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乾貨:青島公立、私立小學學校大盤點以及學區分析

本來不想寫學區功課啊這些方面的內容,因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獨特處境,而每一個學校也都是家長們隻言片語的遠觀,你永遠也摸不出一頭大象的真實樣子。無論怎麼寫一個學校好與不好都是片面的,都不是那所學校真實的樣子。

但想想雖然不能保證最準確的信息,可是青島的學區並不複雜,不像北京上海那樣寫幾百萬字都說不完,也不像四五線城市可能學區簡單清晰到幾句話就能勾勒出來。那麼我就試試用流水賬一樣的行文方式,把我幾年來的功課倒給大家,希望能為有需要的家長梳理出一個輪廓。本來想9月上小學後再寫,不過想到還有很多私立沒有招生,大部分學區房地區還來得及買房,如果有2019年入學卻還有些迷茫的家長,或許此文能有點幫助。ps,此文只涉及市內四區的學校。

01 宏觀分析

青島的學校結構有點像上海,私立在虹吸本來屬於公立的學生資源,同時,好的公立學區越來越好,普通的公立學校就顯得有點沒存在感。雖然青島職高教育在山東乃至全國有一定口碑,但,娃都沒有職業方向呢,肯定要先奔著普高來啊,哪怕讀完普高再讀技術學校也會比沒機會上來的舒坦些。我覺得合理的存在不是考不上高中才去上職高,而是娃根據自己的職業感去選擇一個專業,whatever大學還是職校。

只是現階段,合理值卻是一個難以達到的理想值,不管怎麼說,青島的普高率真是在山東算普通到有點讓人失落的。

小升初乾貨:青島公立、私立小學學校大盤點以及學區分析

基於以上認識,我認為擇校這件事,雖然對於宏觀層面並不是JW所希望,但對於個體家庭,依然是難以躲避的抉擇。

02 公立學校輪廓

小升初乾貨:青島公立、私立小學學校大盤點以及學區分析

青島的公立學校,可以總結為——“一區獨大”。這不像北京海淀西城東城都有拔尖學校,只是擇校邏輯不同而已。青島如果想上最好的公立,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搬家到西部老城,學名叫:市南中片學區。

這個學區聚集了連外省人都有所耳聞的江蘇路小學(市實驗)、大學路小學,以及口碑也不輸這兩所小學的德縣路、太平路等等有著悠久歷史的小學。畢竟德國人建立的青島城區是從這裡開始的,保留了最多島城文化脈絡的地區也在這裡。更重要且難得的是,這幾所小學對應的三所初中(26中、7中、39中)都是升學率響亮的公立初中,雖然是電腦派位(即抽籤),但分到哪所初中都很好。

可以說是在最好的公立資源下,有最重視家庭教育的一群家長,有最有文化感的慢節奏居住環境,最重要的是有公立學校裡最亮眼的升學率,造就了最亮眼的學區房價(這裡不贅述了)。

但經過我的社會觀察,這兩年扎堆市南中片的現象有些許降溫了。

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城區實在太遠了,倒不是說物理距離有多遠,而是現在的青島主生活區已經向東移了八公里,並且這十年來有繼續東移(or北移)八公里的趨勢。有點摘了梆子丟了西瓜式的,老城區的就業人口越來越少,商業活力越來越差。

於是上班族家長們如果為了娃搬家,就要面臨多出來30-60分鐘不等的單程通勤時間;如果讓娃通勤,就要面臨對孩子睡眠的擠壓。甚至因此產生了很多週末夫妻,來解決孩子在老城區上學的問題。這個情況跟北京上海的老破小學區不太一樣,那些老破小頂級學區雖然房子破敗,但區域都是生活就業非常活躍的城市區位,商業生活是可以保證的。而青島面臨的問題是區域本身已經失去了應有的現代城市活力,去那裡上學感覺就像是去一座坐落在文化保護區裡的小學城似的。

正因為這個因素,這些年其他公立和私立在慢慢崛起,假日時日,如果形成類似於浮山後“崛起”、新都心“崛起”的合力,相信會有新的學區可以跟市南中片抗衡的。就好比中關村碼農生生托起的學區,這是城市發展角度決定的,而不僅僅是學校決定的。

但是我們拉回現狀,即便有諸多制約因素,就教學資源和教學成果來說,市南中片如今還是一區獨大。如果你們覺得諸如通勤和資金(此區大多數學區房不能貸款)等家庭生活方面沒有什麼問題的話,這裡是首選。

至於房價,我沒法判斷是否在這區裡上完六年學後還能大賺一筆,但保值是沒問題的。另外提醒的是,這個區域需要早買,雖然現在學位充足(因為房子少,以及1個戶口需要用到孩子畢業才能被釋放),但以後會不會有落戶滿一年之類的政策不保準。

說完市南中片,其他區域就簡單了許多。因為其他的各個區域,都有比市南中片更充足的就業機會,大部分家長哪怕進行了擇校,大部分來講也不需要面臨搬家或者搬家後通勤時間猛增的情況。這在家庭生活層面就少了很多抉擇,因而只分析學校就好。

市南東片是除了中片之外最合適的一個兩全區域。這個區的初中是59中,中考升學率遠高於青島平均值,但要注意的是,區域內的三所小學分層清晰。嘉峪關小學名震全國(我猜的哈),位於青島最美的景點八大關,是一個即使沒有學區也房價堅挺的區域(你們的wuli滔滔的家),我曾經聽了包括市南中片學校在內的所有能聽的小學名師講堂/一師一優課,嘉峪關的公開課給我的印象極深。當然,我被此區房價勸退,因此沒列入蹲守名單。

但這個區另一所市南實驗小學我是曾去蹲守過的,中午休息時去的,也就是趴學校圍欄觀望哈哈。觀察到的是孩子們精神頭十足,井然有序,老師們也認真負責,並且廚房區域(能看到進食材的通道)也乾淨。此區第三所小學是鎮江路小學,處於搬家擴建等傳聞不斷的不穩定時間段,不做考慮。因此如果你有心於此區域,可以根據財力選擇嘉峪關或者市南實驗,這個區域通勤還算方便,並且落戶房(二三四平的破房子)和可居住房交叉排布,買落戶房租住大房這種組合操作是十分便利的。

市南區還有幾所略委屈的小學,委屈的原因是小學很贊,可是對口的初中卻差強人意。寧夏路二小以及南京路小學,這幾所優秀小學和市北的四方實驗小學、臺東六小,貢獻了超級私立初中超銀中學的相當一部分優秀生源。說實話真挺可惜的,如果像市南中片一樣也有給力的公立初中該多好。這幾個區域的房價並沒有因為學校而產生太多溢價,我覺得也是可以考慮的範圍,但它們周邊新房很少,也就是說六年後如果想賣也許不會有太多賺頭,房住不炒,不虧就好。

市北區比較亮眼的區域就是新居民區浮山後周邊的學校了。得益於新居民的託舉,二實驗初中這十年崛起,成為市北區唯一亮眼的扛把子,因此對口二實驗的小學都成了香餑餑。並且周邊房價雖然不能算便宜了吧,但也不太貴(但比那些委屈梯隊的小學周邊要貴),總之屬於沒有被學區加持的價位。我也去蹲守了這幾個香餑餑,覺得用我這種盲人摸象法是看不出這些學校的優勢了,不像市南實驗那種摸個象腿皮膚就知道這學校保養得不錯。但在各個群裡和家長幫打探來說,口碑還是不錯的,可以說市北區的最佳選擇了。

這個區域需要注意的是,正在建新的初中。新初中不一定不好,但如果想要依然進二實驗的話,浮山後四小區or六小區的房子會相對合適,因為對口的同安路小學是最不容易被劃出二實驗初中的小學。而且四小區離未來地鐵線挺近,應該未來會產生一些溢價,我想不用我贅述地鐵溢價了,這可比學區溢價這種需要擔心政策變化的要有保障多了。

另外嶗山區有個挺特別的學校存在,就是嶗山實驗二小,因為它初中會參加市北區的二實驗派位。但是,6年+以後,非常非常大的概率是會改的,不能衝著二實驗而上實驗二。當然了,本身小學因為還不錯,住附近且認同小學本身的話,會上的更開心。

其餘的區域,市南其他區、嶗山區、市北區其他區,算是一個梯隊,學校不會教壞孩子,但大部分區域內初中也過不了50%的平均普高率。李滄區啊紅島啊城陽啊就一言難盡了,有不少真的很不錯的小學,但是,幾乎找不出普高率過40%的初中……(這些學校的尖子生都去哪了?當然都去考私立初中了。)

另外還有個信息點是,青島育才中學(市實驗初級中學)是青島最好的公立初中沒有之一,它面向是全市報名,抽籤錄取。因為不挑學生,隨運氣入學,卻依然可以帶出優異的成績,足以證明實力。每一個小學生都可以報名,但不確定因素大所以不能作為夢校來規劃。

所以總結就是:如果這兩年你想買公立的學區房,據我不完整不權威的功課來講,在家庭生活(這個很重要啊,最起碼你不能因為不便利而產生自己為孩子犧牲了的思想,這樣會把心態整歪)可以克服的情況下,還是市南中片或者東片為首選。如果你只是想從市北其他區換到浮山後區域,並且家庭生活能更優化,那值得換;但如果僅僅是從比如市北的53中片區換到二實驗初中片區,就沒有什麼換的必要了。

說完公立,下面說私立。

03 私立學校格局

小升初乾貨:青島公立、私立小學學校大盤點以及學區分析

原本我根本沒怎麼在意私立學校,覺得上公立小學不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嗎?所以兩年前除了知道新世紀小學和超銀小學這兩所最紅的私立,我沒有研究過其他私立。(注,這裡的私立等同於上海的民辦,不是純出國路線或者面向外籍的國際學校。)後來因為各種綜合原因,我開始看私立學校,發現青島的私立學校還真挺百花齊放的。

新世紀學校是華青集團旗下的小學,有三個校區,市南最好、市北次之,嶗山因為新建沒幾年迄今還沒有畢業生。咱先不管學校咋樣,最要命的一點是,這個最紅的私立沒法報名面試,也就是說它收華青集團的子弟、收對口幼兒園的學生,不對外招生。除了去上對口幼兒園,每年只有市北新世紀會在9月份開放一上午的報名電話,招收一小部分兩年後的新生,也就是2019年9月你打電話,是為你2021年的6歲孩子報名的。遺憾的是,2017年開放報名的時候,我因為正在感冒腦子秀逗而忘記了打電話(現在安慰自己打也打不進)……

回過頭來說新世紀學校本身它的價值在哪呢?最重要的是它雖然從沒承諾過,但基本可以直升青大附中。青大附中不是公立,它也是華青集團的學校,普高率超高,基本上孩子學習不划水都可以上不錯的高中。並且以素質教育聞名,各類教學資源多,遊學啊各種活動啊精彩紛呈,總之在另一所神秘網紅中學成立之前,青大附中基本是相當多的小學生的夢校。

超銀小學這名字是不是就很超人?它的名氣當然是因為超銀中學的帶動,超銀中學是什麼存在呢?普高率可以說Slay全場,全市碾壓,不管是自招還是裸考。也因為它的slay,於是就像一個漩渦把周邊市北區公立甚至其他區公立的尖子生全部捲進去了,由此進入良性循環,好口碑吸引好學生,好學生造就好口碑。超銀以雞血聞名,孩子想划水那老師就會給他屁股上按上馬達,孩子都在老師的安排下爭分奪秒。因此,某些程度上提前消耗了自驅力,上了高中一些透支了自驅力的孩子就後勁不足。但是另一個角度說,它幫你拿到那張重點高中的至關重要的門票,高中之後畢竟還可以自我調適,都還是青少年只要想就能飛,沒這麼脆弱。

說回來,超銀小學也是三個校區,鎮江路校區、金沙路校區以及黃島校區,每年10月左右開放報名,至少市北區這倆校區今年的普通渠道的報名面試是已經都滿了,4月據說有名額但不知道算不算補錄。小學的風格傳說雞血,但據我觀察並不比其他的私立更雞血,雖然上課課表比較滿,但課程豐富,並且很多孩子校內就能做完作業,某種程度上還是解放了家長的。總之上超銀我認為需要家長多注意幫孩子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能被動到被老師的框架推著走,反而會比較悠然自得如魚得水。

要是五六年前,青島就只有這兩所可以讓家長放心的私立小學。但如今也不知道是幸運更多還是風險更多,這幾年私立學校如雨後春筍。最橫空出世的那所就是剛才提到的神秘網紅學校——青島中學了。

青島中學是2017年成立並開始招生的,也是三個校區(為什麼這幾個私立都是三個校區哈哈哈),主區在離青島市區很遠的紅島高新區(對,青島現在是紅黃青三島並駕發展,還有個不知道會不會發展起來的藍島鰲山衛),算是紅島政府引進的優勢資源。主校區蓋了倆學校:一所是公立部分,叫做青島實驗學校,頭兩年是買房按戶口上學的形式,去年因為大家太趨之若鶩紛紛買房落戶最後報鼓了,於是今年改成了按房子和家長各種資歷來積分入學的方式。

公立的隔壁是真正純種的青島中學部分,私立12年一貫制。第三個校區位於嶗山區金家嶺,跟紅島私立部分一樣制度——一個班16個孩子,兩個校區一年級不過百來個孩子,因為報名的太多,錄取率就顯得特別低。為啥它這麼紅,因為它是北京十一學校的盟校。十一學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據我趴家長幫北京版觀察,它也是很多帝都孩子的夢校。經過兩年觀察,感覺至少現在青島這個校區都是很認真地在辦學的,以後會不會有變化也沒人能預測。

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課堂安排和教學內容(詳細上學貼可以去家長幫青島版搜它關鍵詞,有不少家長詳細分享),處處體現著對老師的能力要求和掌控力要求。擔憂點也不是沒有,能否參加高考,是否只能走自招和出國路線等都是很多家長的疑問點。但是,我感覺對於如今很多家長來說,特別還處於小學段的,孩子能健康成長,找到自己興趣所在併產生自驅力,才是根本。國家還在上升期,世界還在轉型,未來是出國還是高考都不重要,十多年後,哪裡能最大化發展興趣才是更需要關注的。

私立兩個校區都是面試入學,面試的規則雖然沒人猜得透,但是我個人感覺是挑那些晶瑩剔透的孩子,比如數學邏輯特別好啊比如閱讀能力特別好啊之類,總之是要有獨特閃光點的孩子而不一定是完美的孩子。Anyway面試老師應該是一眼就能找到需要的潛力小孩吧,並不單單是某種技能的考核,隨緣吧。面試大概在每年五六月份,在其他私立幾乎全都面試完之後,一般是在公立學校報名採集的deadline之前。建議有意的家長們從四月份就開始關注它公眾號信息,時刻準備著。

除了青島中學,青島還有一些或老牌或新生的私立學校也頗具競爭力。這些私立都是多少帶有雙軌路線的風格,可出國可升學,但每個學校的側重不太一樣。我們談私立其實談的都是帶有體制內課程的這部分私立。但因為學生有升學和出國兩個路線,有些分流,因此成績總體不如新世紀和超銀如此亮眼,並不代表學生質量不如這兩所。

位於嶗山區的銀海學校是很有競爭力的一個,它成立十幾年了,慢慢從一所大家認為只是出國方向的國際學校,到體制內外兼顧的雙軌私立,在歷年普高升學率中漸漸站穩了腳跟並且越發火爆。我大概12月打電話詢問,新課程班已經報滿了,現在大概就國際班還有學位。另外嶗山區還有個老牌的私立白珊學校,也是十幾年辦學經驗的,偏出國方向多一些。

位於市南西部的櫸園學校也是個低調的存在,因為是江蘇路小學的私立分校,體制內課程,並且可以參加市南中片初中的派位,所以很多沒有買學區房的家長會把孩子轉到這所學校。算是市南中片的一個有力補充,學位據說挺緊張, 因為不是我目標學區因而沒有特別觀察。

海信學校是以前海信研發部改造的新學校,由於是口碑企業辦學所以市民給予了足夠的期待,今年招生工作還沒開始,學費也還沒有公佈,但可以確定的是對標的體制內私立,九年一貫制,招生肯定偏向於海信員工子女,但學位充足肯定對外也會招生不少。

市北區比較有競爭力的私立學校是位於浮山後的格蘭德學校,傳說中食堂最好吃的學校,並且因為可以參加二實驗初中的派位,算是同類私立中的佼佼者了。格蘭德今年比較熱鬧的新聞是學費漲到了6萬8,我想正因為教學質量得到了家長的肯定,才有漲價的底氣吧。

李滄區的公共教育資源說實話真有點乏善可陳,JW對小學抓的很嚴,質量也眼見地提高,這兩年無論在學習深度還是強度上都在努力趕超,給予的硬件和師資支持都不算小。但因為底子差,初中還是不見起色。因此私立在這個區域這幾年比較扎堆,比較老牌的有被稱為李滄小超銀的智榮學校。另外這幾年也新開了很多私立,體制內的有志遠學校、愛迪學校,雙軌的有啟慧學校、銀河學校、索斯蘭小學等。要論普高升學率,按照現在的猜測大概是智榮和志遠在競爭,志遠今年才有畢業生,但統考成績貌似挺好,拭目以待。

愛迪的開放日我們去了,校長是嶗山新世紀出來的,很有魅力也挺幽默,是有教育理想的人,感興趣的家長可以搜索電話約訪。啟慧的校長擁有20多年教育經驗,也是抱著教育理想想要在體制內外學制中找到更好的雙軌之路。兩所都是值得期待和觀察的新學校。

其中智榮、志遠、啟慧據我所知小學部分都已經結束了招生工作,不知道會不會補錄。愛迪最近招生,可以打電話諮詢。李滄這些私立可以說各有特色,可以說是青島市區內最百花齊放的感覺了,但因為除了智榮之外都比較新,也並不網紅因此反饋量少,無法給出更多評判,謹慎的家長可以觀察或者探校瞭解。

04 總結來說

最後,想說雖然我看了這麼多學校信息,家長還是要回歸到自己的家庭去思考。比如孩子性格,是適應特別強的還是特別敏感的,是特別好強的還是悠遊自處的?

公立學校雖然各個學校學風有差別,但同樣戴著鐐銬跳舞,同質度還是比較大,只能家長找在校生家長個體打探,但遇上什麼樣的老師也是憑運氣的。私立學校因為風格差異巨大,就更需要家長仔細篩選匹配孩子性格了;另外我認為私立外部風險(比如資金問題)比公立要大很多,內部風險上可能會小一些畢竟家長有一定話語權,都是需要考慮自家承受能力的因素。

因此我個人感覺,擇校就是一個系統工程,孩子什麼性格特點,家長什麼經濟和工作現狀,能夠推送到什麼程度,根據這些基礎信息,去篩選匹配區域。有了區域再去一點點了解目標學校們的情況,雖然再謹慎選擇的學校,進去後也會有槽點,但力爭大方向偏差不大,就已經是很好啦。

一不小心寫這麼多,都是我經過觀察和比較後的一家之言,當然不能算客觀,幫助大家管中窺豹吧。有其他未盡事宜,我們可以留言裡討論。

本文信息來源大部分來自家長幫青島版,少部分來自於四處加群瞭解到的隻言片語,全部主觀信息都是小道消息,大家按學校索驥,對於自己有好感的學校請自行深入瞭解。再ps,其實,不擇校,也不代表對孩子不負責,人生這麼長,每一年都在變化,每個人有自己的路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有的運氣和福祉。

轉自桃姨和茉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