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儿死于仲秋,自亡于春节,痛著《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楔子”里,天才作家曹雪芹以充分的自负,表达了对“世乏知音”感慨。

曹雪芹:儿死于仲秋,自亡于春节,痛著《红楼梦》

白驹过隙,光阴荏苒,二百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恍然流逝,《红楼梦》已经成为“世界”名著,《红楼梦》的研究也随之成为世界性的“显学”。不过,我们对创建这部天才巨著的天才作家的了解,却少得可怜。我们只知道,他是康熙皇帝亲信曹寅的孙子,在江南有过数年的富足生活,在北京不少地方留下过足迹,最后来到北京西山的寿安山下,完成了他的传世巨著《红楼梦》。

这是一个笼统而模糊的,象逆光照片一样的人物剪影,除此之外,在专家的著作中,我们不能对他有更多地了解。但是,要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而对他本人仅这一点了解,似乎是太显浅薄了。

然而,了解作家的生活经历,走进他的心灵世界,不仅意味着“读其书,欲知其为人”的常规心态,更重要的,这是一条通向明了《红楼梦》真谛的基点所在。

曹雪芹:儿死于仲秋,自亡于春节,痛著《红楼梦》

如徐庶之待诸葛,奉其为凤凰一样,曹雪芹在朋友的眼里,如同独立于鸡群中的野鹤,他学识广博、学问精纯,令人高山仰止。但是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曹雪芹并不是一个“闻人”,尽管在他死后的三四十年里,《红楼梦》风靡全国,士大夫“家置一本”,以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惘然”。

曹雪芹有着为数不多的朋友,他们留下了关于雪芹的“片语只言”,成为我们今天了解他的宝贵资料。雪芹生活的寿安山、香山一带流传下来的一些关于曹雪芹、红楼梦的口碑资料;还有《红楼梦》作品本身,以及其中的友人“批评”,都是我们了解作者的珍贵材料。但是当我们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去微观,然后,把几个方面的材料统一观照,用宏观的、系统概括的高度去审视、去描绘这位伟大作家的“画像”,就会发现他留给我们的印象,绝对不是“剪影”般的单薄。

曹雪芹:儿死于仲秋,自亡于春节,痛著《红楼梦》

曹雪芹是个遗腹子,他的父亲曹颙去世六个月后,雪芹方才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祖母李氏和叔叔曹頫为他取名为“霑”。在秦淮风月的南京,曹霑度过了十三个春秋。在这里,他接受了严格的私塾教育;在这里,他真切地感受江南的风情;在这里,他阅读了爷爷留下的各种书籍:小说、杂剧、诗文集等等;在这里,他接触到各种民间技艺……

秦淮河边的十三年,给少年雪芹的一生打下了深深的痕迹,为他的一生奠定了一个基调:一个富丽华贵的色彩基调。当他的人生失意时,正是这样的基调,让他既保持着贵族的尊严,又承受着人生的痛苦磨砺。

曹雪芹:儿死于仲秋,自亡于春节,痛著《红楼梦》

地覆天翻般地的事情发生在雍正五年,因为叔叔曹頫在江宁织造任上的亏空,加上为官行事不合皇帝心意,曹家被皇帝抄了家。十三岁的雪芹跟着祖母、叔叔回到了北京,居住在皇帝分给的崇文门外十七间半房里。

虽然,曹家无可避免地没落了,但在京城还是有不少阔亲戚,表哥福彭是铁帽子王,又是皇帝的亲信;三叔曹欣在内务府任职,颇受信赖;表叔昌龄以进士官翰林院侍讲学士;皇帝的弟弟怡亲王允祥素来对曹家不错。因此,虽然叔叔曹頫带罪受罚,小雪芹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福彭、福鼐家的藏书使他着迷,有不少书是爷爷曹寅的,也有不少是自己从未看过的。

三四年一晃而过,雪芹已经十六岁了。十六岁是“成丁”的年龄,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使标志着他们已经成年,意味着自此以后,就可以谋取差事和结婚生子了。从档案材料分析,十六岁后的雪芹在平郡王府“行走”过。清代“行走”一词,意味着在其他部门兼任职务。这时雪芹的表哥正在皇上的栽培下,正负责管理旗务和宗人府事务。这是极其重要的职务,除需要自己的下属配合外,他还需要幕僚机构的辅佐,雪芹在平郡王府也许就是在这个机构里担任一些事物。

曹雪芹:儿死于仲秋,自亡于春节,痛著《红楼梦》

我们不知道,这个职务他干了多行长时间,但是,这一段经历对青年雪芹来说,无疑是个历练。在这里,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探讨,对诗文歌赋的研究和交流,对戏曲小说的喜爱和欣赏,都为他写作《风月宝鉴》创造了条件。《风月宝鉴》是雪芹早期的一部作品,大概作于雍正末乾隆初,此时的雪芹年龄只在二十岁上下,其目的在于“戒妄动风月之情”,是和当时社会上流传的才子佳人幽会私奔的低劣小说唱反调的。堂弟“棠村”是曹頫的儿子,是雪芹从小的玩伴,他就是这《风月宝鉴》的第一个读者,并为小说题写了序文。

就在《风月宝鉴》完成的时候,凭着平郡王府内亲的名分,雪芹被委任作了一名侍卫,雪芹的文武双全在他的那个圈子里是出了名的。不过,他的这个侍卫,并不像爷爷曹寅当年能够在皇帝面前侍候,应该属于外围的那种。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做了侍卫,跟着皇上巡行的机会还是不少的。也因此,他能够进入到到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等各皇家园林和行宫里去。在皇家的园林里,他欣赏和体验了中国皇家的恢宏气势以及深邃精妙的造园手法,他还了解到皇帝出巡时严格的礼仪与卫护。后来写作《红楼梦》,其间对大观园、元妃省亲、祭祀礼仪之所以能够顺手拈来,自然幻化,皆得益于此段经历。

曹雪芹:儿死于仲秋,自亡于春节,痛著《红楼梦》

就在他“安分”地当着侍卫的时候,宫中的一件大案深深影响到他,促使他对人生进行新的考虑,这就是乾隆四年,乾隆皇帝下旨处理的“诸宗室阿附庄亲王案”。庄亲王允禄是乾隆帝的十四叔,早年曾教授弘历火器,很受雍正皇帝的信赖,和乾隆的关系也很好,雍正逝世前曾委辅政乾隆。允禄由于有着和皇帝的亲近关系和他在朝中的重要位置,使得一些年轻的宗族子弟依附在他的身边,这些人中有前废太子之子、时任理亲王的弘皙、怡贤亲王之子弘昌、弘皎等。

他们的活动不过宴饮、射猎、听戏、赋诗而已。乾隆皇帝很忌讳这一点。他认为,一旦朝夕相处,难免利益攸关从而结党营私。在审案中,又得知弘皙竟在家中仿照内务府七司设立相关机构。为了杀鸡骇猴,彻底断绝弘皙的一切不现实的想法,乾隆下旨将弘皙圈禁在景山东果园中,其他人等各有处分。

宗室阿附庄亲王案是经过表哥福彭经手的,雪芹自然知道内中原委,事情的前因后果引起了雪芹的深思,他由此想到曹家的兴衰,想到人生的无常,想到人生的价值,“世人都晓神仙后,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末了。”世间诸事,不过红楼一梦尔。因此,乾隆四年案的价值,与其说为乾隆初年的政治活动增添了一点色彩,不如说他给雪芹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这一年,曹雪芹只有二十四岁,向他这样年龄的男人都在想象修身齐家、建功立业的时候,北京城里的雪芹却在思考人生了。

曹雪芹:儿死于仲秋,自亡于春节,痛著《红楼梦》

就雪芹的性格而言,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嗜酒、善谈吐、风雅游戏、才识过人、性情高傲,这本不应该是他这样的人、这样的年龄应该思考的问题,可他偏偏已经去这样思考了,这也许与自己切身的生活感受与涉猎过广、思考太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吧。

这种思考促使雪芹对《风月宝鉴》进行修正和升华,这就是后来《红楼梦》形成的缘起,到乾隆八年他就开始动笔实施这一伟大的写作计划,其后他的工作从皇帝侍卫转到培养宗族子弟的右翼宗学,又从右翼宗学来到寿安山下的正白旗,不管他走到哪里,《红楼梦》的写作与整理从未间断。历经十年辛苦,五次删减,成就了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因以大荒山青埂峰下五彩顽石的世间历练为线索,又名《石头记》。“字字看来皆是学,十年辛苦不寻常。”

任何人,生下来并不是前生注定他就是一颗叛逆的种子,曹雪芹也一样。他像许多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样,有着或伴君左右运筹帷幄,或驰骋疆场安邦治国的理想,但是在经历了众多的人生角色变换之后,随着他满腔的热血却报国无门,满腹的才华却无处施展,在他锋芒外露的个性与社会的不断抵触、碰撞中;在他人生理想的逐步幻灭过程中,他深深感受到了世情冷暖、人世无常以及这种人生的起伏跌宕、情感的大起大落对他敏感神经的摧残。而作家感受最为真切的,是体尝了来自内心的精神的痛楚。

曹雪芹:儿死于仲秋,自亡于春节,痛著《红楼梦》

甲戌本“楔子”中的“无才可去补苍天”,是他直抒胸臆的悲郁叹息,也是他一生的惭恨!挚友敦诚《佩刀质酒歌》的诗句“欲耕何曾买健犊,杀贼何以临边疆”更映证了这一点。如果说家世奠定了他华丽而高贵的生命基调,那么这种经历与个性的冲撞,则确定了他人生画卷注定是悲郁而苍凉的主调。他对社会有了深刻的反思;对人生有了透彻的参悟。

这是一个天才作家的参悟。当他在乾隆十五年左右来到西山定居之后,他的心已经平静了下来。他在这里潜心著书,修改书稿,游历山川,走访古寺名僧。虽然生活清贫,却心有所托,其乐融融。但人毕竟是人,参透并不等于放下,曹雪芹是个感情极为丰富、细腻和敏感的人,他在西山也是生活在凡世间。乾隆十八年左右他原配妻子去世,给他留下了幼小的儿子,这种生活的变故,让他对“杯中之物”产生了更深的贪恋。本来,“痛饮酒苦吟离骚”被作为名士风流,他这样的大才子与酒自然有不解之缘,而雪芹的痛饮里边,却有着更多的苦涩和解脱,“茶是吊诗钩,酒是扫愁帚”嘛!

曹雪芹:儿死于仲秋,自亡于春节,痛著《红楼梦》

更大的情感打击,来自儿子的夭亡。虽然雪芹在乾隆二十四年左右的江南之行后,又有了一房续弦的妻子,在情感上有所依慰,但儿子毕竟是他的全部希望与寄托。天不悯才,就在乾隆二十八年的中秋日,万家团圆之时,曹雪芹却痛失爱子。这个打击是无以复加的致命打击。在昏无天日的挣扎中,曹雪芹走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几个月,终于乾隆二十八年的除夕夜,离开了这个令他已不愿再留下一颗眼泪的世界。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落红尘若许年。其实文学巨星的一生,是平凡、痛苦、短暂的一生。从最初理想的不可及,到后来对人生“万境归空”的彻悟,一切都是苦难造就的。如果可以选择,让生命可以不这么多难多折,他也许会有另外的运数。但他天生似乎就是为了成就这部巨著而来的,他所走过的48个年轮,承担着用生命感悟,用感悟著述,用巨著传世的使命。

伟大的作家是痛苦的,他用它所经历的全部的遭遇、以及生命的全部苦痛去写就一部《红楼梦》;伟大的作家是不朽的,他的传世的巨著在人们的心中铸起了一道永远的,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