结交和友谊使英国政界对李光耀有所解,为李光耀从政以后与英国官方的交往、得到英国的支持—特别是与马来西亚中央政府闹矛盾的时候—打下了良好的私人基础。总之,50年代以前,李光耀已经形成比较明确的政治抱负和政治信念:在宪制框架内进行权力斗争;一旦掌权,建立一个机会平等、融入国际市场的国家是“马来亚”国家,而不是“新加坡”国。回到新加坡后,李光耀把自己的政治抱负付诸实践,其政治信念在实践中不断历练、强化。在英国当局的支持下李光耀在战后新加坡的权力斗争中崭露头角,但是其关于“马来亚”国家的构想成了导致新马分家的矛盾之一。新马分家对李光耀个人的最大影响也许是政治思想中理想主义的破灭和摒弃。建立一个包括新加坡在内的独立的马来亚国家是李光耀留英期间形成的政治理想,从1954年从政以来,李光耀就一直以新马合并作为个人和人民行动党的奋斗目标,他以为新马缺一不可,以为只要有了英国式的议会政治,就不仅能在新加坡、而且能在更大的马来亚实现自己的政治信念然而马来西亚的种族结构却使他亳无施展空间,只好分道扬镳。

李光耀的个人权威

在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期间,他是新加坡国内处于主导地位的政治领导人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将从新加坡的建国历程和政治制度设计两方面入手来分析论证。

首先,从人民行动党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在经历了1960年和1961年两次大的分裂之后,成为了一个非常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政党。李光耀最为该党的秘书,具有非常大的权力和权威。特别是在1963年新加坡立法议会大选之后,人民行动党彻底打败了左翼社阵和右翼新加坡联盟,占据新加坡国会一席的绝对多数,在国家决策中不再受到任何掣肘,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总理,其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其次,从新加坡的历史来看,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创始人之一,常常被人们冠以“新加坡之父”的称号。凡一国之父者,必然是在该国成立和初始发展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之人。从1954年9月,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立,到1963年新马合并,再到1965年,新加坡宣布独立,李光耀作为新加坡政治风口浪尖上的弄潮人,他的一生一一辉煌或失落一一都与新加坡的国家命运相联系。

1963年9月16口,马来西亚联邦宣布成立。当时担任新加坡州州长的李光耀和广大新加坡人一样,渴望加入“大马来西亚”联邦的愿望经过多年的努力后终于实现了。但是,仅仅在合并两年时间后,新加坡就被联邦会议决议“逐出”了马来西亚联邦。这个决议对当时的李光耀和新加坡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般难以接受和挽回。所以,当1965年8月9口,李光耀通过国家电台向世界宣布新加坡独立时,在那一刻他在镜头前放声大哭,悲愤之情难以抑制!

被迫独立后的新加坡是悲观的。弹丸之地、资源医乏、环境动荡,它该如何存活下去呢?但也正是这样的生存危机使得新加坡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了一起。在唯有“人”这一种可利用资源的条件下,李光耀带领着新加坡勤俭节约、廉洁自律、高效多产,最终成为“亚洲四小龙”,成为全球瞩目的现代化国家。

李光耀政治生涯介绍

1963年9月,新加坡国会选举,共计51个席位,其中人民行动党获得37席,社阵获得13席,统一人民党获得1席。此次选举扭转了自1961年以来人民行动党内温和派和激进派分裂造成的劣势。人民行动党重新掌握了新加坡国会决议的主导权。政府的总理职位。之后几年里,他率领新加坡政府不断地争取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在他的政治生涯之初,缺乏处理外交事务的机会,也没有过多地时间去积累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从1965年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开始,到1990年吴作栋率领的新一届政府组阁成立,31年间李光耀率领新加坡在外交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在这期间他的身影一直活跃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随着事件的推移,他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的经验也在不断的增加。

随着新加坡民族解放运动和左翼共产主义运动情势的不断发展,人民行动党最终于于1954年11月21口成立。经过五年的发展壮大,人民行动党参加了1959年新加坡的大选。在此次选举中人民行动党派出51名候选人参见了新加坡51个选区的全部竞选,最终赢得议会的43席,取得绝对胜利。时年仅35岁的李光耀,以人民行动党秘书的身份就任了新加坡联邦政府的总理一职。

1963年新加坡加入大马来西亚联邦后,人民行动党依然是新加坡州的执政党,在议会席位中占据绝大多数,李光耀任新加坡州政府的总理。

1965年8月9口,李光耀以新加坡总理身份宣布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中独立出来。在之后的31年时间里,他一直担任新加坡的政府总理职位。由此可见,从1959年人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开始,到1965年新加坡独立,李光耀在新加坡政治中处于主导地位,虽中间有所波折但并没有大的变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