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

一、為什麼要讀書?

小的時候,大人們總是對我們說,要好好讀書。長大了,我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便產生了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最直觀的答案,讀書是為了學習,為了增長見識。而學習的方式不僅是讀書,還有報名參加培訓班,向行業內的高人請教。相比於報班和向他人請教,讀書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

我們人類的大腦是不斷進化的,即使到了老年依然能夠學習。家住農村的老爺爺,過年回家,帶了孩子去看他。孩子向他問好。第二年再回去,在村口遇見了,他依然記得孩子曾經去看過他,向他問過好。可見,孩子的信息,已經在老爺爺的大腦中儲存。

讀書,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大腦不斷的接收更多的信息,增長知識,積累經驗,鍛鍊大腦。畢竟,一本好書一定是一位優秀的作者思想精華的凝結。此外,有研究表明,讀書還可以緩解精神壓力。

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

二、讀書有方法

我們知道讀書有這麼多好處,但,在閱讀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一本書買了很久還是讀不完;讀完了,但是卻記不住書中的內容;讀完了,也記住了,但是,卻無法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感覺讀書無用。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呢?答案是肯定的。

1、何為讀完?

閱讀的過程就像開車出門旅行,面對不同的路況,需要使用不同的檔位,不同的速度。書籍的種類就像路況一樣,有的需要快讀,有的需要慢讀,有的甚至可以繞開。讀書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

字典詞典也屬於書籍,那我們如果不是為了參加聽寫大會,只需要查找到自己不認識的那個字詞就可以了,沒必要從頭到尾的讀完。

市面上的很多新知類實用性圖書,往往符合2/8原則。也就是說,書中的80%內容是為了解釋說明20%的核心觀點。所以,我們只需要找出書中的重點進行閱讀即可。

對於經典名著來說,不僅需要我們從頭到尾的讀完,而且還要了解作者,瞭解時代背景,甚至反覆閱讀很多遍,每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穫。

而面對一些商業機構,為了商業利益而攢成的書籍,其實閱讀與否,意義不大。

可見,所謂讀完,對於不同類型的書籍,有不同的定義,並不是從開頭讀到結尾。

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

2、記不住?

我們人類的大腦從接收信息,到記憶儲存,是有一套篩選機制的。只有大腦認為重要的信息才會被儲存,不重要的信息會被過濾掉。大腦對多次重複和已經儲存的信息有相關性的信息,會判別為重要信息,便於記憶。

以前文說的,帶孩子回農村見老爺爺為例子。如果老爺爺是在馬路上遇到孩子,不是因為我的存在,那即使老爺爺第二年再次遇到孩子,依然是無法記住的。這也像,我們每天上下班路上可能會多次遇到同一輛從身邊駛過的汽車,但印象並不深刻。

所以,為了讓大腦對我們閱讀的內容深刻記憶,需要重複閱讀、回憶,並且,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形成知識體系。

3、用不上?

書籍讀完以後用不上,其實問題出在書籍的選擇上。

“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榮譽,少讀也不能算羞恥。”

“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沒有一讀的價值。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須慎加選擇。”

——朱光潛《談讀書》

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

也就是說,在購買和閱讀書籍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定的判斷和選擇,不能因為別人說某一本書好,就一定要買來讀,而是一定要考慮自己是否感興趣,是否有用。

4、快速閱讀法

時下,生活節奏快,人們的時間都被碎片化了。用碎片化的時間,儘量多讀書,是非常必要的。

前文談到,對於一些實用類的圖書,是可以快速閱讀的。這裡就和大家聊聊快速閱讀方法。

首先,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翻看書籍的封面、封底、作者簡介,簡單瞭解這是一本關於什麼內容的書。

其次,用5分鐘的時間,閱讀書籍的目錄,選擇最感興趣的3-5節內容,標記所在的章節位置。

然後,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對標記重點的內容進行仔細閱讀,可以做簡短的內容筆記,每節內容以一兩句話總結最好。

接著,休息5分鐘,讓大腦放鬆,可以起身喝一杯水,吃一個水果。

而後,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回顧剛才閱讀這本書,學到了哪些新知識,默默在大腦中回憶。

最後,8小時以後,再次用5分鐘時間,回憶讀過的這本書講了哪些新知識,可以翻看當時做的簡短筆記,加深印象。

至此,總計用了45分鐘左右的時間,這本書的重點內容,已經被讀完,記住了。

可能有朋友問,這樣是不是很浪費,一本書,只看感興趣的3-5小節?嗯,看似是很浪費,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即使花費1周的時間,從頭讀到尾,過去半年,一年,很多年,這本書能被我們記憶的內容還有多少呢?可能也就是幾句話或者一兩個觀點。

莫不如,我們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只針對感興趣,重要的內容學習,記憶。如果以後還有時間,還有需要,再去回看其他內容(通常這種情況不存在)。用節省的時間,閱讀更多的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中的內容。

這就好比,我們要去一個景點旅遊,時間只有一天時間,而景點很大,可看的景觀很多,我們無法全部看完,那就找有代表性的景觀遊玩就可以了。也像是,暴雨將至,田裡的麥子熟了,我們無法完全收割,為了搶收,我們只能儘可能多的把麥穗收回來,秸稈就先不收了。

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

三、高效閱讀

前文我們說,知識在大腦中的儲存是通過重複和連接進行的。那麼,為了更高效的閱讀,我們可以通過針對不同的書籍更換不同的閱讀場景、有規律的閱讀時間、與其他讀者一起討論的方式讓知識內容更容易儲存記憶。

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

錢伯斯閱讀循環圈

比如,我們在辦公室裡閱讀實用類書籍,在咖啡館讀散文,在家裡讀小說;比如,每天早起、午休前、晚餐後讀書,形成閱讀規律;比如,經常與朋友們一起針對讀過的書籍進行交流,分享,討論。這些都是高效的閱讀方法。

四、如何選購書籍

曾經有人說:書非借不能讀也。這句話放在當下,如果實用,那隻能是針對中小學生,因為他們是為了尋找樂趣而讀書,讀的很快,只要大致瞭解是個什麼故事可以了。而對於成年的我們,借書和還書的時間成本,交通成本都太高了。

所以,我說,當下的我們,書非買不能讀也。而且,要多買,因為一本書可能是隻從某一個方面表述的觀點。就像看一件物品,我們要從多個角度才能觀察到全貌。同類書籍多讀幾本,會對同一問題得到多角度的觀點。

對於買書,首先可以去比較知名的書店,圖書採購人員能夠幫讀者進行必要的篩選。其次,可以看出版社和作者。優秀的出版社編輯可以對圖書內容質量進行把關。優秀的寫作者,出版的書籍不會太差,當然,最好還是要結合出版社進行雙層選擇。再者,可以結合圖書網站的暢銷榜單,根據自己的需求加以選擇。

其實,書讀的多了,買的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會選購了。

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

五、如何培養閱讀興趣

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使用,導致人們對紙質書的閱讀能力有所下降。很多朋友說,文字都認識,就是讀不懂,看著看著就困了,想睡覺,有閱讀障礙。

在開始閱讀紙質書之前,首先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而後,放鬆心情,以尋找樂趣的方式開始。可以先讀一些版本很薄,段落很短,故事性強的書籍。讓自己有個適應過程。

另外,就是前文所說的,結合場景,固定的閱讀時間,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

對於孩子來說,並非他們不喜歡讀書,更多的是:孩子不喜歡家長給他們指定的圖書。所以,孩子的圖書,家長可以指定大致內容範圍,讓孩子自己選擇圖書。先從繪本、拼音讀本等童書開始,不要一開始就讀成人版的四大名著。捫心自問,給孩子買的書,我們成年人都讀的懂麼?如果自己都讀不懂,為什麼要強迫孩子閱讀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遠離電視,放下手機,拿起書籍,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孩子自然而然的也會走入書中的世界。

朱光潛: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

寫在最後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而今,閱讀是我們最高效的學習途徑,快速的與他人建立認知差。認知差異影響階層分化,更影響收入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