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转型发展 邮储银行IPO进入冲刺阶段

摘要:邮储银行作为国有大行,拥有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机构监管和沟通机制,因此其上市事项在IPO程序中也相对更加高效。

本报记者 刘诗萌报道

财经观察 | 立足转型发展 邮储银行IPO进入冲刺阶段

据证监会网站披露,第十八届发行审核委员会计划于10月24日召开2019年第153次、第154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审核包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邮储银行)在内5家公司的首发事项。

事实上,邮储银行的IPO备受市场关注,一方面其今年6月份方才提交了A股上市申请,距今仅才4个多月,这一速度在排队企业中堪称罕见;另一方面,截至今年中报邮储银行总资产已超10万亿元,而不超过总股本6%的发行规模,也大概率使其成为近年来募资规模最大的IPO项目之一。

A股将迎来最年轻国有大行

财经观察 | 立足转型发展 邮储银行IPO进入冲刺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邮政储蓄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19年开办的邮政储金业务,至今已有100年历史。

2007年3月6日,经中国银监会和财政部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2年1月,邮储银行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8日,邮储银行引入瑞银、中国人寿、中国电信、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蚂蚁金服、摩根大通、淡马锡、国际金融公司、星展银行及深圳腾讯等十家战略投资者。

此次“引战”融资达到451亿元,创造了中国金融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单次规模之最。

今年2月,银保监会官网公布信息显示,邮储银行进入国有大型银行队伍,从此正式与工、农、建、中、交一起,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大行之一。

自2003年以来,中国大型银行陆续启动财务重组、股改上市进程,交行、建行、中行、工行先后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中国银行业实现制度变迁,步入现代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程。

财经观察 | 立足转型发展 邮储银行IPO进入冲刺阶段

此后,农行也于2010年登陆A股,至此,国有五大行均已实现“A+H”上市,邮储银行是目前唯一一家尚未在A股上市的国有大行。

实际上,邮储银行对于A股上市已经准备了长达7年之久。早在2012年,邮储银行就曾启动了IPO进展,但彼时在A股IPO暂停等多种原因影响之下,其A股IPO进度一直放缓。

在此背景下,香港市场成为了其上市的优先选择地。2016年,邮储银行完成H股上市,发行121.07亿股并募资高达576亿港币,成为时年全球最大的IPO项目。一旦完成此次A股上市,邮储银行即将成为最后一家“A+H”的国有大行。

根据邮储银行的预披露信息,截至今年中报,邮储银行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0万亿,而此次邮储银行计划的A股发行数量将不超51.72亿股,不超过A股发行后总股本的6%,按照5.49元的每股净资产推算,邮储银行的最高募资总规模将达到283.94亿元。

这意味着,此次即将上会的邮储银行募资规模有可能一举超过此前募资达125亿元的中广核,不但将成为年内募资规模最大的新股,也是近五年来仅次于300.58亿元国泰君安之后的第二大IPO项目。

不得不提的是,此次邮储银行的IPO审核效率可谓神速。其上市申请先后于今年6月12日和18日获得银保监会核准以及证监会受理,而仅仅经过4个多月的时间,该项目就已走到了上会审核环节。

在业内人士看来,邮储银行作为国有大行,拥有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机构监管和沟通机制,因此其上市事项在IPO程序中也相对更加高效。

“邮储银行的客户群体、业务能力以及营业网点的基础非常好,这些优势是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取代的,核心竞争力非常突出。而且银行业本身就具备经营稳定、盈利稳定的特点,无论是体量、营收还是财务状况都比较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也比较清晰,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属于无形资产,因此其上市的进度应该会相对顺利。”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此次IPO,邮储银行的保荐阵容也甚是强大,四大联席主承销商,分别是中金公司、中邮证券、瑞银以及中信证券。

引入资本推动金融科技发展

作为新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得益于遍布全国且深入城乡的营业网络和强大的吸储能力,邮储银行具有资金来源稳定等优势,且盈利能力突出。

据最新招股书显示,邮储银行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16.06亿元,同比增长7.02%;净利润374.22亿元,同比增长14.98%。

财经观察 | 立足转型发展 邮储银行IPO进入冲刺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其净利润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速,甚至超过招商银行这一行业标杆。这样的业绩增速,在国有大行里排名第一。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邮储银行的存款也保持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6月末,邮储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0.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9%;存款达余额9.10万亿元,同期内超越交通银行,位列六大行第五位。其中,个人存款总额7.92万亿元,占总存款比重为87.02%。这一占比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资产端,贷款余额4.70万亿元,贷款占总资产比重46.67%。

雄厚的资金基础使得邮储银行成为中国银行间市场最活跃的交易商之一。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该行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结算的交易金额分别达51.95万亿元、21.92万亿元,在中国银行同业中分别位居第二位、第三位。

与此同时,依托中国银行业独一无二的“自营+代理”运营模式,邮储银行拥有大型商业银行中数量最多的营业网点。作为最年轻的国有大行,邮储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线下渠道的独特优势奠定了邮储银行以零售为主导的业务方向。

截至2019年6月末,邮储银行共有39680个营业网点,其中包括7945个自营网点和31735个代理网点,营业网点覆盖中国99%的县(市)。除了近4万个网点外,邮政集团旗下还有60多万家邮乐购加盟店。这也将提升邮储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

那么上市以后,邮储银行能否焕发更强生机?“对于邮储银行来说,上市以后补充资本金是必然的,因为在银行的安全性和信用等级的评估上,资本的充足率是非常重要的。银行作为高负债的经营单位,资本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所以充实资本、扩大资本就意味着银行的规模会再上一个阶梯,业务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从已经上市的工、农、中、建四大行来看,这种上市效应是非常明显的。”董登新说道。

财经观察 | 立足转型发展 邮储银行IPO进入冲刺阶段

除此以外,邮储银行还在招股书中透露,未来将借助金融科技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智慧型“新零售”银行。

2015年邮储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时,曾将腾讯、阿里两大产业资本引入成为股东。截至今年中报,腾讯、阿里分别通过旗下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和浙江蚂蚁小微金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邮储银行0.16%和0.91%的股份。

“本行尤其注重与蚂蚁金服和腾讯开展全方位合作。本行与蚂蚁金服和腾讯在合作提供线上消费金融服务并搭建线下新零售体验中心的同时,在电子支付、开放性缴费平台、消费金融、小微金融、公司存贷款、科技创新等领域全方位推进深入合作,打造战略协同生态圈。”邮储银行表示。

在董登新看来,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既是在引入资金,也是在引入合作者,更是引入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由于银行的牌照非常稀缺,腾讯和阿里巴巴也需要寻找载体,如果能够把银行这个平台作为抓手来延伸自己业务的触角,这种资本的嫁接必然会打造出一个多赢的格局。”

财经观察 | 立足转型发展 邮储银行IPO进入冲刺阶段财经观察 | 立足转型发展 邮储银行IPO进入冲刺阶段

中国产经新闻

经济成功人士的标志读物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财经观察 | 立足转型发展 邮储银行IPO进入冲刺阶段

订阅:cien_offical

财经观察 | 立足转型发展 邮储银行IPO进入冲刺阶段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

投稿:cien2015@163.com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