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複雜的“海外關係”: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是海盜頭目……

鄭成功複雜的“海外關係”: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是海盜頭目……

廈門博物館鄭成功像

中華古代的民族英雄,誰也沒有鄭成功這樣複雜的“海外關係”:

鄭成功的父親,有一個名字叫“尼古拉斯•加斯巴德”,這是他的天主教教名。

他會三門外語,精通葡萄牙語、荷蘭語和日語。

他把一個女兒嫁給了生活在澳門的外國人,因此,鄭成功有一個葡萄牙姐夫。

混跡日本期間,他娶了日本女子田川氏為妻。鄭成功因此成為中日混血兒。

因此鄭氏家族是蔣介石家族出現前最為西化的中國政治家家族。鄭芝龍和鄭成功兩代,都和天主教神父來往密切。在荷蘭海牙的博物館中,保留著一封鄭成功寫給荷蘭人的信,信的內容是請荷蘭醫生菲力普•海爾曼斯去為他看病。因為這個大夫十年前就曾給他的父親鄭芝龍看過病,深得鄭氏家族的信任。

鄭成功複雜的“海外關係”: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是海盜頭目……

泉州鄭成功公園

鄭氏家族之所以有如此廣泛的國際背景,起因於鄭芝龍是東亞海洋上最有名的“海盜”。

偷渡和走私,在福建有著非常深厚的傳統。起碼從明朝初年起,福建沿海就活動著為數眾多的海盜。

元代海外貿易非常發達,福建泉州是一個重要的港口。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卻禁絕了海外貿易,甚至禁止漁民下海捕魚,把海島上的居民悉數內遷,“以三日為限,後者死”。

宋元以來,東南沿海人民久已習慣以經營海外貿易為生,禁海令一下,生機勃勃的沿海經濟遭遇到毀滅性打擊。於是,福建人不甘坐以待斃,或者偷渡異國,或者持械為盜,或者進行走私。

“向外自謀發展的動力於焉形成,越到後來越成為滾滾洪流,並結成足以與朝廷相抗衡的龐大的民間武裝勢力。”(湯錦臺著《大航海時代的臺灣》)

那個時代,“海盜”和“商人”實際上經常合二為一,他們“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盜”。([明]謝傑著《虔臺倭纂》)一旦有通商的可能,海盜們就會捲起骷髏旗,把刀槍藏到甲板下面,堆起滿面笑容,和和氣氣地賺錢。只有實在走投無路時,才靠搶劫度日。而一個規規矩矩的商人想要經營遠洋貿易,他會發現他必須得武裝成半個海盜。因為遠洋通商實際上就是武裝走私,東亞的這片海上,危機重重,沒有武力做後盾,他的船隊隨時可能葬身大海。

鄭成功複雜的“海外關係”: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是海盜頭目……

廈門鼓浪嶼鄭成功雕像

海上的競爭如此激烈,是因為當日的海上貿易,利潤實在驚人。以當時貿易的大宗生絲為例,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城日誌》天啟五年(1625)四月六日條載:“生絲(從前一擔賣八十兩,其後賣至八十五或九十至九十五兩,是很高的價格)現在中國躍至一百十五兩,日本人去年以二百六十兩買進。”

一般估計,當日海上大宗輸日商品——生絲,其利潤率為百分之一百四十,牛尾藥的利潤率最高,達百分之四百五十以上,錦緞獲利最低,也有百分之九十。據此分析,當時海上貿易,利潤率約為百分之一百五十。所以,如果有機會正常貿易,做商人遠比做海盜收益更豐。

所以當海盜,或者說遠洋貿易商,幾乎是福建省內很多男性非常羨慕的職業。

鄭芝龍是福建南安人。出身小官吏家庭。他從小“性情逸蕩,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生就一副江湖性格。受這個地區闖蕩海外傳統的影響,年僅十八歲時,鄭芝龍即離家出走,浪跡於澳門、日本、菲律賓。

那時候世界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了,西方殖民者已經來到了東亞。來到菲律賓的馬尼拉,那是葡萄牙語的殖民地,他在那做過鞋匠,當過廚子,成了天主教徒。學會了葡萄牙語和荷蘭語。

後來他順理成章地積累了資本,成了海盜。因為狡猾豪雄,鄭芝龍混跡海上十餘年,成為東南海面上令人聞風喪膽的海盜頭目,兼東南沿海最大的國際貿易商。他擁有上百隻大商船,還擁有數萬人的私人武裝,其他經營海外貿易的中國人都得向他交保護費。

作者簡介:張宏傑,男,蒙古族,1972年4月出生於遼寧,201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歷史學博士,師從葛劍雄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後,合作導師為秦暉教授。現就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

出版《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專著近20部,並有多部作品在港臺及海外出版。曾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遼寧文學獎”等,2006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之“年度散文家獎”提名。大型紀錄片《楚國八百年》(CCTV1、9及湖北衛視2013年3月同步播出)總撰稿。2013年6月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系列節目,收視率創年度最高。

曾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地做過多場學術講座。

2018年4月,張宏傑應邀出席在海南博鰲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並發表以“貴族精神”為主題的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