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如何实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开始酝酿和发酵,全球经济正处在调整、创新和重塑的关键时期,这对全球制造业来讲,无疑是一次重大机遇。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如何在新形势下抢占先机,实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发展实体经济和坚持自主创新。

实体经济打牢国民经济的根基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制造业又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当前,我国在发展制造业的进程中,依旧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发展成本的增加,制造业的回报率和增长率逐步放缓,加之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致使不少企业纷纷投身金融、互联网等回报周期短、回报率高的虚拟经济领域。

不可否认,“脱实向虚”在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利润和甜头,但是从长久来看,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无法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历史上欧美国家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就是经济发展高度金融化、虚拟化和空心化的结果。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一国经济只有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上,才能保证社会财富的有效良性积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同时,实体经济提供的大量就业机会,也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业强则经济强。”当今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必须要坚定发展实体经济,打牢国民经济的根基。而作为实体经济主战场的制造业,更要坚定信心,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机遇,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自主创新强化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要求,振兴实体经济,离不开核心技术的支撑。“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

中国素有“世界工厂”的称号,但在全球制造业最大体量的背后,不乏低端、粗放、劳动密集的弊端。借助资源和人口红利,中国制造尽管风靡全球,但同时也被打下了“廉价低质”的烙印,这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竞争中没有核心竞争力并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中国企业只能依靠价格优势赚取微薄的利润。

究其背后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造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明显的问题。在过去的工业2.0、3.0时代,中国在国际市场中一直扮演“跟随者”的角色,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度较高,缺乏完全自主的科技创造。

如今,全球经济迎来转型变革新机遇,外部环境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避免中国制造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在新一轮竞争中变“跟随者”为“引领者”,掌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

学习标杆企业助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格力电器是“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提出者,也是践行者。在坚守实体经济和坚持自主创新方面,格力电器有着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董明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格力电器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涉足房地产和金融领域。值得玩味的是,格力的发展并未因此“掉队”,反而节节攀升,3年间增长近1000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数据显示,格力2018年总营收达到2000.24亿元,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净资产收益率居上榜中国公司首位,生动体现了实体经济的活力与韧劲。

从格力公开的年度数据测算,2012年到2018年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12956亿,净利润1293.7亿,纳税1123.76亿,这三项数据分别是过去21年的2.5倍、5.6倍和4.1倍。

亮眼的经营数据背后是格力电器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带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格力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在平台、经费、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创造了24项“国际领先”技术,在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排行榜中,格力电器排名全国第六,家电行业第一。

笔者认为,企业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要跟紧时代、引领时代,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改革和创造。关于第一点,格力电器的行业地位已经作出印证,而格力全球首创的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则为第二点做了注释。从“用电剩一半”的多联机技术、磁悬浮离心机技术到光伏空调技术,格力的科技创新不仅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实现自主发展,也让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得到了认可和青睐。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是格力的发展愿景,也是中国制造的美好愿望。笔者认为,在全球新的机遇和挑战下,中国企业有魄力提出这一目标,也应当有决心和信心去实现这一目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书写更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