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一個英國人開創的貴州石門坎繁盛時代


石門坎位於貴州威寧和雲南昭通交界處。打開1920年石門坎的照片,你會發現,90多年前的石門坎如此繁榮和美麗:歐式的建築群是村民們的公共場所,大型運動場與游泳池曾容納全國一百個運動隊。

在上個世紀的前半期,石門坎是苗族文字的發源地;"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區。"是雲貴川交界地區的教育中心、科技推廣中心、苗族文化的傳播中心、戰時災民自救中心、麻風病等地方病的救助中心,還是足球之鄉。

在90年前,如果你從國外寄信到石門坎,寫上"中國石門坎",郵差就能將你的信件準確的送達。石門坎如此出名,因為一個叫柏格理的英國人開創了石門坎的繁盛時代。這位英國人叫柏格理,他來到石門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辦教堂和學校。

接下來通過改變苗民的生活開始,成立了實業推广部。當時的推廣成果直到今天還影響著石門坎人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例如建灶升火。在柏格理來之前,苗人升火做飯是三塊石頭壘成灶,這樣既浪費木材又汙染環境,柏格理挖土建灶,既省材又清潔,至今石門坎人還普遍使用柏格理式的土灶。

1905年,柏格理動員信教的人出力出錢,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首先建起了教堂和學校,教苗人講漢語,掃文盲,學數數,學算術。柏格理則跟當地的苗人學苗語。最大的學生46歲,最小的學生8歲。學校建立之初,學生們不但享受免費的教育,貧困的學生還可以得到賑濟鹽。


在柏格理之前,苗族人一般是15歲結婚,並且婚姻半徑小,近親結婚比較嚴重。柏格理要求信徒和他的學生,男婚不低於20歲,女婚不低於18歲。雙方要自由戀愛、自願才能結婚,並且要在教會辦理結婚手續才能結婚。

舉行結婚儀式時,男女雙方都要通讀苗語識字課本。規定近親不能結婚,原來苗族只有姓而無字輩,柏格理號召用字輩,這樣就容易搞清是否是近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