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歙縣三戒碑的故事,給後人留下三個告誡,你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八戒,這個八戒,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神話故事《西遊記》裡面的豬八戒,其實這八戒是佛門用語,講的是八件不能做的事情,在安徽黃山市歙縣的魚梁,卻流傳著一個《三戒碑》的傳說故事,故事和八戒一點關係也沒有,卻又人時刻提醒自己,有這幾樣事情要注意。

這次找到這個故事和大家分享,也是因為有讀者在我收集的諺語下面留言,講到了“寄信割驢草”的諺語,這句諺語和這個故事同出一處,都發生在徽州歙縣魚梁。

徽州歙縣三戒碑的故事,給後人留下三個告誡,你知道嗎


古代成婚普遍較早,到了二十歲還不結婚就是問題青年了,青年徽商周笙因為常年在外經商,把結婚的事情耽誤了,以前可不像現在,在哪裡都能結婚,那時候結婚必須要有媒人,要有父母同意才行。

這一年,周笙受母命回歙縣與黃秀英成婚。

洞房花燭夜本乃人生一大喜事,可是這周笙半夜外出,新娘只好在洞房空等,都天亮了,左右不見夫君歸來。

第二天周笙的母親不見新婦和兒子來見禮,心裡就有氣,又聽說昨天兒子一夜未歸,萬分焦急,就怨恨這新婦,洞房第一天,連個人都看不住。

徽州歙縣三戒碑的故事,給後人留下三個告誡,你知道嗎

所謂“無巧不成書”,巧就巧在,此時漁梁碼頭浮出一具無頭男屍,面部沒有了,無法辨認是誰,而周家不見了兒子,急忙來辨認,幾經辨認,此男屍有著與周笙一樣的六個腳趾的特徵,周母肝腸寸斷,一夜之間紅事變白事,喜事變喪事,周笙母親便斷定是新婦黃秀英夜深殺害了丈夫,拋屍河中滅跡。

周母一紙告到徽州府衙。知府將黃秀英緝拿嚴審,黃氏連丈夫的面都沒有見過,自然在大堂連呼“冤枉”

知府也是一個糊塗官,見黃秀英不肯招供,便動用了酷刑,黃秀英痛得死去活來,最終受不住酷刑折磨,被迫招認殺死丈夫周笙,這知府也不想想作案動機之類的疑問,簽字畫押,定案收工。在以前謀殺親夫本就是萬惡不赦大罪,何況還是剛結婚的時候謀害,毫無疑問就是一個砍頭的罪名。

徽州歙縣三戒碑的故事,給後人留下三個告誡,你知道嗎

轉眼之間,問斬的日子到了,就在臨刑這一天,三聲炮響後,人頭落地時,意外發生了,那個本應該已經死掉的周笙出現了,他奔跑到法場,抱著屈死的妻子痛哭不已。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新婚當夜,周笙喝多了起來小解,聽到外面有動靜,推門出去發現是幾個朋友正裝幾船茶葉從漁梁發往杭州,朋友要周笙同行,一起去賺這筆可觀的錢。周笙想回家告訴妻子一聲,朋友說“來不及了,船已經起錨了。”

有錢不賺不是周笙的性格,碰巧此時正好有割驢草的王二哥路過,周笙就好請王二哥轉告妻子,自己便下杭州賺錢了。

徽州歙縣三戒碑的故事,給後人留下三個告誡,你知道嗎

誰知所託非人,割驢草的王二哥是個慫塊頭,他在漁梁酒肆裡幾杯酒下肚,早把周笙的託信忘得一乾二淨,到周笙媳婦被砍了頭才想起這事情,但是由此釀成一場悽慘悲劇卻沒有辦法改變了。

和電視劇一樣,事情終因周笙重現而水落石出,王二哥受到了割去舌頭的處罰,知府亦被革職法辦。

人們十分同情黃冤婦,有人在她的墓前豎了一塊碑,上面寫著:

“重利忘義者戒,寄信誤人者戒,酷刑枉殺者戒”

這意味深長的“三戒”,給人們敲響振聾發聵的警鐘。

現在歙縣民間還流傳這麼一句俗語:“喂,你不要寄信割驢草啊!”意思是:託你辦的事,你可不要忘記,以致產生想不到的惡果!

徽州歙縣三戒碑的故事,給後人留下三個告誡,你知道嗎


故事真假不可知道,但是道理大家應該明白了,人生在世,有很多的選擇,見利忘義、言而無信、剛愎自用這樣的人其實還是不少的,編寫這個故事的人可能也是因為其中的哪一件受到了啟發,寫故事教化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