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可琪:得語文者得天下,被繪本喂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格局上

一個人的見聞,決定了他的視野;一個人的視野,決定了他的作為。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孩子的成長過程如果沒有書,那他的世界將是蒼白的,就不會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


蘭可琪:得語文者得天下,被繪本喂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格局上


而繪本,是一種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緻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作為一種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

而孩子在通向獨立文字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引導他們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感受童趣、分享快樂,從而帶領孩子走上閱讀之路,這會讓他們終生受用。

01

從繪本故事出發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so easy

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要早給孩子讀書,僅僅是以為繪本就是圖畫書,且認為“語文水平”,它只是在考查“學課本的水平”。閱讀力,卻被很多家長忽視。

蘭可琪:得語文者得天下,被繪本喂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格局上


所謂的“閱讀力”,通俗來說,指的就是聽說讀寫的能力。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即傾聽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初步的文字意識。

之前,蘭可琪繪本品牌總部徐老師很榮幸跟南京某重點小學語文老師溝通時瞭解到一個很重要的信息:

“閱讀力”差的孩子在低年級時,也許還能靠死記硬背跟其他同學差異不大。但由於表達能力、傾聽反饋能力以及文字意識不夠好,到了中高年級,和閱讀力強的孩子差距會越來越大,最終導致語文學習會越來越吃力。學其他科目,也會因為閱讀理解力差,又吃力又慢。

老師們幾乎都在感慨:這些能力完全可以在孩子進入小學前逐步培養,越早開始越好。親子閱讀就是其中最好的方式之一。


曾經流傳這麼一句話——得語文者得天下,實際上,閱讀力對一個人未來的影響又何止在語文成績!我們自己在學校的學習中都體會過這一點,很多時候數學題、科學題不是自己不會做,而是題目理解錯了。


其實無論是寫作、計算還是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力是一切的基礎。

如果不重視閱讀,死抱著教材學語文,那麼學生進入中學後就會越來越力不從心,到最後在最關鍵的高考考場上,恐怕也難以獲得好成績。

而一個語文水平真正良好的學生,他可以從容應對任何形式的考卷,高考中也不會表現得平庸。

02

必須建立“大語文教育”概念


多年來,關於語文學習最糊塗的認識是把“學語文”等同於“學語文課本”,這一認識導致的後果就是家長和孩子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學語文課本上,不重視課外閱讀。

蘭可琪:得語文者得天下,被繪本喂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格局上


孩子們付出許多精力,到頭來語文水平卻不高。語文水平低下不但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即使是語文課本身也學不好。

為了說清楚這個事情,我認為有必要區分一下關於語文學習的兩個概念:

我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文字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教育稱為“大語文教育”,把僅僅圍繞課本和考試進行的語文教育稱為“小語文教育”。


大語文教育著眼的是能力和素質,小語文教育著眼的是考試成績。大語文教育遠遠高於並大於小語文教育,小語文教育不過是大語文教育的一部分。

學好大語文,小語文自然差不了;學不好大語文,小語文最終也不可能學好。

這些年來,很多人之所以在語文學習上對兒童有錯誤引導,在於概念不清,把學“語文”理解為學“語文課本”,以小語文教育代替大語文教育,甚至把大語文教育和小語文教育對立起來。

具體表現就是忽略閱讀,只是死摳語文課本——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學好語文課本,甚至不允許孩子讀課外書。這樣的觀念,讓語文教育走入死衚衕。

03

必須有豐富的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教育之所以無法完成語文教育的重任,是因為語文課本的文字體量太小,有大部分是短篇白話文,從小學到高中,所有語文課本加起來,文字總量還不及三部長篇小說。


蘭可琪:得語文者得天下,被繪本喂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格局上



想要通過這麼少的文字獲得良好的語言駕馭能力根本不可能,哪怕對每一篇課文都掰開揉碎地講,也無濟於事。

葉聖陶就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一些例子”,這是對語文課本比較中肯的評價。

著名學者錢理群說:“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

錢先生這裡說的學好語文即是大語文教育,有一個事實可以證明錢先生的論斷:

所有傑出的作家以及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他們談起自己的成長,十有八九會提到大量閱讀帶來的益處,即他們都是大語文教育的受益者。迄今為止,我們幾乎看不到一個人說他的成長歸功於小語文學習。


所以,學“語文”不要光學“語文課本”,必須要有豐富的課外閱讀。當然,並不是只要閱讀就一定會有好的考試成績,因為考試也是件複雜的事,很多因素會影響成績,但如果沒有閱讀,卻可以肯定地說語文一定學不好。

04

語文學習最簡單

行之有效的方式:大聲朗讀


這裡,再給大家分享一個學習語文非常簡單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大聲朗讀。


蘭可琪:得語文者得天下,被繪本喂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格局上


  • 請孩子大聲朗讀,這是最有效語文學習方法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學生完成閱讀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於發展智力,獲得思想薰陶。朗讀有助於情感的傳遞。發掘特洛伊城遺蹟的德國人希泊來,是一位傑出的語言天才。他在短短的時間內,學會了許多國家的語言,用的便是朗讀的方法。

他即使閱讀相同的文章,也一遍一遍地大聲朗讀,一直唸到深夜。聽說,希泊來數次被房東趕出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結果,每一種外語,他僅用了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就都學會了。我國家朱熹也非常主張朗讀。

他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覆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這樣,我們可以深刻領會其材料的意義、氣韻、節奏,產生一種“立體學習”的感覺。

朗讀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人云:“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見,只有三者並用才能達到良好的讀書效果。而朗讀完全可以達到這個要求。

朗讀,就是一個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眼、口、耳、腦協同作用的創造性閱讀活動。

讓你的家裡每天都響起孩子的朗讀聲,會有以下奇效:積累詞彙、擴大知識面、增強語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提升寫作能力。

  • 請家長為孩子朗讀,這是最有效的教育秘訣

為孩子朗讀,越早開始越好!這是美國教育專家Jim Trelease一直致力於宣揚的,他認為這是當今最有效的教育秘訣。

如果你想孩子更聰明,那就為孩子大聲朗讀吧!但是,大多數家長對這一秘訣都抱懷疑態度。原因是太簡單,且不費什麼力氣。既然如此,則會辦法能好到哪裡去呢?

Jim Trelease勸告家長,不管多麼忙碌也要抽空給孩子朗讀,因為那是除摟抱以外父母能給子女的最好東西。

他甚至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論點:閱讀已成為今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社會元素。你花在閱讀上的時間越多,就越聰明;你越聰明,將來就賺錢越多;你賺錢越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就會越好。所以,如果你能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你不但是造福於他,也會惠及他的下一代。

Jim Trelease努力推廣朗讀,並不是因為他自己喜歡朗讀,而是因為他曾從朗讀中得益不淺。他為兩個孩子朗讀的書本數量,幾乎有孩子吃飯的次數那麼多。他說:“我小時候,爸爸常常讀給我聽。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也領略到我童年時有過的美好感覺。”

Jim Trelease成長於經濟大蕭條的40年代,那時他家裡的生活雖然和拮据,但他的爸爸卻一直訂閱著幾份雜誌和兩份日報,並幾乎一天不隔地為他朗讀一些文章,這些為Jim Trelease日後的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所以,從現在開始,用繪本“餵養”你的孩子,用你的聲音點亮孩子的閱讀生活。

父母是那手持火把的引路人,指引孩子擁有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太陽,優秀的父母才會讓它熠熠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