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但仍然有很多地方不敢踏足,甚至对其无可奈何。比如一座在红灰蓝色之间不断切换变色的咸水湖,更难以置信的是,常饮湖水不仅会导致中毒失明,还会石化且千年不腐。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大约3000万年前,非洲与印度洋两大板块相互挤压以致地幔物质上升撕裂地壳,形成地球陆地上最大的断裂带:东非大裂谷。5800公里长的裂带也诞生了大量湖泊,其中坦桑尼亚的纳特龙湖,因暗红色湖水富含矿物剧毒而被别称“冥湖”。

地幔物质在地表覆盖,导致纳特龙湖床以火山岩、石灰岩以及霞石等流纹气泡岩为主,在经年累月的风化和水蚀后,气泡岩中的矿物质被大量溶解在水中。这也是纳特龙湖地区不缺水,周边却并不宜居的主要原因。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雨季时,纳特龙湖以肯尼亚的埃瓦索恩吉罗河为主要水源,湖水中的矿物元素被稀释,阳光下以蓝、绿为主色调;旱季水位急剧降低,仅依赖周边少量温泉口汇聚而来的矿物水,湖水矿物比例迅速提升,远观则会变成暗红色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换句话说,纳特龙湖的湖水矿物性质极不稳定,连带水温与湖区生物的数量都在不断变化,夏季水位最深不足3米,水温最高可达到60℃。如果是旱季抵达坦桑尼亚纳特龙湖,会发现周边不仅没有花鸟鱼虫,连植被都奄奄一息。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科学家们曾经检测过,纳特龙湖水中含有大量天然化合物泡碱,这使得湖水pH值巅峰期可达12,湖床含碱度甚至超过氨,超高碱性不仅有剧毒可致失明,对人类和动物的皮肤也有极强的灼烧作用,但湖中生活的火烈鸟却并不惧怕。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原来,纳特龙湖虽说是盐碱湖,但大量火烈鸟的排泄物在矿物质的刺激下衍生出蓝细菌(造氧核生物),光合作用后又导致蓝绿红三种螺旋藻疯长,长期食用这些水藻的火烈鸟早已生出抗体,因而并不惧怕强碱水的灼伤。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但人类常饮湖水却容易中毒失明,且数十公里范围内的地下水早已被污染,纳特龙湖得以远离人类完好保存,最近的土著部落也在120公里外。在他们眼里,盐碱湖被冠以图腾般的重要含义,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在湖边载歌载舞。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20世纪初,坦桑尼亚政府准备设立大裂谷国家公园时,意外发现纳特龙湖因“误杀”过百人而被称为“冥湖”,因而对湖区发起深入勘测,从而揭开“冥湖”之称的真正原因:在湖区内的动物遗骸上,会包裹一层结晶状物质。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在正常认知中,碱性水很难在动物皮肤和毛发上结成晶体,但纳特龙湖却很不一样,高温蒸发后的浓缩碱水和水中的藻类被鸟等动物食用后,与体内微量的钙和镁产生作用,最终在体内形成足以致命的碳酸钠结晶。

当碳酸钠结晶足够多的时候,这些动物就好像被石化一样无法动弹,最后以原来的姿势死去。为什么毛发和皮肤上也有结晶呢?其实外面这一层并不是纯碱碳酸钠,而是湖水中的白色盐晶,经湖水反复浸湿风干而成

会变色的咸水湖:常饮湖水会中毒失明,尸骨石化千年不腐

​这个发现其实并没那么令人振奋,换个角度来说,纳特龙湖周边生活的所有动物都会有被石化死亡的一天,且尸骨石化后千年不会腐烂,直至风化为尘。好在碳酸钠的形成量需要一定时间,目前仅有少量动物出现石化现象。这也是坦桑尼亚一直寻求开发纳特龙湖,却至今没有完善方案的主要因素,如今沦为欧美游客在非洲必去的冒险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