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回歸正軌

多年來,人們對文藝評論的探討連篇累牘,關於加強文藝評論的呼聲此起彼伏。究竟應該如何有效開展文藝評論?如何把握文藝評論的規律?這問題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簡單地說,文藝評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講真話”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最後一部著作

《講真話》

真話是實話,實實在在,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喬裝打扮,不塗脂抹粉,不貼金,不抹黑,不拔高,不護短。真話是中肯之語,誠誠懇懇,直言相告,可能不中聽,甚至還刺耳,但古人早就說過:“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真話是有物之言,言之鑿鑿,信而有徵,與大話、空話、套話、戲說、炒作等判然有別。真話是家常話,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像“場面上話”,時常裝腔作勢、拿腔拿調,或言不由衷、虛與委蛇。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今天重申“講真話”,是對文藝價值觀扭曲及市場經濟霧霾阻擾文藝批評視線的檢查和校正。“講真話”既是一個社會良性有序運行的客觀要求,又是每個社會成員正直做人的內在需求。文藝評論工作者能否不盲從、不跟風、不為各種利益所動,堅持實事求是“講真話”,不僅是判別其作品價值的內在指標,也是辨別其人格境界的重要尺度。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經過反覆斟酌和推敲,巴金對“講真話”做出這樣的界定:“所謂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裡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這層層遞進的關係表明,“講真話”關鍵是把赤誠的心交給讀者,是與讀者推心置腹、肝膽相照地坦率交流,它與任何應酬之語、敷衍之論無關,更與任何不實之詞、不經之談絕緣。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做到這點,遠非易事。文藝性表達與一般應用性表達有很大不同。應用性文字如請假條、通知告示、通訊報道及各類圖譜等,含義一目瞭然,清澈見底。而文藝作品如詩歌、小說、繪畫、舞蹈等,常常在字面或畫面呈現的意思之外,還有潛藏的和隱喻的意義,有時甚至深藏若虛,難以探測。評論的樂趣和學問在此,難處和魅力也在此。這就涉及下面所要談的文藝評論的複雜了。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文藝評論的複雜,首先在於它作為人類對文藝創作、文藝思潮等審美現象進行闡述和評價的一種理性認識,不僅其歷史與人類審美活動一樣漫長悠久,而且在長期發展進程中產生了諸多理論、諸多學派,形成了各式各樣的評論視角和解剖方法,積累了異常豐厚的學術遺產和思想成果。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今天從事文藝評論工作,無疑要知曉乃至熟稔這些遺產和成果,包括各具特色的理論和學派、視角和方法,以便掌握更多“批判的武器”,對研究對象進行既實事求是又富有新意的解讀,不斷豐富對文藝創作和文藝評論規律的理解與認知。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書法創作

文藝評論的複雜,還表現在古往今來的文藝創作是一個有機關聯的系統,我們不能孤立地評價一部文藝作品或某種文藝現象,而要將其放在這個大系統的若干參照系中加以考察。因此,文藝評論不僅需要依據評論對象的特點,選取恰當的批評理論和介入視角深入闡發其特色與意義,還要以深邃的歷史意識和寬闊的國際眼光準確把握其成就與價值。”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在當今全球一體化、世界互聯網化的背景下,評論一部文藝作品或一個重要的文藝現象,既要把它放在縱向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評判其品質和地位,也要把它置於橫向發展的世界整體聯繫中比較其貢獻和分量。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當然,文藝評論本身並非只有一個模式,而是具有多種形態。中國的詩話詞話、評點批註,西方的對話體、隨筆體,都是曾經風行一時的批評樣式。朱光潛先生從自己的角度,曾把批評分為“判官式批評”“詮釋式批評”“印象式批評”“創造的批評”等不同類型,並對它們的特點進行了分析。近幾年報刊時常討論“學院派批評”與“隨感式批評”“媒體批評”的區別聯繫及各自的優劣短長。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朱光潛正在翻閱自己的書籍

在如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無孔不入的時代,文藝批評的舞臺又被各種社交網絡和自媒體平臺所包圍或者說所拓展,原有的主調旋律和話題範圍被缺少規則的眾聲喧譁所幹預和侵擾,某些娛樂領域甚至可以說被蠶食、瓜分、重組,乃至遮蔽。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文藝評論形態的多樣性,以及它在風起雲湧的新媒體平臺裹挾下所遇到的挑戰,讓人驚呼這是一個人人可以參與文藝批評的“人人時代”。誰都可以點贊或吐槽,誰都可以發表恰當或不當的議論,更重要的是,誰的言論都擁有在強大而便捷的網絡渠道迅速傳播的條件和可能。在“互聯網+”時代,文藝評論似乎撤除了專業門檻、消弭了話語權限制,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和自由度。不過問題的另一面,也更為實質性的一面是,文藝評論也由此陷入了隨意、蕪雜,乃至導向迷失、價值紊亂的狀態。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文藝作品作為人類以審美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種精神產品,與一般可供品嚐的物質產品如食品大不一樣。一個蘋果或一碗麵條,不同的人去品嚐,基本是“口之於味,有同嗜焉”,並且不同的人所得到的營養大體相同。一部文藝作品,不同的人去觀賞品鑑,不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起碼也是“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評論家正是見其深的“深者”。優秀評論家與一般評論家的差距,也正在於兩者所見的“深度”不同。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抽象派大師康定斯基作品

這種差異的產生,除了兩者的學問功底和專業素養頗有高低深淺的區別外,主要緣於一般的評論家多半隻在社會文化給定的位置上,對藝術和生活進行掃描編程;而優秀的評論家則以淵博學識和銳利眼光超越社會文化給定位置的侷限,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上對藝術和生活進行整體透視與冷峻反思。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中國文藝協會評論家主席李準發言

我總覺得,文藝評論家一面要像學者一樣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一面又要像作家一樣體察世態炎涼、洞悉世道人心;一面要鑽入文藝創作者的大腦心臟、滲入作品藝術形式的毛細血管,一面又要紮根社會生活的肥沃土壤、吮吸天地萬物的甘露營養。只有這樣,文藝評論才能切實參與並塑造時代的審美觀念和文藝面貌,才能有力加入並呼應民族的文化建構和精神淬鍊。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當然,恪守獨立品格和為文風骨、追求思想深邃和文采斐然,自是優秀評論的題中應有之義,不在話下。

系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被扭曲的文藝,該如何迴歸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