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红楼梦》与高启“梅花诗”的关联

文学作品并非凭空产生的。很多时候,作家们在创作的时候,会因为对前人作品的喜爱和学习,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对前人作品进行借鉴。当然,这种借鉴并非原文照搬,更不是抄袭,而是作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巧妙吸取前人创作的精髓,然后再运用自身匠心进行巧妙创作的一种方法。曹雪芹《红楼梦》对高适“梅花诗”的巧妙借鉴便是如此。

曹雪芹《红楼梦》是清朝时期成书的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高启,字季迪,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是“吴中四杰”之一。他一生所作咏梅诗数量多,且较为耐人寻味,因此曾被世人称作“高梅花”,而其创作出的《梅花九首》飘逸绝群,句锻字炼,首首读来都有孤独高傲而无凄凉抑郁、怜梅惜梅却不神伤心碎的特点,堪称其众多咏梅诗中的上乘之作。

曹雪芹《红楼梦》与高启“梅花诗”的关联

通过细读并比较《红楼梦》和《梅花九首》,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红楼梦》中的多次诗词创作以及诗化意象,似都是从《梅花九首》度脱或者受其启发而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楼梦》中的一些诗词佳句是从高启《梅花九首》化用而来。

1、“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是从“雪满山中高士卧,月中林下美人来”直接度脱而来。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为了开导宝玉醒悟,特意为安排十二个歌姬为其演奏《红楼梦》十二支,《红楼梦引子》之后的第一首便是《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方今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而高启的《梅花九首》第一首: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贾宝玉曲中的“金玉良缘”指代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木石前盟”指代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山中高士晶莹雪”代指薛宝钗,“世外仙姝寂寞林”指代林黛玉。而比较高启《梅花九首》中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后可以发现,单从字面意思来看,便可感受到“山中高士晶莹雪”与“雪满山中高士卧”的表层关联。

曹雪芹《红楼梦》与高启“梅花诗”的关联

谐音双关是《红楼梦》比较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如甄士隐(谐音“真事隐”),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千红一窟(谐音“千红一哭”)万艳同杯(谐音“万艳同悲”)等等,而薛家之“雪”也并非在文中第一次出现,如在《红楼梦》第四回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便是明确用“雪”谐“薛”。 “高士”多指品行高尚之人、志趣出俗之隐士,而雪之洁白阴冷与薛宝钗“冷香”之性格,也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暗合。又第四十回中说薛宝钗的居所蘅芜苑栽种着奇草仙藤,冷郁苍翠,房屋内,陈设简单,十分素净,恰如雪洞一般。可见,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刻画以及后来对薛宝钗居室的描写,皆可找到《梅花九首》中的这句“雪满山中高士卧”的影子,所以,可以确定,“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是从“雪满山中高士卧”一句直接化用而来。而“月中林下美人来”与“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暗合程度虽在字面上不如前句,但是“夜月林下,美人独居”之幽冷绝美与“世外仙姝,林下寂寞”之清冷孤独,在审美趣味上确也有异曲同工之处。虽非直接化用,但也算是深层取用。

2、“月窟仙人缝缟袂”化用自“缟袂相逢半是仙”。

在《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大观园众人诗咏白海棠,林黛玉曾有诗:“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而在高启的《梅花九首》中也有句:“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白海棠高洁脱俗,而梅花孤高出尘,这两句诗均用“仙人”和“缟袂”的意象来分别形容白海棠和白梅花,这是十分恰当的。“缟袂”指白色的衣服,亦可借喻白色的花,用“缟袂”来写梅花,并非高启的独创,在高启之前,苏轼就曾在《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诗》中写道:“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而通过仔细比较之后,不难发现,三句诗极为相近,可以推测,“月窟仙人缝缟袂”应是由高启的“缟袂相逢半是仙”和苏轼的“月黑林间逢缟袂”两句糅合化用而来。

当然,曹雪芹并非盲目照搬引用,他在继承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他把“逢”变为“缝”,不仅在诗境上更具动感,同时也使得诗句更具张力。

曹雪芹《红楼梦》与高启“梅花诗”的关联

《咏白海棠》是大观园众姐妹所作,其诗昭示着书中人物的命运,而在林黛玉的这首海棠诗中,庚辰双行夹批曾云:“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可见此诗也是处处预示着林黛玉的命运走向。苏轼和高启的这两句诗均用了“逢”字,而曹雪芹改“逢”为“缝”,意思由高启的“穿着白衣的多是仙人”变为“月宫里的仙人独自缝制白衣”,可以想见,作者是在有意暗示林黛玉的夭亡,加深诗句的意味。

二、《红楼梦》中的一些诗句意象的运用受到了高启《梅花九首》的启发。

1、《红楼梦》多次用“玉”来写白海棠,应是受了高启《梅花九首》中“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的启发。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众人诗咏白海棠,贾探春有:“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贾宝玉有“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林黛玉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史湘云有:“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四人都不约而同用玉来形容白海棠之冰清玉洁,想必是受到了高启“玉为魂”的启发。

2、《红楼梦》多次提到梅花出自蓬莱瑶台,应是受了高启《梅花九首》“琼姿只合在瑶台”的启发。

瑶台为神仙居住之所,是高洁出尘之所在,而梅花品性高洁脱俗,高启认为其品性只有产自瑶台仙境才能合理。据考证,在高启之前,并无文人明确提到梅花出自瑶台,而在《红楼梦》第五十回中,李纹写梅花有句:“偷下瑶池脱旧胎。”薛宝琴有句:“前身定是瑶台种”而贾宝玉在《访妙玉乞红梅》中也有句:“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言语之间可以看出,曹雪芹对梅花出自瑶台这一“事实”是深信不疑且经常使用的。所以,《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的梅花出自蓬莱瑶台,应是继承了高启“梅花应出自瑶台”的说法。

曹雪芹《红楼梦》与高启“梅花诗”的关联

3、高启《梅花九首》“月明林下美人来”似与林黛玉之“林”有着一定关联。由前文可知,《红楼梦》中的曲辞:“空对着,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分别代指薛宝钗和林黛玉,而“山中高士晶莹雪”是出自《梅花九首》的“雪满山中高士卧”,而后句的而“世外仙姝寂寞林”与“月明林下美人来”无论在意境、意象还是形象上也都似很大程度的关联。笔者猜测:林黛玉之姓“林”应是受到了“月明林下”的启发。

4、潇湘馆之“竹”“苍苔”似也是受了高启《梅花九首》中“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的启发。而“春掩残香漠漠苔”也似与林黛玉之死亡时间有着某种程度的暗合。在一百二十回本中,正月十七日王夫人知其兄王子腾在进京路上没了,接下是二月贾政要去外地赴任,紧接着便是掉包计,贾宝玉和薛宝钗完婚,而林黛玉在当日殒命。所以,林黛玉的死亡日期应为二三月份,正是“春掩残香漠漠苔”这一景致得以出现的时期。

曹雪芹《红楼梦》与高启“梅花诗”的关联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红楼梦》与高启的《梅花九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可能其中的一些推测因缺乏确凿证据而无法确论,但是,据《红楼梦》书中以及曹雪芹本人的一些其他诗作中,不难看出,曹雪芹生前应是十分喜爱并推崇高启的《梅花九首》等诗文的。《红楼梦》与高启的《梅花九首》有着强烈的继承和被继承关系。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

2、 高启:《高启大全集》世界书局1981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