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一八”到2019:東北作家群的傳承與變遷

隨著“新概念作文”橫空出世的韓寒、郭敬明等人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他們“年紀輕輕”卻黯然於文學之外,成了當代中國文學的曇花一現,不禁讓人唏噓感慨,更為當代中國文學會更長時間的“墮落”與“黯淡”而惋惜,因為他們本來有機會接續上前輩,像魯迅,像王朔,像張恨水等人的文學傳統。

難道我們真的就甘如此墮落?在經濟商業的衝擊下,就完全忘記了文學歌唱的美妙聲音?賺錢重要,可是你們已經不缺錢了,為何還要受制於金錢,而荒廢了自己的文學天賦與使命。這不是無病呻吟,這是對我們這個民族文學墮落狀況的痛心。

正當我們以為暗夜還會持續很久的時候,年輕的寫作者不再有連接上過往優秀文學的傳統的能力和使命之時,近些年新一代的東北作家群的“湧現”,讓人有了一絲看到當代偉大文學作品希望的曙光,只要這一批年輕的東北作家群能夠耐得住漫漫文學長路的寂寞與荊棘,那我們大可對他/她們保有希冀。

九一八事變:純淨的精神狀況所塑造的一代東北作家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淪陷,敲響了國破山河在的鐘聲。以蕭軍、蕭紅為代表的東北年輕作家,流亡在全國各地,他/她們並未沉淪,而是肩起了自己身上的文學使命,在那樣一個山河破碎的年月裡,用手中的筆來書寫胸中的保家衛國的情懷。

從“九一八”到2019:東北作家群的傳承與變遷

蕭軍和蕭紅

九一八之後的一段時間,左翼文學是文學的主流,雖然如今來看那個時期的文學創作水平並不是很高,但是那個時期的作家所呈現出的“純潔”的精神狀態,卻在後來的歷史時期不多見。這也是當時東北年輕作家面對的時代狀況:國家在被帝國主義列強入侵的水深火熱之中,但他們,以及整個一代年輕人呈現的是純淨的精神狀況,就是一心要守護國家。

這種純淨的精神狀況,也是那一代作家在後來能夠創作出真正好的文學作品的底色基礎,特別是東北作家群中的女作家蕭紅後來創作的《生死場》《呼蘭河傳》,都成了現代文學的不朽名篇,所呈現的女性的獨立自主的狀態,也成了後來者競相模仿的對象。

從“九一八”到2019:東北作家群的傳承與變遷

蕭紅與她的《呼蘭河傳》

2019:雙雪濤,班宇,劉天昭等新一代東北作家群未來還能創作出更高水平的作品嗎?

蕭軍,蕭紅那一代東北作家的創作水準,似乎在驗證著“國家不幸詩家幸”,但真的只有“艱難狀況”才可能滋生出真正的好作家嗎?好像真的是這樣。在21世紀以來東北蕭條的狀況下,在2019年前後,一批青年東北作家的創作得到了更廣闊的關注。

雙雪濤和班宇是其中的佼佼者,關於雙雪濤的報道已經很多,得了一個獎金不菲的文學獎,雙雪濤從東北老家銀行辭職,隻身前往北京來追逐他的文學夢。《平原上的摩西》《飛行家》等小說作品的問世,讓他受到了主流文學界的廣泛關注,他的創作母題就是“東北豔粉街”,那迷人的衰落的東北,在年輕的雙雪濤筆下展現出更為迷幻的色彩,將摺疊之下的東北呈現在文學的天地之中。

從“九一八”到2019:東北作家群的傳承與變遷

雙雪濤

班宇,進入大眾視野,則是因為易祥千璽推薦了他的《冬泳》,包括最近火爆全網的GQ盛典,班宇也同一眾明星一樣走上了紅毯。而劉天昭則創作出了“超級長篇”《無中生有》,浩瀚的東北在這瑣碎的一千多頁的長篇之中,“人要如何生活才是正當的”,這樣一個帶有終極追問的命題,恰恰是東北衰敗之中,一個普通人在經歷的生活。

2019年還有最後三個月的時間,而東北的狀況在很長時間都不會有很大變化,我們不禁期待,像雙雪濤,班宇,劉天昭等,甚至另外橫空出世的年輕東北作家,是否會寫出真正偉大的作品出來,讓黯淡的中國當代文學閃爍出一道炫目的色彩?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吳福輝、錢理群、溫儒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豔粉街啟示錄——雙雪濤》,王德威,《文藝爭鳴》2019年第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