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中医的脉诊?

a741753690


脉诊,是中医大夫必备的四诊技能之一。

中医的四诊,一般指望闻问切,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四诊之中的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

切脉就是脉诊,也叫把脉,号脉,捉脉等。按诊是指中医通过用手指直接触摸或按压患者的某些部位,用来了解患者局部的冷热、润燥、软硬、肿块、压痛及其它异常变化,进而推断其病位、病性、病情的轻重缓急,因而也是切诊中重要的诊病方法之一。

我在这里,重点讲切脉即脉诊。

脉诊,若细讲,就成了一本厚厚的书。

若简单明了地讲,就是中医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搏,用以判断患者病情、病证的方法,它是中医独特的一种诊断方法。

因这种诊脉的方法,具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王叔和语)的特点,因此,脉诊准确性的高低,和中医诊断技术的高低密切相关,因而显得这门技术有些而玄妙、深奥,需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有很好的悟性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高深莫测。

古书记载,古代的一些名医,有的具有望而知病人的生死,如扁鹊见蔡桓公。有的,切脉就可定病人的生死,如医圣张仲景。

我这里,大致介绍一下脉诊的部位、方法、种类及临床意义。

脉诊的部分大致分为寸口诊法、三部诊法和遍诊法三种。

寸口诊法:寸口,指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分。中医先用中指定关,即先用中指按在患者掌后高骨内侧的桡动脉上,标定为关脉的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用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小儿的寸口很短,所以中医用拇指按压寸关尺三个部位,叫一指定三关。

寸口脉诊时,一般是中医用左手诊患者的右手寸口脉,中医的右手诊患者左手的寸口脉。也有少数中医,喜欢用双手同时诊患者双手的寸口脉,属中医里医生个人的习惯,患者以为很神奇,在这里我不作评判。

寸口脉诊,一般选择清晨时,时机最佳。因此时患者刚刚睡醒,尚未进食及活动,气血未乱。我在30年前,听一病人讲过,他患一疑难病,曾多方打问,住在西安一80多岁的老中医家,这个老中医在他凌晨3点多,轻声将唤个半醒半睡时,给他诊过脉,即是运用最传统的中医寸口脉诊时机。

现在,由于患者找中医就诊人多,尤其是名老中医,更是人满为患,想用这种传统的方法进行寸口诊脉,已不现实,也存在诸多不便,所以,仅从理论上理解一下“理想的诊脉环境、时机”应该是什么样子就行了,不必死搬硬套,不合时宜。

每次诊脉的时间,一般在1~3分钟。我在接诊疑难病症首诊时,寸口脉诊一般在半个小时,有时不觉竟用了近一小时,属于我个人习惯,可能与我此时处于深度思考有关,无其他深意。

至于三部诊法和遍诊法,现在很少用,限于篇幅,在此略过。

脉象现在普遍认为有28种。一个中医,一辈子能把28种脉象都遇到,较为少见。

但浮沉迟数、滑弦芤濡、虚促结代等脉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像反关脉、斜飞脉,因患者解剖部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八怪脉属病情严重或特殊阶段的脉象,在此不细述。

至于如何能脉诊出浮沉迟数等脉象,我的建议是,一边看中医脉诊教材或《濒湖脉学》等中医脉学专著,一边要在明师指导下,勤于实践,反复体验,通过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升华提高,努力做到“指下明瞭”,提高自己的中医临床诊断水平。否则,仅读书本,哪怕把脉诀背的滚瓜烂熟,脱离实践,也终属纸上谈兵。

当然,我的脉诊水平很一般,但努力提高脉诊水平是我毕生的目标之一。

我曾30多年前求学中医期间,跟过本地及太原和北京的一些大名医,尤其是精于脉道的好中医,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教科书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些经历,我终身难忘。

脉诊境界无止境,我将真诚以求之!

我之脉诊浅见,权当抛砖引玉,望读者自辨分明。

近意堂主,2019年10月22日晨作。





近意堂主


如何学会中医脉诊,中医脉诊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中医脉诊是对疾病的诊断,即辨明疾病的性质,病的位置、阴阳等,那么,中医脉诊诊断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诊法;诊法包括望、闻、问、切,以全面了解疾病的各种相关信息,第二部分诊病法;诊病也叫做辨病,是对疾病的病种进行判断,得出病名的诊断,第三部分辨证法;辨证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首先要掌握,包括病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第四部分病案法;病案又称病历,是临床有关诊疗情况的书面记录,要求将患者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如实记录下来。


易历练


现在中医治病,必须讲究中医的辩证,西医的辩病相结合,单纯的脉诊根本治不好病,纯是骗人的。

望闻问切,切不是单纯的切脉,长个大疮,有脓无脓之辩,手按疮上,软者为有脓。这也是切诊,腹痛虚实辩,手按痛剧为实,这也是切诊,中医骗子,把望闻问的结果经过把脉,慢慢道来,忽悠病人,就说是切脉得到的,纯是骗人的。其实切脉在临床,一点用没用。我从不把脉,用中药治病,一剂就好。


京城名医张一帖


找个老师傅传援指点下,我爸爸是老中医,我的脉诊都是他教的,自己也多看书研究,看病前,爸爸让我先摸脉,说个大概,用什么方,不对的,他都指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