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會像《小小的願望》一樣被“過審”耽誤嗎?


《少年的你》會像《小小的願望》一樣被“過審”耽誤嗎?

“弱化”處理,才是類型片帶著鐐銬跳舞的方向。


擔憂。

隨著官方“電影《少年的你》將於10月25日公映”的確認,進入大段空窗期的10月末電影市場迎來了新生力量。而《少年的你》一系列“撤檔-刪改過審-再定檔”的操作似曾相識,這不正如不久前的《小小的願望》如出一轍。

此外,與《小小的願望》討論性話題同樣的是,關注暴力欺凌的《少年的你》也在直擊當下社會的某一“痛點”。

而拋開影片的其他問題不看,《小小的願望》過審刪改後性這一切入點變成了談戀愛,這一變動使得電影核心無力承擔起整個故事,不如人意成了意料之事。

空降的《少年的你》也由原本138分鐘刪減了3分鐘劇情,想來那些敏感內容同樣被進行了處理。

那麼,刪改後的《少年的你》是否重蹈《小小的願望》的覆轍,被過審“耽誤”,無法達到觀眾的期待呢?

1

本土類型片的現在時

抬頭。

《少年的你》會像《小小的願望》一樣被“過審”耽誤嗎?

(韓國類型片)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整個國內電影市場在追求商業化的進程中陷入了被唯流量論,走“流量+IP”公式的影片不在少數。影片參差不齊的質量導致整個產業的基礎發展非常薄弱,在長期拉扯的過程中帶來的直接影響便是整個電影產業的發展畸形。

而同時期的韓國,從《熔爐》揭露學校性暴力事件,到《釜山行》對人性真實細膩的描寫,再到《辯護人》對邊緣群眾的關注,韓國類型片在尺度、題材方面不遺餘力地探索進步,受到了國內觀眾關注和認可,甚至在國內觀眾心中佔據了一定地位。

經過了殘酷震動的“狂奔期”,“流量”地位開始被削弱,國內電影市場終於開始迴歸到一個相對理性的發展階段。同樣的,韓國已成為不可否認的電影強國,整個國內市場與其之間的巨大差距被清晰地擺在了眼前。

於是,看到了文化相似的韓國類型片有著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之後,國內電影市場開始嘗試各種方式與其合作、以求發展。

《少年的你》會像《小小的願望》一樣被“過審”耽誤嗎?

(翻拍片)

從2011年開始,通過翻拍韓國票房和口碑兩個方面都已成熟的類型片,國內電影市場希望能迎合觀眾,更能引起社會共鳴,使得國產類型片越來越多元化。

於是,《分手合約》《重返20歲》等影片開始不斷出現,翻拍韓國類型片已經成為國內電影市場中的常見動作,韓國影片成為了國產片翻拍的重要戰場。而經過了翻拍一系列韓國類型片,國內電影市場已經通過學習借鑑韓國類型片,在商業化進程上有了很大的發展。

而目前,國內的本土類型片在追求社會共鳴與多元化的道路上漸漸脫離了韓國類型片的模式套路,開始進入到自我發展階段。

事實上,《我不是藥神》《中國機長》等影片的出現,也正是這國內電影市場在類型片方向自我發展的成果。可以預想到,國產類型片的未來將會走得越來越遠。

《少年的你》會像《小小的願望》一樣被“過審”耽誤嗎?

(國內的韓國翻拍片一覽表格)

但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總結近些年國內電影市場翻拍的韓國類型片,類型片的國內市場表現並不是都如《重返20歲》那樣盡如人意:近半數票房未超過1億元,超過一半豆瓣評分不及格。

而其他自主發展的類型片也多多少少因為“過審”、“技術問題”等出師不捷,或在商業價值方面始終有所欠缺。

原因無他,國內類型片多數只是一味借鑑韓國,在“拿來”的過程中忽略了本土化的現實問題。

2

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

敏感內容+觀眾差異。

《少年的你》會像《小小的願望》一樣被“過審”耽誤嗎?

像是討論性話題的《小小的願望》、聚焦暴力欺凌問題的《少年的你》,不少國產類型片在上映前夕都因為“過審”問題臨時撤檔進行內容上的刪改,再重新定檔。之後,這些影片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這樣的系列操作的負面影響。

雖然《小小的願望》本身質量問題不可忽視,但由於“過審”進行了內容閹割,“破處”變成了談戀愛,故事支柱被徹底破壞,整個故事質量更加垮塌,缺少引起觀眾共鳴的說服力,不盡人意並不出乎意料。

而同樣的,觸及暴力等敏感內容的《少年的你》為了“過審”刪減了3分鐘劇情,因為審查壓力在內容上進行的調整也引發了外界對於影片質量的擔憂。

《少年的你》會像《小小的願望》一樣被“過審”耽誤嗎?

(內容敏感)

這些問題帶來的影響似乎對影片並不公平,但其實也展現出了國產類型片正在面臨的現實問題。事實上,在當下的國內電影市場,審查制度和觀眾差異問題正在成為國產類型片的最大障礙,學習韓國類型片的多元化題材、不受限尺度反而成了“包袱”。

由於韓國與中國文化上的相似性,以及國內觀眾對韓國作品的熟知程度比較高,學習韓國的直擊社會“痛點”的國產類型片自然受到了一種主流呼聲。

但與韓國不同的是,審查制度是當下國內電影市場無法避免的行業現狀。這使得揭露現實社會問題的敏感內容要面臨相應的審查風險,韓國類型片的多元化題材並不能在國內市場“玩得轉”。

同時,國內觀眾的認知水準也與韓國有所差距,相對之下較保守。《小小的願望》等國產類型片涉及到的“破處”等相關內容並不能很好地引起國內觀眾的開放性討論與認同,韓國類型片的尺度大在國內市場面臨著一定的觀眾共鳴障礙。

《少年的你》會像《小小的願望》一樣被“過審”耽誤嗎?

(大人物)

不過,《“大”人物》雖然也是學習借鑑的產物,但它在文化落地和人物塑造上進行了中國化的改編,沒有因為審查問題使得影片完成度降低、吸引力減弱,獲得了較好的成果。

可見,無論是翻拍韓國類型片、還是自主發展的國產類型片,都毫無疑問地要面臨敏感內容和觀眾認知兩大現實問題,但這“攔路虎”並不可怕。類型片本身就需要尋找自身的本土文化“底座”,只有充分結合自身的國慶才有可能使類型片成為市場的主流。

3

類型化發展方向

本土化“委婉”處理。

《少年的你》會像《小小的願望》一樣被“過審”耽誤嗎?

(素媛)

無論是向韓國類型片學習借鑑,還是本土電影在類型化上不斷試水發展,國內類型片已經佔據了電影市場很大的份額,未來也會勢頭迅猛。

國內類型片之後發展的方向是什麼?這個問題變得尤為重要。

當前,部分影片“撤檔-刪改-再定檔”的“遭遇”,使得很多人將問題歸咎於“過審”。但實際上,過審只是對影片做出了尺度的修改,針對的是類型片尺度、內容拿捏不準確的問題,並不是內容弊端的“原罪”。

其實,國內類型片想要大展身手往往需要一個能與本土觀眾產生共鳴的落腳點,在此基礎上對當下社會中比較有話題性的社會問題和案件進行有側重點的創作。

在這方面,韓國類型片也有進行這種恰到好處的“委婉”功夫。《熔爐》《素媛》等現實主義類型片其實並未有多少直面社會“痛點”,而是將關注點放在了那些邊緣群體的經歷上,在增加觀眾的共鳴感上多下功夫。

《少年的你》會像《小小的願望》一樣被“過審”耽誤嗎?

(同情點)

而這種通過塑造人物將情感變為影片強大支線從而弱化敏感內容的處理方式,國內類型片也有所突破。

實際上《我不是藥神》結合了當時社會中比較敏感的社會問題和案件,但文牧野等主創刻意地放大了那樣的社會現實下邊緣群體的故事和情感,加大了敘事和人物塑造的功力,避開了對政策、法律等敏感內容的涉及,同樣達到了反映社會現實的不錯效果。

像是身患重疾的老奶奶拉著警察的手為程勇求情,那段聲淚俱下的心聲使得多少觀眾潸然淚下。“設計”的同情點雖然刻意,但真正刻畫出病人的生存困境,更推動觀眾進行深思。

《少年的你》會像《小小的願望》一樣被“過審”耽誤嗎?

(一本兩拍)

此外,並不滿足的國內電影市場還嘗試了其他的升級,“一本兩拍”項目便是應運而生的產物。

《找到你》等影片改善了對翻拍片對原作依賴性較高的問題,結合了當下社會比較有話題性的問題與觀眾“接軌”,本土化效果還算不錯。

因為有著“過審”和觀眾認知的障礙,國內類型片原本就是帶著鐐銬跳舞,如果電影沒有辦法挖掘出自己的優勢,反而被障礙放大了本身的問題,那麼類型片的未來發展也無法取得一個好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