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曉村:憶山東濱海抗日根據地中共魯東南特委

* 本文選自中共日照市委黨史研究室編《日照市革命傳統教育叢書》之《難忘的歲月》。

景曉村:憶山東濱海抗日根據地中共魯東南特委

中共魯東南特委,是在1938年8月,根據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的需要建立的。

1937年底,日本侵略軍佔領濟南。 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率十萬大軍敗走,整個山東很快淪為敵後。 堅持敵後抗戰的重任落在山東黨組織的肩上。在中共山東省委直接領導下,1938年1月1日舉行了徂徠山起義。魯南、魯中、魯西、渤海、膠東等地也在黨的領導下,先後紛紛舉起武裝抗日義旗,很快組織起一二萬人的抗日武裝。有了人民的抗日武裝,怎樣堅持敵後抗戰呢?早在1938年1月徂徠山起義不久,中共中央在給山東省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山東黨“應以發動游擊戰爭與建立游擊區的根據地為中心。”關於山東根據地的發展方向,中央指出:“省委工作的中心應當放在魯中區,開始依靠新泰、萊蕪、泰安、鄒縣的工作基礎,努力向東發展,尤以莒縣、蒙陰等廣大地區為重心。”為貫徹中央這一指示,蘇魯豫皖邊區省委制定了以創建蒙山中樞根據地為中心的《發展和堅持山東遊擊戰爭的戰略計劃》,並得到中央的批准。7月,邊區省委即決定建立中共魯東南特委。山東抗戰的歷史已經證明,省委的這一決定是十分正確和必要的。

我是和劉湧同志一起去魯東南的。 在此之前,我在省委任青年部長。我們先到了莒縣的岳家溝,因為剛從沂水開來並改編不久的2支隊駐在這裡。在岳家溝,我們向2支隊的司令員羅積偉,政委楊昆 、副司令員吳坤等同志傳達了邊區省委關於建立魯東南特委的指示,瞭解了魯東南地區一些情況。不幾天,崔介同志也趕到岳家溝。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中共魯東南特委就在大店正式成立了,時間是1938年8月。特委的成員有我和劉湧、劉居英、李仲林、崔介、楊昆、張崗等。開始,特委的分工是,我任書記,楊昆任組織部長,崔介任統戰部長,劉湧任軍事部長,劉居英、張崗同志主要在國民黨新6師工作,不常在特委。 大約在年底,由於人員變動,特委機關在莒縣桑園得到進一步健全,李仲林接任組織部長,新添了李均任宣傳部長,謝輝任軍事部副部長,張敬堂做職工工作,李紀德負責做青年工作,袁子揚任秘書處主任。 當時特委所轄的魯東南地區,包括諸城、莒縣、日照、贛榆等縣全部和高密膠縣的一部分。

與特委在大店正式成立的同時,2支隊也進行了整編。整編後的2支隊:劉湧同志任司令員,我任政委,楊昆任副政委,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司令部下設參謀處、供給處、軍醫處等。 政治部下設組織科、宣傳科、民運科。2支隊下轄兩個營,由羅積偉、吳坤分任1、2營營長。2支隊是特委領導下魯東南地區的第一支正規部隊,為開闢和建立魯東南根據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委建立後,我們首先分析了魯東南地區敵、友、頑、我各方面的情況。1938年8月的魯東南地區,除膠縣、高密等少數幾個縣城和集鎮為敵人佔領外,大部分地區尚無敵人。縣、區、鄉地方政權還是國民黨的。 國民黨的軍隊主要是高樹勳的新編第6師,駐在莒縣,其他則是各縣新建的游擊隊、保安旅、保安團等等。 他們劃地為營,各自為政,十分混亂。 當時我們黨的組織在魯東南地區還是很薄弱、很分散的,而且很不統一。莒縣是在省委直接領導下,由郭有鄰同志發展了一批黨員,剛剛由特支改建為縣委,其它各縣都沒有縣級組織。日照有範景蘧聯繫的少數黨員,還有東北軍112師地下黨組織領導的個別支部;贛榆縣有幾個黨員,也是由東北軍地下黨領導的;莒北有點零星關係,莒南十字路一帶的張子亮正在擴充軍隊,是由4支隊直接聯繫的。另外,在莒縣國民黨許樹聲部隊裡,也有我們一些黨員。 但是,這些組織是多頭領導,互不聯繫,你不知道我,我不知道你,缺乏統一領導。 黨在整個魯東南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工作和影響還不大。

鑑於上述情況,特委建立以後,首先是統一魯東南地區黨的領導,並著重抓了這麼幾件工作:一個是宣傳,一個是統戰,一個是抗日武裝。 所謂宣傳,主要是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宣傳共產黨、八路軍的政治主張,讓老百姓知道共產黨、八路軍是幹什麼的,擴大我黨,我軍的政治影響。在宣傳工作的基礎上,發展黨員,建立黨的基層組織。特委和2支隊,不論是機關,還是部隊,走到哪裡都要做群眾工作。我們在大店住了二三個月,又到莒北桑園,開闢莒日邊區的工作。我們召開過一些會議,舉辦過幹部訓練班,組織過民運工作隊,專門做群眾工作等等。不久就統一了魯東南地區黨的領導。到1938年底,莒縣、日照,諸城都已建立了縣委,到1939年3月,膠縣、贛榆等建立了工委。1939年春,我們又決定建立莒贛臨邊區工委,以便依託莒縣向南發展。統戰工作,一方面是和國民黨新編第六師高樹勳部的統戰,高部入莒以後,和我們黨的關係還不錯,後來出了些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和地方勢力派搞好統戰,像贛榆的縣長朱愛周、莒縣的縣長許樹聲等等,這些人手下都有我們的地下黨員擔任一些重要職務。當時,在地方上國共合作的一個形式就是動委會,叫民眾抗日動員委員會。拿莒縣來說,從縣到區、鄉的動委會,大都由我們來掌握,區、鄉動委會的指導員不少是由我們黨的幹部來擔任。再一個方面,就是做好地方開明士紳的統戰工作,這方面取得了很好成效。 莒縣的一些士紳為我們做了很多工作。總之,1938年下半年到1939年春,魯東南地區特別是莒縣、贛榆的統戰工作還是很有成績的。武裝建設,這是我們的一項根本建設,槍桿裡面出政權嘛。 在當時來說,你手裡沒有軍隊,誰聽你的! 4支隊6大隊從沂水開到莒縣時,只是四五百人,到了8月就發展到700餘人,不久,又收編了朱信齋部300餘人,編了一個獨立營。後來,又成立了莒縣獨立營。到11月或年底這個時候,2支隊已擁有一千三四百人馬。 這就是一支像樣的隊伍了。 記得諸城縣有一股地主武裝,勢力比較大,在當地胡作非為,殘害百姓。 諸城縣獨立營的一個連,遭他們突然襲擊,全連被消滅。2支隊到達諸城後,摧毀了這股反動武裝的兩個據點,剷除了石頭河的敵偽組織,接著進駐了膠縣重鎮泊裡,曾用土炮轟跑了日本鬼子的汽艇。這些軍事鬥爭的勝利,轟動了諸膠邊區,鼓舞了群眾的鬥志。

1939年春節之後,大約是3月份,省委調動了我的工作,叫我到清河特委任書記,高克亭同志接作魯東南特委書記。 我在魯東南特委雖然只工作了七八個月,但作為創建濱海地區抗日根據地的開端,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景曉村,1917年生,山東濟南人。歷任濟南鄉村師範學校黨支部書記、中共山東省委秘書長、中共魯東南特委第一任書記兼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隊第2支隊政委,中共魯東南特委書記、中共清河特委書記、清河區軍政委員會書記、中共山東渤海區委書記兼渤海軍區政委、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兼調研室主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工業部副部長,第一機械工業部局長、部長助理,第二重型機器廠黨委書記兼廠長、第一機械工業部技術司司長、重型通用局局長,國家農業機械部常務副部長等職。1994年逝世。

(本文屬於公益用途,意在傳播發揚我國的優秀革命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賬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文章中如有錯別字,歡迎指出,我們將積極改正!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