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我的高中母校小董中學坐落在欽州市欽北區小董鎮,小董鎮是欽北區的中心鎮。小董中學始建於清光緒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由小董吉水村鄉紳方鳳元倡議,民族英雄馮子材大力贊助,地方群眾集資興建而成。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沿著進入小董中學的小街道來到小董中學的南門,映入眼簾的是“欽州市小董中學”七個大字,左右兩邊是一副對聯。從南門進去,左邊是保安室,南門往前走是清朝留下的老房子,有副刻著的對聯,分別是:銅柱功勳地,魚龍變化時,銅魚書院。很多校友和畢業生都會在此拍照留念,因此這裡也是千萬董中學子回憶青春的地方。從這裡進去正中間有一面大鏡子,鏡子後面寫有: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健體,學會共處。鏡子的兩邊是乒乓球檯,這裡是乒乓球愛好者的地方,初中的、高中的,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有學生在這裡打乒乓球。再往前走,兩邊是小賣部,小賣部一般都是有關係的人才能租得到的,小賣部一般都是賣零食,上課時間不準出校門,所以小賣部的生意不錯,小賣部每天早上也買粥,方便麵等,我上高中的時候是五毛錢一碗豬肉粥,現在估計幾塊錢一碗了。右邊小賣部後面(短的那一面)有一塊小黑板,上面都會用毛筆字寫各種各樣的通知,方便學生和教師等知道,右邊小賣部的後面(長的那一面)會貼有現有的教師職工的各種崗位和頭像,供學生和校友、教師、學生家長觀看。小賣部再上來是一塊水泥板空地,兩邊都會掛著各種報紙和各種通知,就像公交車站的站牌廣告一樣,現在好像拆了一邊了。再往前走是老房子,兩邊的老房子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估計是擺董中的歷史吧,現在忘記了,還有一個鐘。再往前就是辦公樓,這也是老房子,校長辦公室,各年級教師開會的地方就在辦公樓,黨支部、護旗隊、文學社、學生會、廣播站、政務處都在辦公樓。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小董中學的廣播一般是早上起來、中午吃飯、午休起來、晚上吃飯的時候廣播的,廣播收入一般都是靠廣播,高中時候是五毛錢點一首歌,現在不知道是多少了。小董中學的廣播站是“董中之聲”的校園廣播站,為廣大的師生服務,形成了團結友愛的集體。銅魚文學社成立於1990年春季,現有校內月刊《銅魚報》和開展輔助校園的各類活動等。小董中學的學生會創建於1982年,在校領導、校團委、各屆學生會幹部的努力下,為校園的建設和管理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辦公樓的兩邊是世紀樓和實驗樓,世紀樓是高中部的。2019年董中的欽北區考生最低錄取分數線是440分,欽州市非欽北區的考生最低錄取分數線是470分。記得我初三考了515分,在新棠鎮中排名前三十名左右,新棠鎮中才三個考上欽州二中的,當時欽州二中的分數線好像是565分。我被分在177班,雖然被分到A1班,但是班裡有很多考上一中二中分數線的,他們都有獎學金。高中三年都是這個班,我高一高二就是在世紀樓學習度過的,高一在二樓東邊的第一間教室,高二在五樓最西邊的教室,世紀樓有五層,第二到第五層每層都有廁所。世紀樓下來有一片草地,但現在不知道有沒有了,世紀樓下來這一棟是西教學樓,我上高中的時候是初中部,但是那時的教學樓老舊,不過現在是新的教學樓了,有五層,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初中部使用。西教學樓下來是教學樓,現在是新建的四層,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我上高中的時候還是瓦房宿舍,再往下就是教工宿舍了,當然中間栽有龍眼、荔枝樹。再往西邊就是學生飯堂了,我上高中的時候分有三兩、四兩、五兩的,分別是:1.3元、1.4元、1.5元一餐,早餐一樣都是五毛錢,現在記不太清當時的伙食費了,一般女的都是吃三兩的。當時一個月的伙食費不到兩百塊錢。吃飯可以在飯堂吃,也可以拿回宿舍、教室、小賣部、龍眼樹地下、球場等地方吃飯。上學的每個星期天下午很多人擠著買飯票,賣飯票的有時候拿錢看一遍又一遍,現在估計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寶了。飯票有三兩、四兩、五兩,不同的飯票顏色不同,每張飯票是六天三餐的,不過有些也有兩餐的,也有一餐的,因為有些是小董鎮的外宿生,有些人也帶大米過來,可以買一個月的飯票,不知道現在什麼價格了,我上高中的時候不加菜就是豆腐青菜白菜,當然其中有一點豬肉,早餐是湯粉,沒肉的,中餐和晚餐打湯的時候是有個桶用水龍頭打開的,加菜的有鴨肉和魚等,那時候加菜是五毛錢,當然也可以用早餐的票來加菜,不過加菜是不能打原來的菜的,感覺這樣不叫加菜,應該叫換菜才對。現在不知道飯堂改了沒,伙食應該改善了吧,上高中的時候記得有一次飯盆放在飯堂,不見了,只能出去小董街買,好像是三塊錢一個,因為那時候放得比較亂,拿錯別人的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學生飯堂往前是鍋爐房,鍋爐房開放的時間是早讀時間、中午吃飯時間、晚上吃飯時間,運煤過來時,有時候只要是勞動課都會去被老師叫去幫搬煤的,每個時間段都有很多學生打開水,學生拿桶打開水提到教室,供同學們打開水喝,不過排隊的人挺多的,最氣人的是有時候有一邊的水龍頭壞了,排隊很久,還有插隊的,最可悲的是打到最後沒開水了,我高二的時候還要提到五樓,要是當時有電梯就好了,不過也有一些女學生用熱水壺打熱水拿回宿舍洗臉或洗澡的,現在已經有專門燒熱水的壺,不知道學校宿舍給不給用。鍋爐房往前走是瓦房,這個地方我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現在估計拆了吧。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辦公樓的另一邊是實驗樓,實驗樓是高三和復讀生使用的,復讀生考得好有獎學金的,我那一屆就有好多同學復讀。化學實驗、物理實驗、電腦室等都在實驗樓,記得電腦室是在最後一層的西邊,高考報名就是在這裡完成的,這棟樓有些樓層最東邊是宿舍,西邊是廁所,我也記不清了,高三我就是在這棟樓度過的,我的班級是實驗樓二樓最東邊那間教室。實驗樓下面兩邊是草地,中間有條路,往下就是東教學樓,讀高三的時候我曾在一樓宿舍住過,當時上面兩層是初三和高三文科班,那時候的教學樓非常差,不過現在已經是新的五層教學樓了,不知道是不是初中和高中一起使用了。再往下就是綜合樓,一樓是用來教學的,記得高一有一節課是在一樓看電影,現在已經記不清當時的電影名字了,圖書館、閱覽室、繪畫室都在綜合樓,具體在幾樓我就不知道了。再下來就是職工宿舍樓了,再往東的這幾棟都是教工宿舍樓,前幾年還修了一棟新的宿舍樓,不知道有沒有給學生住的。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辦公樓、世紀樓、實驗樓的後面是籃球場,四個籃球場連在一起,中間是升五星紅旗的地方,上學期間每逢週一董中都會有升旗儀式,除非是法定節假日,籃球場周圍是跑道,跑道兩邊栽有樹,具體什麼樹我就不知道了,每天早上跑步的人有很多,跑一圈是多少我也不記得了,好像是八百米吧,舞臺位於籃球場最東邊,每逢校慶晚會、元旦晚會、其它座談會等都會用到這個舞臺,現在想想校運會是哪一天我都不記得了。籃球場的西北是廁所,旁邊有棵榕樹,高二的時候我掃了一個學期了,小董中學的早晨打掃都是由學生打掃的,每個班級都是分配到不同的區域,早操是早上早讀時候,課間操是第二節課下課的時候。籃球場往上是兩棟教工宿舍樓,北門這一排都是學生宿舍樓,從北門走進來右邊是男生宿舍,左邊是女生宿舍,一般成績好的都是分到宿舍比較好的,女生宿舍下面有個小賣部,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男生宿舍下面好像是放自行車的地方,旁邊有個蓄水池,很多學生在這裡洗衣服,現在不知道改善了沒有,高一的時候我住在北門五樓,樓下是電話亭,以前很多人打電話,一分鐘幾毛錢,但是現在估計沒多少人用公用電話了。北門二樓好像是教師的廚房和宿舍,記得高一的班主任郭敏就是住在二樓的,每次上宿舍都能夠聽到他唱歌,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郭敏,高二的班主任是陸羽,高三的班主任是陳啟二,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有些學科老師當時都已經很老了,現在估計不知道調哪裡了,或是不在了。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在董中的學習一般是早上六點多起來,吃早餐,早讀,做早操,上兩節課,課間操或是眼保健操,再上兩節課,吃午飯,午休,上三節課,吃完飯,沖涼洗衣服,晚讀,自習三節課,沖涼睡覺,週一到週五週而復始。值日的有:打掃教室、擦黑板、打開水、早上打掃班級所在的區域馮,課間課後時間有打乒乓球、去小賣部看電視、打籃球、下象棋、聽收音機、錄音機等,當時我們還沒有手機,不知道現在董中有沒有禁止學生帶手機,現在董中的教學條件不知道跟上互聯網時代沒有。每年都有實習老師過來指導初中高中,校運會、元旦晚會、校慶晚會等每年都有。我那時候外面小店的教輔資料賣得比較好,星期天不上課起來晚的話在外面吃老友粉,一塊兩塊的都有,還有豬肉呢,網吧上網有五毛錢和一塊錢一個小時的都有,不過我是很少上網,我一般都是陪同學一起去的,吃飯是三塊錢一餐,現在估計漲價很多了。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從1893年到現在董中已經走過了126年了,為祖國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我的同學裡有一些畢業後選擇回到董中教學,當老師,為她們感到驕傲。每年都有一屆屆的校友每年都會進入董中拍照留念,多少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都會聚集在董中。也有不少校友資助董中,現在小董中學的校友已經遍及世界,雖然比不上欽州一中、二中、三中等,但是小董中學的歷史在欽州是比較古老的,依然是欽北區最好的高中,為欽北區的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我為董中驕傲,為董中自豪,最後我祝福董中,祝願董中培養更多,更好的優秀學子,建設欽北,建設欽州,建設廣西,建設祖國。祝願董中的每一年每一位高考學子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歡迎大家轉發點贊收藏評論,喜歡我的話點個關注。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我的高中母校,人才輩出的小董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