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百科」作曲與作曲理論之復調音樂


「音樂百科」作曲與作曲理論之復調音樂


中世紀後期,由於音樂風格的多樣化,以及長時間經驗的枳累,大約在九世紀的時候,興起了復調音樂,復調音樂的誕生, 成為西方音樂史上一個極為重要、意義深遠的犮展。復調音樂與繪畫中的透視科學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對於整個西歐文化來說,這兩大發展,無疑是聽覺和視覺上的重大革命,必將孕育出後來歐洲文化史上的傑出作品。復調音樂導致了規則節拍的出現,以往那種音樂自由狀況不復存在了,而且幾條旋律線的同時存在,打破了一條旋律線的單一和淺顯,使音樂大大向前跨逬了一步與此同時,隨著記譜法的發展,音樂從即興的口頭傳播到了準確記錄保存的階段,個人作曲家便隨即出現了。

復調音樂對一個作曲家的風格、個性和個人創造都有著很深的影響力,今天我們就來重點了解下復調音樂。

復調


兩段或兩段以上同時進行、相關但又有區別的聲部所組成,這些聲部各自獨立,但又和諧地統一為一個整體,彼此形成和聲關係,以對位法為主要創作技法。

不同旋律的同時結合叫做對比復調,同一旋律隔開一定時間的先後模仿稱為模仿復調。

運用復調手法,可以豐富音樂形象,加強音樂發展的氣勢和聲部的獨立性,造成前呼後應、此起彼落的效果。

復調音樂的體裁:卡農、創意曲、賦格、經文歌、復調尚松、坎佐納等。

含義陳述


復調音樂(polyphony)是與主調音樂(homophony)相對應的概念。主調音樂織體是由一條旋律線(主旋律)加和聲襯托性聲部構成的。

復調音樂是由若干(兩條或兩條以上)各自具有獨立性(或相對獨立)的旋律線,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結合或相繼結合)出現,協調地流動,展開所構成的多聲部音樂。

發展史


專業復調音樂是由歐洲發展起來的。公元九至十五世紀是它的孕育期和發展初期,是由教堂的宗教活動促進了這種多聲部音樂的發展,十六至十八世紀復調音樂由(意大利作曲家帕里斯特列那,比利時的拉索,德國的巴赫)等推到一個光輝的發展時期。

復調音樂在我國早就存在於民間音樂中。

如以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侗、瑤、壯、苗、毛南等)為代表的多聲部民歌,還有傳統音樂中的戲曲,曲藝音樂,宗教音樂和江南絲竹等都存在著大量復調音樂形態(有其以襯腔式支聲復調為多見)。


二十世紀以來,在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歐洲復調音樂作品及其技術理論體系逐漸傳入中國,中國作曲家將這一理論體系與民族音樂文化相結合,創作出許多表現中國社會風貌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新音樂傳統。

「音樂百科」作曲與作曲理論之復調音樂


復調相關學習


1. 對比式:結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旋律線,在音調,節奏,進行方向的起伏,句逗 的劃分以及音樂形象和性格的表露等方面,彼此形成對比或存在差別,就構成了對比式復調。

2. 模仿式:同一旋律(或具有主題意義的旋律首部)在不同聲部中先後出現(完成相同旋律或加以變化),再依次展現的音樂材料中間,便形成了前起後應,層次分明的模仿關係。

3. 襯腔式(或稱支聲復調)同一旋律不同變體的展開,便會產生一些分支形態的聲部,這些分支聲部與主幹聲部在音程關係上時而分開,時而合併;節奏上時而一致,時而加花裝飾或刪繁就簡。

4. 綜合式:在音樂作品中,對比式和模仿式二者的結合是復調音樂的基本樣式。

5. 主調和復調對比:主調音樂旋律、復調音樂旋律、結構方整、結構非方整,相同音型或主題因素的重現、很少重現相同音型,週期性律動的節拍循環、週期性節拍重音的迴避,樂句停頓分明,界線清晰。句逗停頓的短暫和隱蔽。


「音樂百科」作曲與作曲理論之復調音樂



6. 復調中的對位:復調音樂是由若干獨立意義的旋律聲部的結合,也被稱作"對位",即點對點,音對音的意思。所以復調音樂的技術理論就被稱作"對位法"。

7. 音程性質分類:從聽感可分為協和,不協和兩種。協和音程同度 純五八度;完全協和 充實的協和 大小三六度;不穩定的協和 純四度;柔和的不協和 大二 小七度;不協和音程尖銳的不協和 大七 小二度;暖昧的不協和 增四 減五度。

8. 聲部運動關係:

(1)同向進行 兩個聲部同方向運動;

(2)平行進行 兩個聲部等距離同方向運動;

(3)斜向進行 一個聲部保持不動 另一個聲部運動;

(4)聲部交錯 兩個聲部局部互換上下位置;

(5)聲部超越 超過原結合聲部的位置的運動;

示列:簡譜(注:第一行的1上帶點,第二行的7下帶點)。

同向 5――― 6――― 5――― 1―――1――― 4――― 7――― 1―――平行(注:第一行12音上帶點)。

1――― 2――― 7――― 1―――3――― 4――― 2――― 3―――斜向(注:下面第一行最後兩音的3 1上帶點)。

3――― 5――― 5――― 3――― 1―――1――― 1――― 3――― 3――― 3―――反向(注:下面第一行音上全帶點 )。

3――― 2――― 1――― 3――― 4―――3――― 5――― 6――― 5――― 4―――交錯(注:第二小節聲部交錯,寫到五線譜上一目瞭然)

6――― 3――― 6―――1――― 5――― 4―――超越(注:第二行的7下帶點)。

3――― 6――― 2―――1――― 4――― 7―――

「音樂百科」作曲與作曲理論之復調音樂


聲部運動基本原則。

(1)兩個聲部的結合以協和音程為主,充實的協和音程(三,六度)應用最廣,限制最少。

(2)不協和音程的使用應避免尖銳的和暖昧的不協和音程如(大七,小二,增四,減五度)在顯著節拍上的結合(碰撞)。

(3)斜向和反向進行有助於突出聲部線條的獨立性,也最具復調意味,是復調音樂聲部運動的主要形式。

(4)平行和同向進行不易顯現聲部線條的獨立性.完全協和音程的平行進行(平行八五度)和同向進行(同向到達的八五度)應儘可能避免。

(5)為了旋律線的流暢和音調分格的保持而短暫出現的聲部交錯是允許的,但不宜長時間的過多使用,已保持聲部線條的清晰。

(6)聲部超越會干擾旋律線的連貫,應儘量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