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校長呂高願:聚焦發展要素,實現持續發展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影響下,社會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社會一部分的學校,擔負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職能,學校發展越來越多地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善於聚焦和抓住影響學校發展的關鍵要素,大膽創新和改革,為學校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2009年,我出任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校長。2012年,學校成功晉升為省級示範高中,實現了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的新跨越。回顧十年曆程,對學校管理工作有以下四點思考。

一、扭住關鍵因素,夯實發展基礎

建立一支業務能力強、理念新、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

2009年出任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校長的時候,面臨的情況是:學校任課教師共198人。其中,45歲以上(含45歲)教師99人,50歲以上教師52人,35歲以下教師只有17人。

45歲以上中老年教師佔任課教師總人數的50%,年輕教師數量非常少,教師隊伍年齡結構極不合理。

中老年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是學校的寶貴財富,但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存在比較嚴重的職業倦怠。青年教師有工作熱情,但教學經驗不足,專業知識不夠紮實,不足以挑起教學的重擔。當時學校被認定的省市級骨幹教師只有16人。

這樣一支教師隊伍顯然不能適應學校長期發展的需要。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激發教師的職業精神,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教師隊伍的發展壯大,是決定學校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同,對專業發展的期待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不同年齡的教師,對專業發展的需求更不一樣。因此,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師培訓,才能實現教師隊伍的真正發展。

在尊重現實、尊重教師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開展分層次的“教師梯次培養”,對教師隊伍的發展意義重大。

按照教師年齡結構,將教師隊伍分成若干梯隊,根據“分類培養、分層評價、分步提高”的原則,按照“漸進化、精準化、專業化、靈活化”的思路,針對每個梯隊教師的實際,每學期開展內容不同、形式不同的培訓,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為學校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實施“教師梯次培養”以來,湧現正高級教師3名,特級教師3名,省級名師1名,省級學科帶頭人5名,省級教學能手9名,湧現市級骨幹教師20餘人。在2018年“一師一優課”活動中,有9名教師獲得“部級”優課。教師隊伍的發展壯大,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證。

學校工作千頭萬緒,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抓住教師隊伍建設這個關鍵因素。

二、創新管理機制,激活發展潛力

公辦學校的辦學機制和管理機制是20世紀的產物,缺乏活力。但公辦學校的很多教師,包括一些領導,對這一“機制”已經習以為常,不敢逾越,缺乏主動變革意識。

公辦學校現行的規章制度和機構設置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對現行管理機制和管理方式進行改革,釋放學校發展潛力。

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學校重新設置職能機構。

學校不再設立教務處、德育處等處室,按照現代學校發展和建立健全“自主發展、自我約束”運行機制的需要,設立了“教師發展中心”“藝體實驗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後勤服務中心”以及“高中學部”“初中學部”。

“教師發展中心”全方位負責學校教師培訓、教育教學科研、課題研究、教學比賽等與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事務;“藝體實驗中心”主要負責各類學生活動以及學生事務;“信息管理中心”主要負責學校網絡建設、信息化校園建設等事務;“後勤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學校各類後勤服務保證等。“高中學部”和“初中學部”直接面對學生,負責教學和德育管理等具體事務,實現管理重心下移。

“四大中心”“兩大學部”的建立,既能做到統籌管理,又能最大效應地發揮職能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進行機構改革的同時,學校實施“清單式”管理。每學期各職能部門根據學校計劃,制訂本部門的工作清單,按照清單推進部門工作,學校及時進行檢查。“清單式”管理以責任明確、時間明確、目標明確、操作明確、檢驗明確等特點,有針對性地克服了原有管理方式模糊化所導致的職責不清、任務推諉等多種弊端,提高了管理效益,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

管理機構的調整和“清單式”管理模式的實施,克服了公辦學校人浮於事的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激活了學校發展潛力。

機制改革與管理創新是學校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三、聚焦課程建設,積累發展能量

課程是決定學校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學校要發展,一定要牢牢聚焦課程建設這個根本點,為學校發展積累能量。

隨著新高考改革和新課程標準實施,學校在課程建設上,圍繞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從三個方面推進課程建設。

第一,堅決落實國家課程校本化

國家課程是整個課程體系的核心,國家課程校本化是更好地落實國家課程的有效途徑。

學校組織教師深入研究新的課程方案和教材體系,探索國家課程校本化的有效途徑,通過整合新舊教材,在國家課程校本化上取得較大突破,有效落實了國家課程目標。

第二,努力實現校本課程多樣化

為滿足學校多元、個性發展的需要,學校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形成了“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健康素養”三大門類、三十種校本課程。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位於核心城區,學生的家庭背景多元,學校充分利用學生家長資源,開發有助於學生全面、特色發展的課程。

第三,積極推進德育活動課程化

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推進,綜合素質評價將成為未來高校選拔人才的重要依據。

根據這一形勢,學校積極推進德育活動課程化。學校提出以明確主題整合學生實踐活動、社團活動,最終形成實踐課程。如美術社團、管樂社團、舞蹈社團等,不能停留在簡單的活動層面,應通過制訂課程規劃,將這些活動整合為“才藝課程”。

德育活動整合成系統的課程,不再僅僅是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更為學生綜合素養髮展奠定基礎。由於有課程規劃,學生可以分學期有步驟地選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課空間和發展空間,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

豐富的課程資源,不僅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支撐,更為學校持續發展積累了能量。

四、秉承學校傳統,構建學校文化

學校是重要的文化場所,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對學校發展是潛移默化的,是持續的。

學校文化的形成,與學校的歷史傳統緊密相關。學校文化建設,要從學校的歷史傳統中尋找靈魂。學校文化建設如果與歷史切割,文化是沒有根的,是不牢固的,也不能形成強大的感染力。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在百年的辦學歷史中,積澱深厚的文化,形成了“責任,博愛,自強不息”的校訓。

“責任”意識,既是八十九中的百年傳統,也是現代社會對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有意義的教育應該以責任來提升教育的高度。

歷史上,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孫中山的“天下為公”,這些鏗鏘有力的社會責任情感和行為,始終是催人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反觀當今校園,一些教師的責任意識淡薄,導致精神頹廢,職業倦怠;一些學生在學校和集體中責任感缺失,以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嚴重,沒有社會責任感。

21世紀,人與人之間將更加走向合作與分享,責任將成為現代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只有具備高度責任感的人,才會主動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才會努力工作,報效祖國。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之所以百年不衰,就在於“責任”意識已經深深根植在這個學校的靈魂中。“責任”意識,能夠使教師積極進取,使學生努力學習。弘揚責任意識,辦有責任的教育,堅持“責任立校”,這是百年曆史留給這所學校最重要的啟示,也是這所學校的文化之根。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以“責任”為靈魂,培植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教師和學生的精神面貌昂揚向上,積極進取,學校發展後勁十足。近幾年,1人被評為陝西省先進工作者,1人被評為陝西省師德先進個人,2人被評為西安市師德先進個人,2人被評為西安市“最美教師”,3人被評為西安市新城區“卓越教師”。

學校文化建設,關乎學校持久發展,任何時候,都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管理工作是一門藝術。作為學校管理者,面對紛繁複雜的形勢,一定要善於扭住影響學校發展的若干關鍵因素,勇於改革和創新,如此才能推動學校健康、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

本文刊登在《陝西教育》綜合版2019年第7-8期

《陝西教育》· 綜合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