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三個指標,對你選擇院校有幫助,必須要弄清楚

2020考研進入倒計時時期,離初試時間也越來越近,考生們複習的強度也越來越大了, 也到了複習衝刺關鍵期。為了幫助到各位考生,下面中公考研小編整理了“注意三個指標,對你選擇院校有幫助,必須要弄清楚”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注意三個指標,對你選擇院校有幫助,必須要弄清楚

什麼是第一學歷?

對考研而言,就是現在的專科/本科學歷(注意:專科要等畢業2年以後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考研)

第一、第二學歷的區分原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第一學歷,即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學歷,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學歷。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指辦學水平至少要達到培養統招專科生的要求的學校,有招收全日制專科生的資格。全日制專科、全日制本科即通常說的統招專科和統招本科。一般指通過普通高考,統招專升本,全日制研究生入學考試進入就讀的學校為全日制普通高校。

教育部對第一學歷已明確為普通全日制學歷。在實際工作中一般將某學生接受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學歷作為該生的第一學歷。關於普通高校專升本(簡稱“普高專升本”)的情況,國家教育部規定,普通高校全日制專升本按普通全日制本科來對待,第一學歷為本科!

畢業證書上寫著“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的則為第一學歷,標有“成人”或“自學考試”字樣的為第二學歷。

我國教育部規定第一學歷與第二學歷的關係是:同一層次的兩個學歷。不管是第一學歷還是第二學歷,都是國家承認的學歷,而且在教育部都有電子註冊。

目前,很多在職人士通過成人高考、網絡教育、自學考試等繼續教育形式來進行專升本的學習,以獲得本科證書,來考取公務員、升職、考研等。

因此,大家可以放心的通過成考、網絡教育等繼續教育形式來獲取第二學歷,對於第二學歷國家不僅承認,而且在很多領域都和第一學歷有著相同的效力!

第一學歷歧視是客觀存在的?

本科學校如果是985、211,那這個第一學歷歧視基本就不存在,但是大部分學生可能是二本,三本甚至有的是獨立學院。如果是不知名的學校的學生,就會特別擔心:我在考上這個好的學校以後肯定會面臨第一學歷歧視啊,好的學校他有自己的黑名單,他不要我,就算已經考上了複試還是能“黑掉”我。

國家允許專科生畢業二年後以同等學歷報考研究生考試,但多數高校實際上不願招專科生,尤其是“211”“985”等重點高校,在招生時會設置各種障礙,例如:加試專業課,發表論文等。這些障礙其難度遠遠超過考研本身!

那麼怎麼來判別這個學校有沒有第一學歷歧視呢?一般情況下我們要看三個指標:

第一個指標是這個學校的保送生的比例是多少;

第二個指標是要看這個學校的複試權重佔了多少;

第三個指標是要看這個學校複試的差額比例是多少。

這三項是最重要的參考指標,那麼大家也不用特別擔心,因為實際上非常明顯,本科學歷歧視的,即你的第一學歷歧視的學校並不算太多,而且大部分是在正常的範圍之內。

但反過來呢,也不希望大家被一些勵志雞湯迷惑,這些其實是錯的,比如:“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啊”,“你今天沒有選擇我是你終生的遺憾啊”等等,這些都是亂七八糟的心靈雞湯,或者是一針雞血,通常情況下你沒法去改變一個學校對你們這個學校固有的看法,比如說北京大學在有些專業方面他確實看中你的第一學歷背景,你不能像打雞血似的——我就要改變這個學校!那如果真的是有第一學歷歧視,我們就要避開它。

注意三個指標,對你選擇院校有幫助,必須要弄清楚

►如何避開考研學歷歧視?

考研是一開始就決定了成敗的!因此準備階段工作一定要做足,一定要蒐集信息和數據,適當分析,科學的做個決策,下面三個指標就說的更具體,如此,你還覺得這些基礎性工作不重要嗎???

1.保送比例

第一項重要的指標是這個學校的保送生比例。

這個一般會在該學校的研招網上找到保送生的比例,一般在招生專業目錄裡面就能查到該校今年一共招多少人,其中推免生是多少,那你就能算出來他的推免生的比例達到百分之多少。如果推免生的比例超過了百分之四十甚至有的學校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那這個學校一定是喜歡保送生,他並不喜歡考進去的學生。

北京大學有些專業保送生比例達到了70%、80%,那麼這肯定是有第一學歷歧視,她肯定是喜歡985、211的學生。那麼這種學校就不要去硬衝。如果是40%以下的那說明它是可以嘗試的。

除此之外,還應該注意的問題是:學術碩士難考,將成為常態,並且其難度會越來越大。我們先來看幾個數據:

1.2018年,學術碩士佔全國碩士總招生人數40%

2.教育部規定,有資格接受推免生的高校,接受推免生的數量不得超過總招生人數的50%

3.能夠接受推免生的高校,一般情況下推免生中70%是學術碩士。

綜合上面三項,我們可以得出的數據是,2018年,有資格接收推免生的高校中,可以考入的學術碩士人數不會超過總招生人數的5%(=40%-50%*70%)。這個數據,再分攤到每個專業的頭上,基本上就真的是個位數甚至為0了。

2.複試權重

2006年教育部明文規定,複試成績佔總成績的權重一般在30%~50%。

2007年教育部再次明確招生單位可以實行復試一票否決制,也就是說只要複試不合格,不管初試成績多高,招生單位都可以拒絕錄取。

考研複試的內容都由學校自己決定,但主要都包括英語聽說能力測試、專業課筆試和綜合面試這三個方面。最終的複試成績=專業課筆試成績×筆試權重+面試成績×面試權重+外語聽說能力成績×外語權重。

三者之間的權重:外語聽說能力測試的權重為10%,筆試和麵試的權重是學校自己決定的,一般是面試佔30%,當然也有很多學校面試佔50%。

複試政策規則、考察內容、權重比例等這些數據可以在招生院校的複試通知等公告查詢到,如果複試成績佔比太高,比如50%,或者不僅複試權重高,其中的面試權重也高,說明學校還是看重綜合素質的,如果你並沒有很好的表現,尤其跨專業可能不會太佔優勢,這種情況下在報考之初就要慎重選擇這類院校和專業。

注意三個指標,對你選擇院校有幫助,必須要弄清楚

3.差額複試比

第三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就是,複試的差額比例。

考研複試採用差額錄取,一般是按照1:1.2-1.5的比例通知考生參加複試。即使考研初試考的不錯,進了複試也不一定能被錄取。考研最終能否被錄取取決於初試+複試的總成績,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方式擇優錄取。

因為複試不可能是等額的。複試比例無限接近1:1是最好的,相當於不刷人,初試決定了一切。1:1.5以上的話相當於要100人,最多隻能讓150人來複試。如果超過1:1.5,比如1:2,說明第一學歷不是很好的學生被刷掉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是一個指標。

4.考生編號

考生編號藏著“大秘密”,教你如何讀出有價值的信息!

(1)進入目標院校的研究生院或者學院官方網站,在複試通知裡面,查找往年的複試名單或擬錄取名單。

(2)找到名單之後,我們需要關注的就是考生編號這一欄,因為它的前5位代表著第一志願報考學校的代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考生編號的前5位來區分第一志願是不是報考院校的,如果不是,那麼說明就是從外校調劑過來的。

(3)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容易通過複試名單或者擬錄取名單,得到該校往年招生的生源分佈以及複試調劑情況。比如調劑接收的考生原來學校,這樣對於目標調劑院校的調劑偏好就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和判斷,比如對於學校的性質985和211之類的。

(4)如果你經過分析後發現,一個學校的錄取名單,考生編號千奇百怪,而不是清一色,那麼說明該校大部分的學生都是通過調劑招錄進來的,也反映出調劑的名額和成功率還是蠻高的,當然這部分學校可能不是特別好,很可能第一志願就沒報滿。

但是不是說好學校就沒有,而只能說調劑的名額較少,至於多寡的程度,這個通過名單也可以大概統計嘛,這樣各位在調劑的時候就更有方向性了。

調劑也是研究生招生和錄取的一種形式,通過分析目標院校最終錄取的生源情況,可以大概判斷該校對學生第一學歷的偏好和規律,雖然只能分析出調劑的情況,對於第一志願就是該校的暫時無法區分(因為考生編號前5位一樣),但是這也是一個很有價值和參考意義的分析角度!

(5)總結及應對之策

前三項指標呢,是最直觀的、也是最直接的判別這個學校有沒有特別明顯的本科學歷歧視、第一學歷歧視,但是因為比例是一個相對概念,如果配合生源分佈,分析結果就會更精確。

如果在指標範圍之內,複試差額比例沒有超過1:1.5,複試權重沒有過半、保送生的比例超過百分之四十,那我覺得這個學校很正常,你不要有太多的擔心。

如果這三項指標全部過了我說的這個比例或這兩項都過了這個比例,那我建議大家避開這樣的學校,如果你的第一學歷不是特別好的話,你千萬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為有很多學校第一學歷歧視不明顯,而且這裡面不乏好的學校,你幹嘛非要跟這些不喜歡你的學校過不去了?

除了這三項指標以外,其實還有一些參考的東西。

比如說這個學校專業課的題目,如果是開放式命題,你要特別當心,理工類的可能好些,比較少,尤其人文社科方面的!人文社科方面的這個學校專業課自己命題,而且命題的形式,不是讓你記那些死的東西,他全部都是靈活的,全部都是讓你去點評一本書、讓你自己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樣的學校你要當心,他本身的專業課可以變動的範圍非常的大,他是有利於本校的學生,有利於他喜歡的學校的學生,因而不利於你們這樣的學生,就是這個學校如果人文社科是自己自主命題,並且他的題目特別靈活、開放,那麼這種學校呢,建議大家也要避開。

最後,第一學歷歧視哪些學校會有、怎麼來判定其實是有章可循的,有規律的,你可以據此踏踏實實的把這些超限的學校排除掉。既然他不喜歡你,我們可以選擇跟他同等檔次的,但本身沒有第一學歷歧視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