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地球的瞭解也越來越深入,但仍然有很多地方不敢踏足,甚至對其無可奈何。比如一座在紅灰藍色之間不斷切換變色的鹹水湖,更難以置信的是,常飲湖水不僅會導致中毒失明,還會石化且千年不腐。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大約3000萬年前,非洲與印度洋兩大板塊相互擠壓以致地幔物質上升撕裂地殼,形成地球陸地上最大的斷裂帶:東非大裂谷。5800公里長的裂帶也誕生了大量湖泊,其中坦桑尼亞的納特龍湖,因暗紅色湖水富含礦物劇毒而被別稱“冥湖”。

地幔物質在地表覆蓋,導致納特龍湖床以火山岩、石灰岩以及霞石等流紋氣泡巖為主,在經年累月的風化和水蝕後,氣泡巖中的礦物質被大量溶解在水中。這也是納特龍湖地區不缺水,周邊卻並不宜居的主要原因。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雨季時,納特龍湖以肯尼亞的埃瓦索恩吉羅河為主要水源,湖水中的礦物元素被稀釋,陽光下以藍、綠為主色調;旱季水位急劇降低,僅依賴周邊少量溫泉口匯聚而來的礦物水,湖水礦物比例迅速提升,遠觀則會變成暗紅色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換句話說,納特龍湖的湖水礦物性質極不穩定,連帶水溫與湖區生物的數量都在不斷變化,夏季水位最深不足3米,水溫最高可達到60℃。如果是旱季抵達坦桑尼亞納特龍湖,會發現周邊不僅沒有花鳥魚蟲,連植被都奄奄一息。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科學家們曾經檢測過,納特龍湖水中含有大量天然化合物泡鹼,這使得湖水pH值巔峰期可達12,湖床含鹼度甚至超過氨,超高鹼性不僅有劇毒可致失明,對人類和動物的皮膚也有極強的灼燒作用,但湖中生活的火烈鳥卻並不懼怕。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原來,納特龍湖雖說是鹽鹼湖,但大量火烈鳥的排洩物在礦物質的刺激下衍生出藍細菌(造氧核生物),光合作用後又導致藍綠紅三種螺旋藻瘋長,長期食用這些水藻的火烈鳥早已生出抗體,因而並不懼怕強鹼水的灼傷。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但人類常飲湖水卻容易中毒失明,且數十公里範圍內的地下水早已被汙染,納特龍湖得以遠離人類完好保存,最近的土著部落也在120公里外。在他們眼裡,鹽鹼湖被冠以圖騰般的重要含義,每逢重大節日都會在湖邊載歌載舞。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20世紀初,坦桑尼亞政府準備設立大裂谷國家公園時,意外發現納特龍湖因“誤殺”過百人而被稱為“冥湖”,因而對湖區發起深入勘測,從而揭開“冥湖”之稱的真正原因:在湖區內的動物遺骸上,會包裹一層結晶狀物質。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在正常認知中,鹼性水很難在動物皮膚和毛髮上結成晶體,但納特龍湖卻很不一樣,高溫蒸發後的濃縮鹼水和水中的藻類被鳥等動物食用後,與體內微量的鈣和鎂產生作用,最終在體內形成足以致命的碳酸鈉結晶。

當碳酸鈉結晶足夠多的時候,這些動物就好像被石化一樣無法動彈,最後以原來的姿勢死去。為什麼毛髮和皮膚上也有結晶呢?其實外面這一層並不是純鹼碳酸鈉,而是湖水中的白色鹽晶,經湖水反覆浸溼風乾而成

會變色的鹹水湖:常飲湖水會中毒失明,屍骨石化千年不腐

​這個發現其實並沒那麼令人振奮,換個角度來說,納特龍湖周邊生活的所有動物都會有被石化死亡的一天,且屍骨石化後千年不會腐爛,直至風化為塵。好在碳酸鈉的形成量需要一定時間,目前僅有少量動物出現石化現象。這也是坦桑尼亞一直尋求開發納特龍湖,卻至今沒有完善方案的主要因素,如今淪為歐美遊客在非洲必去的冒險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