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寧甘邦紅色記憶:“打散300餘敵軍,斃敵60多人”

富寧甘邦紅色記憶:“打散300餘敵軍,斃敵60多人”

富寧甘邦紅色記憶:“打散300餘敵軍,斃敵60多人”
富寧甘邦紅色記憶:“打散300餘敵軍,斃敵60多人”

革命聖地 山峰凜凜

輕撫史蹟 炮聲隱隱

回首看星火燎原 革命老區甘邦

再啟封,歲月已經塵封了那段

風雲變幻的歲月......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20世紀30年代初,鄧小平、張雲逸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的紅七軍21師開闢了以富寧“七村九弄”為中心、覆蓋3省28個縣的滇黔桂革命根據地,是雲南省創立時間最早、堅持鬥爭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紅色革命根據地。近年,富寧縣共普查有革命遺址73處,這些革命遺址如星星之火,照亮了壯鄉苗嶺,為群眾指明瞭翻身做主人獲得新生活的方向。今天,我們就來為您講述其中一處革命遺址----富寧縣那倫鄉甘邦紅軍洞的革命故事。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甘邦紅軍洞地處富寧縣太平行政村甘邦村小組,仲秋的富寧縣雨水突然多了起來,微涼潮溼的空氣中帶著一絲時間悄然流逝的蕭索感。冒著大雨,我們從富寧縣城出發,從剝隘下高速後,山路十八彎的鄉道繞得我們昏昏然,讓我們隨即對即將採訪的紅軍洞心生敬仰。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雨驟風停…剛一下車,就見到一位身材矮小、頭髮花白,精神矍鑠的老人在村子活動中心門口等候著我們,他髮梢微溼,黑色的布鞋鞋面泛著白,顯然為了等候我們,老人家已經在綿綿秋雨中站了一會兒了。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老人名叫莫開元,70歲。打小就在這片壯鄉摸爬滾打,方圓20裡就沒有他不熟的地兒,甘邦紅軍洞就是他和村裡孩子們經常玩耍的一處地方。莫老告訴我們,甘邦村外有一條小河,名叫甘河,因此甘邦紅軍洞原名叫甘河洞。為什麼甘河洞改名為甘邦紅軍洞呢?在莫老的帶領下,我們踏上了村小組活動室背後長滿青苔的石階,跨過時間的長河,去打開塵封已久的那段崢嶸歲月。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從山腳至紅軍洞洞口的石階共有80米,迂迴曲折。石階上長滿了苔花,濃濃的綠在這仲秋時節顯得格外生機勃勃,一直延伸到洞口,指引著我們到達一個創造新世界新生活的地方。石階兩旁草木蔥鬱,一步步拾階而上,甘邦村的美景也一點點呈現,一個炊煙裊裊的壯族村寨立即映入眼簾。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一邊上山,莫老一邊和我攀談起來,據他父親講述,1931年的冬天特別的冷,很多人家缺衣少食,再加上當地國民黨白匪軍的盤剝,群眾的日子過得很艱難。也就是在那一年,村裡突然多了幾張陌生的面孔,他們以“打老同”、“認乾親”、“喝血酒”等方式秘密結交群眾,開始了地下革命活動,並策劃創建甘幫革命根據地。接觸下來,群眾們才知道,這群人有一個統一的名字-----紅軍。通過一段時期的地下秘密活動後,趙敏等紅軍領導人在甘邦壩子上召開了入村以來規模最大的群眾大會,提出了“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主意出主意”的號召,吸引了甘邦周圍群眾積極踴躍參加紅軍、赤衛隊隊伍。

我們心中恍然,原來莫老的父親是一位紅軍戰士,難怪他會對紅軍洞的故事那麼熟悉。莫老雖然已經70歲,但是當他講到父親毅然加入紅軍幹革命的故事時,語速明顯加快,聲調上揚,臉上洋溢出一種自豪,洋溢著兒子對父親的崇敬之情。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莫開元的父親莫炳紅

1933年,甘邦勞農會、甘邦赤衛隊和太平赤衛隊成立,至此,甘幫的革命組織和革命隊伍正式成立,革命根據地初步建立。1934年,趙敏、譚統南等紅軍領導人組織甘邦勞農會,轟轟烈烈的開展了鬥地主分田地等反封建反惡霸運動,帶領甘幫一帶群眾開展革命活動,在紅軍的領導下,百姓們過上無剝削無壓迫的幸福生活,群眾紛紛加入革命,赤衛隊隊伍不斷壯大。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已故紅軍莫炳紅的兒子 莫開元:“我父親說,那個時候群眾的革命熱情非常高漲,大家都積極參與到革命鬥爭的活動中來,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因此,那段時間群眾的生活很幸福。”

1935年7月,隨著甘邦革命根據地的不斷壯大,廣富白匪軍深感不安,白匪軍首龍漢鬥帶領1個連,開始對甘邦地區進行第一次圍剿。當時紅軍分散到其他地方開展革命運動,留守甘邦的紅軍只有1個班9名戰士和8名赤衛隊。龍漢鬥趁著拂曉帶領隊伍向甘幫進攻,紅軍得知消息,在掩護群眾安全撤離後,退守到紅軍洞內。由於此洞後靠山崖,洞前陡峭,並且只有一條蜿蜒的通道,洞口又被森林掩蓋,易守難攻。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已故紅軍莫炳紅的兒子 莫開元:“當時我父親他們就退到紅軍洞裡面和敵人對峙,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最終打死敵軍1名,打傷多名。匪軍見攻不下來這座山,燒了村子裡的房子後就跑了,我父親他們的第一次反圍剿成功了。紅軍洞從此就留下了名,也成為了敵人來犯時的一個鎮守據點。”

1936年3月至7月,廣富白匪軍對根據地進行了瘋狂的圍剿,紅軍和赤衛隊嚴陣以待,先敵制勝,利用事先修築好的工事閘門和險峻地勢,誘敵深入,把敵人打得哭爹叫娘。敵人300多人的隊伍大部分被打散,60多人被打死,10多人被俘虜,取得了著名的弄況大捷和板溝大捷。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已故紅軍莫炳紅的兒子 莫開元:“那段時間,老百姓過得很緊張,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匪軍就來打一次,我們雖然有不少傷亡,但是每次紅軍都能夠帶領群眾打退敵人,每次都能把他們打的落花流水。”

莫老激情的講述,讓我們彷彿看見頭戴五角星,身穿綠軍裝的紅軍莫炳紅此刻就在我們的面前,身臨其境地講述那一次次打退匪軍的英勇故事,一次次在這紅軍洞洞口殲滅敵人的革命事蹟。

1937年初,由於白匪軍的不斷圍剿,紅軍在與敵進行反覆的鬥爭中,彈藥日趨減少,加之減員過多,被迫撤出根據地。紅軍撤離後,白匪軍對甘邦革命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洗劫和殺戮,實行了慘無人寰的“三光”政策。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莫開元哽咽著說:“一天之內白匪軍將甘邦一帶弄況、太平、者郎、平架、平收、平別等6個寨子全部燒光,屠殺了躲進山裡的群眾50人,用辣子、棉被、衣布等燻死躲進甘邦寨子對面山洞的群眾20餘人,燻死後敵人還把屍體從洞裡摔下山崖。”

講到這,莫老不再說話,只是默默地仰頭注視著紅軍洞。紅軍洞洞口寬6米,高5.5米,洞深20餘米,主洞面積約130平方米。洞前完好保存著當年紅軍修築的防禦工事,紅軍洞洞中有洞,內有三個支洞,1號支洞迂迴紅軍洞口左側5米處出口,在戰術上有利於使用“回馬槍”作戰法;2號支洞進度不深,但洞內通道錯綜複雜難以“知其底細”,有利於躲藏轉移迷惑敵人;3號支洞直通鄰村弄言村小組,究其出口只有當地少數年邁的老百姓知曉,據說當年老百姓逃匪躲進紅軍洞時就從此支洞得以逃生。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戰火已經熄滅,英烈值得緬懷,為了更好的繼承和發揚紅軍的革命精神, 富寧縣那倫鄉黨委政府決定把甘邦革命老區打造成紅色旅遊景點。那倫鄉人大主席向真民介紹說,景區的規劃已經在做,包括紅軍洞在內的革命遺址都規劃在內,打造後的甘邦革命老區將分為甘邦革命老區、弄言休閒度假村、太平慘案舊址三大板塊。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硝煙起 紅旗揚

軍號響 曙光現

革命的硝煙已經褪去

甘邦紅軍洞的革命烽火

依然在一代代人的心中傳承

成為無法磨滅的革命記憶

本臺:關韋偉 姜婷婷

製作:馮明蘭 馮鶴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西疇精神》形象片 點擊上圖觀看

富宁甘邦红色记忆:“打散300余敌军,毙敌60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