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書譜》,學書法更快

書譜卷,紙本,縱:26.5 公分,橫:900.8 公分,現藏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本卷卷首題:

「書譜捲上。吳郡孫過庭撰」,卷尾題:“垂拱三年寫記”。內容主要為書學體驗、書譜撰寫要旨及學習書法的一些基本原則。一般認為本(上)卷為「序」,宋元明時分為兩卷。下卷為「譜」,作者生前未能完成。

讀懂《書譜》,學書法更快

草書釋文

(之不及逸少,無或疑焉。)

餘志學之年,留心翰墨,昧鍾張之餘烈,挹羲獻之前規,極慮專精,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

今譯

我少年讀書時,就留心學書法,體會鍾繇和張芝的作品神采,仿效羲之與獻之的書寫規範,又竭力思考專工精深的訣竅,轉瞬過去二十多年,雖然缺乏入木三分的功力,但從未間斷臨池學書的志向。觀察筆法中,懸計垂露似的變異,奔雷墜石般的雄奇,鴻飛獸散間的殊姿,寫舞蛇驚時的體態

讀懂《書譜》,學書法更快

草書釋文

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

今譯

斷崖險峰狀的氣勢,臨危據枯中的情景;有的重得像層雲崩飛,有的輕得若金蟬薄翼;筆勢導來如同泉水流注,頓筆直下類似山嶽穩重;纖細的像新月升上天涯,疏落的若群星佈列銀河;精湛的書法好比大自然形成的神奇壯觀,似乎進入決非人力所能成就的妙有境界。的確稱得上智慧與技巧的完美結合

讀懂《書譜》,學書法更快

草書釋文

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況雲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曾不傍窺尺犢,俯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

今譯

使心手和諧雙暢;筆墨不作虛動,薄紙必有章法。在一畫之中,令筆鋒起伏變化;在一點之內,使毫芒頓折回旋。須知,練成優美點畫,方能把字寫好。如果不去專心觀察字帖,刻抓緊埋頭苦練;只是空論班超寫的如何.對比項羽自己居然不差。放任信筆為體,隨意聚墨成形;心裡根本不懂摹效方法

讀懂《書譜》,學書法更快

草書釋文

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然君子立身,務修其本。楊雄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為。”況復溺思毫釐,淪精翰墨者也!夫潛神對奕,猶標坐隱之名;樂志垂綸,尚體行藏之趣。詎若功定禮

今譯

(根本不懂摹效)方法,手腕也未掌握運筆規律,還妄想寫得十分美妙,豈不是極為荒謬的嗎!

然而君子立身,務必致力於根本的修養。揚雄則說詩賦乃為“小道”,胸有壯志的人不會只搞這一行,何況專心思考用筆,把主要精力埋沒在書法中呢!對全神貫注下棋的,可標榜為一“坐隱”的美名;逍造自在垂釣者,能體會“行藏”的情趣。而這些又怎比得上書法能起宣揚禮樂的功用

讀懂《書譜》,學書法更快

草書釋文

樂,妙擬神仙,猶埏埴之罔窮,與工爐而並運。好異尚奇之士;玩體勢之多方;窮微測妙之夫,得推移之奧賾。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鑑者挹其菁華,固義理之會歸,信賢達之兼善者矣。存精寓

今譯

(而這些又怎比得上書法能起宣揚禮樂的功用),並具有神仙般的妙術,如同陶工揉和瓷土塑造器皿一般變化無窮,又像工匠操作熔爐鑄鍛機具那樣大顯技藝!酷好崇異尚奇的人,能夠欣賞玩味字書體態和意韻氣勢的多種變化;善於精研探求的人,可以從中得到潛移轉換與推陳出新的幽深奧秘。撰寫書論文章的人,往往擇取接受前人的糟粕;真正精於鑑賞的人,方能得到內涵的精華。經義與哲理本可溶為一體,賢德和通達自然可以兼善。汲取書藝精華

讀懂《書譜》,學書法更快

草書釋文

賞,豈徒然與?

而東晉士人,互相陶淬。室於王謝之族,郗庾之倫,縱不盡其神奇,鹹亦挹其風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復聞疑稱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絕

今譯

(汲取書藝精華藉以寄託賞識情致),難道能說是徒勞的嗎?

東晉的文人,均互相薰陶影響。至於王、謝大族,郄、庾流派,其書法水平沒有盡達神奇的地步,可也具有一定的韻致和風采。然而距離晉代越遠,

讀懂《書譜》,學書法更快

草書釋文

無所質問;設有所會,緘秘已深;遂令學者茫然,莫知領要,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或乃就分佈於累年,向規矩而猶遠,圖真不悟,習草將迷。假令薄能草書,粗傳隸法

今譯

書法藝術就愈加衰微了。後代人聽到書論,明知有疑也盲目稱頌,即使得到一些皮毛亦去實踐效行;由於古今隔絕,反正難作質詢;某些人雖有所領悟,又往往守口忌談,致使學書者茫然無從.不得要領,只見他人成功取美,卻不明白收效的原因。有人為掌握結構分佈費時多年,但距離法規仍是甚遠。臨摹楷書難悟其理,練習草體迷惑不測。即便能夠淺薄瞭解草書筆法,和粗略懂得楷書法則


讀懂《書譜》,學書法更快


草書釋文

則好溺偏固,自閡通規。詎知心手會歸,若同源而異派;轉用之術,猶共樹而分條者乎?加以趁變適時,行書為要;題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

今譯

又往往陷於偏陋,背離法規。哪裡知道,心手相通猶如同一源泉形成的各脈支流;對轉折的技法,就像一顆樹上分生出若干枝條。談到應變時用,行書最為要著;對於題榜鐫石,楷書當屬首選。寫草書不兼有楷法,容易失去規範法度;寫楷書不旁通草意,那就難以稱為佳品。楷書以點畫組成形體,靠使轉表現情感;草書用點畫

讀懂《書譜》,學書法更快

草書釋文

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回互雖殊,大體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自。若毫釐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

今譯

(草書用點畫)顯露性靈,靠使轉構成形體。草書用不好使轉筆法,便寫不成樣子;楷書如欠缺點畫工夫,仍可記述文辭。兩種書體形態彼此不同,但其規則卻是大致相通。所以,學書法還要旁通大篆、小篆,融貫漢隸,參酌章草,吸取飛白。對於這些,如果一點也不清楚,那就像北胡與南越的風俗大不相同而屬於兩碼事的性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