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1971年9月至11月,100多名工人奮戰2個月,那一年,具有513年曆史的譙樓從昌平人民的視野中消失了……

——題記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南環大橋


如果問大家昌平縣城現在的地標是什麼,或許有人回答是南環大橋,亦或者是李自成環島、二中對面的大鐘樓、昌平體育館等等,那麼如果記憶君要問大家幾百年前的昌平縣城裡,又是何物堪當咱們大昌平的地標呢?


記憶君心目中的答案只有兩個字,鼓樓!


說起鼓樓來大家肯定不陌生,北京城什剎海旁邊就有鐘樓鼓樓各一,那是北京城的鐘鼓樓,其實在古代很多城池都有自己的鐘鼓樓,一般位於中軸線或者是城池的中心位置。所謂鐘鼓樓,它最基礎的作用就是報時,古代的時候講究暮鼓晨鐘,也就是晚上敲鼓、早晨敲鐘,他就是一個城池的公共報時工具。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北京鼓樓舊照


話說回來,咱們昌平這座鼓樓他究竟是何樣子,又身在何方呢?很遺憾的告訴大家,咱們昌平的這座鼓樓許多年前就已經被拆除,想要看到原物已經是沒有可能了……

但細心的朋友肯定會發現,其實在今天的昌平城區裡,依然可以找到一些和鼓樓相關的內容,譬如鼓樓東街、鼓樓西街、鼓樓南街、鼓樓北街,還有昌平保利影劇院對面的舊時的鼓樓商場。


對滴,這些地名、商場名稱的由來就源於咱們昌平這座已經消失的鼓樓,他的位置正是鼓樓東街、鼓樓西街、鼓樓南街、鼓樓北街相交的那個點上,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注意?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電影平原游擊隊(1955年上映)中的

昌平鼓樓實景

雖然昌平的鼓樓已經消失了幾十年,但他的故事依然被很多上了歲數的老昌平人所熟知,在這些老昌平人的心中,昌平鼓樓不僅僅是昌平縣城的地標,更像是昌平縣城的靈魂所在。

好的,記憶君接著上一篇關於昌平鼓樓的文章繼續聊,這座鼓樓建好後的幾百年中他又受到了怎樣的待遇?他最終為何會被拆除?且聽記憶君一一道來。


本篇文章轉自【昌平報】、【京郊日報】、【昌平掌故】,部分圖片轉自【昌平檔案館】等,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謝。




老昌平人記憶裡的鼓樓

依舊未曾走遠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現代版昌平鼓樓


郭漢文介紹,解放後鼓樓西北角建起了昌平供銷社門市部、新華書店;鼓樓南路西建有肉食部、水果冷飲部、菸酒糖茶部等;原來北街是沒有路的;1964年鼓樓西街鋪瀝青馬路,相繼又修了鼓樓北街;1965年,鼓樓的四面大街都修通了,並都鋪設了瀝青馬路,代替了多年坑坑窪窪的土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感覺特別高大上。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鼓樓南街


昌平文史愛好者馬德清回憶道,解放初期,昌平鎮的人市就在鼓樓南街下面。所謂人市,其實就是現在的勞務市場,但那時的老百姓就稱其為人市。


那時,上人市的勞動力,不論家住遠近,務必在太陽冒紅之前,趕到鼓樓下面等候。上人市的勞動力,幾乎全是成年男子,偶爾也有女的,還有上不起學的半大小子。

光顧人市的僱主,大多數是三關一鎮的菜農,所謂三關一鎮就是東關、西關、南關和昌平鎮,以及附近種大田的糧農。

鐘鼓樓下的人市起源於何年,眼下很難說清,人們只記得在1955年下半年的農業合作化高潮時,農民都加入了合作社,鐘鼓樓下的人市也就隨之銷聲匿跡了。




昌平鼓樓坎坷命運

民國偷樑換柱·文革拆除消失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縣城永安城南門匾額


巍峨的譙樓落成之後,永安城內有了新的地理標誌,同時也成為城內的商業和新聞中心,主要街道由此向四方輻射,較大的店鋪都集中在譙樓四周,每有重大事件官府皆在譙樓及三個城門張貼布告。


在譙樓存世的513年間,只是在明朝得到過較好的養護,曾於明萬曆年間進行過修葺,此後的300餘年間,任憑風吹日曬、雨打雹砸,至民國初期已殘破不堪,時常有殘瓦腐木被風吹落,威脅著行人的安全。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縣城內的舊房屋頂


1932年,當時的縣長張樹森出面募捐,重修鼓樓,但由於吏治腐敗,全縣各界人士的捐款用於工程上的微忽其微,工程承包商也乘機偷樑換柱,中飽私囊。


譙樓的磚石基座只是表面上見了新,所用磚石是從東西南北四座城樓上拆下來的,並將鼓樓上的金絲楠木換成了東北黃松,轉手倒賣,發了橫財。


重修後的鼓樓保留了城堡式的磚石基座,上面建了5間磚木結構的大殿,當時位於縣城內的真武廟(原址位於昌平區醫院內,今已無存)已岌岌可危,遂趁鼓樓重修之機,將真武大帝的泥塑神像移入譙樓殿內。當時鐘錶已較流行,銅壺滴漏遂棄置在鼓樓北面的磚梯旁。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縣城內的精美門樓


在鼓樓的東南,西南兩隅,各建了一座八尺見方的亭子,小瓦簷,古樸雅緻。


東南亭內懸鐘,仍是明天順年間的舊物,重約4000斤,上細下粗,高約2米,底口直徑約1米,鑄有銘文。

西南亭內架鼓,是將舊鼓油飾一新,新換的羊皮,鼓身長6尺,兩端鼓面直徑均為3尺。


由於譙樓重新修繕後,只剩下五間大殿,原來樓簷下的四塊木匾無處懸掛,就在鼓樓東西北三個門洞上方砌築了三塊漢白玉石匾,鼓樓四面匾額內容如下,南仍為譙樓,東為迎旭,西為樂成,北為拱辰。


新蓋的五間大殿中,除了正中大殿實際上成了真武廟外,其餘四間被闢為民眾教育館,內置圖書報刊,供百姓閱覽。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縣城內的精美門樓


抗日戰爭中,侵華日軍將譙樓改造成碉堡,成為城中的軍事制高點,虎視耽耽地監視著老百姓的一舉一動。


1948年秋天,國民黨政府為了維護他們搖搖欲墜的反動政權,在城中及附近村中抓壯丁,給國民黨軍隊補充兵員,為了防止逃跑,就將壯丁關押在鼓樓上。他們的親人推測此去凶多吉少,都跑到鼓樓下邊呼喊著壯丁的名字,期盼再見一面,作最後的訣別,當時,百姓們稱鼓樓為望兒樓。


解放後,鼓樓改作昌平縣文化館,成為人們學文化、長知識的娛樂場所。1958年文化館遷到政府街新址後,鼓樓就成了昌平縣農機局(後來的北京汽車轉向機廠的前身)的單身宿舍。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縣城內的精美門墩


1971年夏末,因鼓樓附近接連發生了幾起交通事故,市裡撥款14000元,責成昌平鎮房管所將鼓樓拆除。同年9月至11月,100多名工人奮戰2個月,具有513年曆史的譙樓從昌平人民的視野中消失了。


鼓樓上的皮鼓因皮面殘破,放入昌平縣房管局的倉庫裡,鼓樓上的銅鐘,解放後還被有關部門開大會時用作報時,上世紀60年代,該鐘被送交北京古鐘博物館收藏。




石匾與銅鐘

尚存人間的昌平鼓樓遺物


斗轉星移,目前與昌平鼓樓有關的歷史遺物記憶君看到的一共有2件,彌足珍貴。


一件是昌平鼓樓上安放的寫有譙樓字樣的門額石匾,該石匾為漢白玉石,長約6尺,高2.7尺,上書譙樓兩個大字,筆鋒蒼勁有力,每個字約2尺見方,沒有署名、印章,左邊題有大明天順二年五月日立字樣,此石匾目前收藏於昌平博物館樓下的露天存放處。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博物館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譙樓石匾原來安放的位置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鼓樓譙樓石匾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鼓樓譙樓石匾年代


另一件是昌平鼓樓上用於報時的銅鐘,該銅鐘學名叫做守陵官員鑄銅鐘,鐘上有銘文,記錄了此鐘的鑄造時間,以及與鑄鐘有關的官員名稱,如天壽山守備內官監太監武忠、大明正德三年三月初三日吉時造等字樣,該鐘鍾鈕部分已損壞,不能懸掛,所謂鍾鈕就是鐘上面用於吊起它的扣,目前該鐘收藏於北京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存放於九亭鍾園之內。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大鐘寺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報時銅鐘原來安放的位置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九亭鍾園中的昌平鼓樓銅鐘(守陵官員鑄銅鐘)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鼓樓銅鐘(守陵官員鑄銅鐘)上的文字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鼓樓銅鐘(守陵官員鑄銅鐘)上的文字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鼓樓銅鐘(守陵官員鑄銅鐘)上的文字

這座昌平地標被拆除 彷彿昌平城的靈魂也就此消失·下


昌平鼓樓銅鐘(守陵官員鑄銅鐘)上的殘缺鍾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