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縣遠玉華:滄州關東拳代表性傳承人

獻縣遠玉華:滄州關東拳代表性傳承人

獻縣遠玉華: 滄州關東拳代表性傳承人

華儒

今年51歲的遠玉華,是滄州市政府命名的關東拳代表性傳承人滄州市武術協會委員、滄州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武術)、獻縣第十四屆政協委員。他從小習練關東拳,如今更是把挖掘、弘揚關東拳做為自己的使命。

獻縣遠玉華:滄州關東拳代表性傳承人

痴迷練武 偷學瞞過家人

關東拳法源於獻縣淮鎮,相傳創始於春秋時期。遠玉華就是淮鎮人,在他13歲時就已經開始跟鄰村的關東拳名師李樹和師傅學習武藝。

起初,遠玉華的父母反對他練武術,擔心他練成武功出去惹事。遠玉華以跟村裡的孤寡老人做伴為藉口,每天晚上去鄰村找李師傅練武,一直到深夜。白天上學則更加努力,以免因習武而受責罰。當時的習武條件很艱苦,由於文革時期的“破四舊”,武術器械都被做為“四舊”砸毀了,師傅家裡連一件真正意義的刀槍劍棍都沒有。他們就地取材用木棍、棉花柴等代替,練習雙刀法。把一根生鏽的鐵管子裡面裝上沙子,兩頭用膠泥堵住,用來提高力量素質訓練,練習春秋大刀的舞花、繞脖……

有一年過春節,遠玉華參加淮鎮的群眾演出,在眾人面前表演武術,引來陣陣喝彩。他的父親聞訊趕來,看到他的進步喜出望外,從此不再阻止他,從天津放假回家,還特意給他買回來一雙白色運動鞋。

有了父親的支持,遠玉華的練武勁頭更足了。那第一雙運動鞋,很是珍惜,破了又縫,很多次,一直穿了好幾年的時間。1986年,已經上至初三的遠玉華,首次參加了滄州市武術比賽,得到名家們的好評,鼓勵他好好練下去,要走的更遠。

獻縣遠玉華:滄州關東拳代表性傳承人

勤勉不輟 終能疊出佳績

遠玉華初中畢業後,去天津就讀技工學校,畢業以後分配在漢沽鹽場工作。

每天下班後,別的工友回家,他一個人在鹽灘空曠的班組宿舍裡除了練武功就是研讀武術雜誌、書籍。放假探親的時候,他就回到家鄉繼續跟李樹和、馬春林、王清洲師傅習練關東拳。輾轉十年,為了心中的武俠夢想,遠玉華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天津市戶口和優厚的生活待遇,把工作調動回到了老家獻縣,開始在基層政府的工作,更充裕的業餘時間來追逐、延續著自己的武俠夢想。

2009年6月,一個偶然的機會,遠玉華參加了在江蘇太倉舉辦的“第七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比賽”,他演練的關東拳和關東大刀均獲銀牌,並代表滄州市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通過參加這次比賽,他認識到,在競技比賽中不僅能相互切磋提高技藝,而且能夠把源於自己家鄉的“土八式”關東拳發揚光大、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接連參加國內、國際重要賽事,20餘次獲得金牌和一等獎,關東拳的名氣也越來越大。2011年他榮獲滄州市“十佳武師”稱號,2013年在江蘇徐州“全國傳統武術比賽”中獲得自己的第一枚金牌,他連續參加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獲得拳術、器械、集體項目三枚金牌,兩枚銀牌。2015年3月,受韓國武術聯合總會邀請,遠玉華隨中華傳統武學研究會赴韓國首爾進行武術交流展示“關東拳”,2018年5月、6月與滄州武術代表團赴荷蘭、意大利推廣滄州武術,使“關東拳”真正的實現衝出亞洲,走向世界。2009、2012、2013、2016年度均獲評獻縣“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獎”,成為獻縣縣管第十期、第十一期“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

獻縣遠玉華:滄州關東拳代表性傳承人

傳承國術 瑰寶涅槃重生

關東拳術、器械、功法博大精深,老師傅們授徒時均採取因材施教,把不同身體素質和潛力的徒弟傳授與不同風格的套路功法。為了把散佈在不同老拳師身上的武術精華繼承下來,從1997年始,遠玉華四處尋訪在世的老拳師,向他們學習求教,努力把散落在民間眾多的關東拳碎片收集、整合起來。如今,一些老拳師已經離開人世。遠玉華說:“當時稍有懈怠,人走藝失的遺憾將會重演,一些寶貴的東西就會被埋沒、失傳了”。

獻縣遠玉華:滄州關東拳代表性傳承人

關東拳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根植於本土文化的沃土之中,依託滹沱河及古御路,吸收諸家之長,具有獨特的技擊藝術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獻縣的關東拳門內也多有六合拳、長拳、炮拳等不同拳種的習練,傳承過程中相互影響、滲透。遠玉華把關東拳從錯綜複雜的門派紛呈中剝離出來,從淵源脈絡、技術特點等方面系統理論,逐一求證,終於獨樹一幟。2012年,遠玉華在權威雜誌“中華武術”刊發論文“滄州傳統名拳——關東拳”,將“關東拳”成功論證發源於獻縣淮鎮。2015年,“獻縣關東拳”申請獲批“滄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他也被滄州市政府命名為“代表性傳承人”。

獻縣遠玉華:滄州關東拳代表性傳承人

2014年8月,遠玉華召集部分獻縣武術精英,在體育館創建了“滄州國術俱樂部”,開始向武術愛好者和巡、特警傳授關東拳法。2016年,他在東村和淮鎮創辦“講武堂”,利用節假日培訓武術學員。 2018年遠玉華應聘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把“關東拳” 傳播到高等院校,真正讓“土八式”走進廟堂之高。他出資近20萬元,把淮鎮老家的院子翻建成了“關東拳傳承基地”,使孩子們能夠在高標準的訓練館內體悟關東拳文化精髓,安心習練關東拳法,武術愛好者也有了一個上檔次的交流活動中心。這裡,每天晚上燈火通明,都有幾十個附近村的大人和孩子們來接受免費的關東拳培訓。為關東拳的傳承,聚攏了超高的人氣。幾年來,經遠玉華教授的學員已達三百餘名,他的兒子遠忠天在“第七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獲得一等獎,12歲的孫文博習武僅一年時間,就在“第十屆中國滄州國際武術節”獲得關東拳金牌。景其奧今年13歲了,他是一個“小胖墩”,去年剛參加訓練時身高140公分,體重165斤,心理異常脆弱,已經出現自閉症狀。家長義無反顧的信任讓遠玉華感到了肩上的責任。寒暑易節,景其奧以付出超越其他同學數倍的心血和汗水成功收穫自信,成了“講武堂”的功夫勵志小明星,在“第十屆中國滄州國際武術節”上收穫拳術銀牌,並應邀接受了“鳳凰網”的採訪。他說:“武術能強身健體,能讓人有正義感,希望喜愛武術的小朋友們能和我一樣強身健體,快樂成長,做一個有正能量,對社會有用的人”。

非遺項目關東拳成功復甦,得到傳承。他編輯整理的《關東拳》、《關西拳》、《關東大刀》,已入選《滄州武術》叢書出版發行,並被滄州市圖書館和博物館收藏。拍攝製作完成線上教學視頻,成功在網上公益推出“關東拳系列”,讓人們學習武術更加直觀便捷。

獻縣遠玉華:滄州關東拳代表性傳承人

錦上添花 擦亮狀元名片

遠玉華為了宣傳武術的人文文化品牌,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武術活動。2013年,與文化部信息資源共享中心合作拍攝大型文獻專題片“滄州武術”之“關東拳”。2018年,與獻縣電視臺《在獻縣大地上》欄目組合作錄製了八期“漫話關東拳”系列專題片,多次邀請外地武術名家、作家、文化學者、名人到講武堂交流、座談,參加市、省、國家、世界級武術大賽、推動關東拳進校園等等。正是有了遠玉華們的堅守,傳統武術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武術套路中蘊含著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兵家謀略,寄託著民族情感。在其發展過程中文化因素、道德倫理,都植根於鄉土文化的土壤中,並結出了累累碩果。遠玉華正在用武術的方式詮釋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著中國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實質,並把這種精神以演武的形式推向了全國、以傳武的形式推向了世界。

獻縣文化底蘊深厚、亦有流傳千年的武術文脈,明清之際更謂武健泱泱。不僅有“燕子李三”、“大俠竇爾墩”,更有大清一朝便湧現出44名武進士、280名武舉人,其中武狀元5人,武榜眼2人,武探花2人。武術科舉成績斐然,位居全區乃至全國之最。所以獻縣是名副其實的“武狀元之鄉”不僅合情合理,更是名副其實。

在呼喚傳統文化迴歸的當下,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也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重視。獻縣的武術文化正隨著國家改革與發展的春風不斷的前進與繁榮。遠玉華正在與“愛武中國”健康共享平臺合作,爭取政府部門支持,吸納社會投入,合力打造、創建“武狀元之鄉”,打造“到武狀元之鄉,學滄州真功夫”的健康理念與時尚品牌。深化“互聯網+旅遊+文化+健康”的消費模式,擦亮“中國最美文化休閒旅遊名縣”的名片,在以首都為中心的京津冀旅遊目的地中不斷提升影響,形成新的旅遊核心景觀,促進全民健康產業發展,為獻縣添彩,為百姓造福。

獻縣遠玉華:滄州關東拳代表性傳承人

從加入到政協隊伍,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遠玉華參政議政的意識迅速提高,肩上承擔的社會責任感愈發加強。從委員提案中,就能進一步感受到他的心路歷程。做為文化體育屆的委員,他更多關注的還是自己比較熟悉的文化教育領域。他的第一份提案,就對準了農村中小學校,如何引進社會資源補充素質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如何拉動社會資金,爭取政府投入,因地制宜購買文化服務進校園。讓孩子們不出校門就能感受到經典文化遺產帶來的魅力,學習到高水平的素質技能。進一步減少參加社會高價培訓班的資金投入壓力。同時,激活當地鄉土文化能人的本位價值。給他們適當的經濟報酬和精神鼓勵,讓他們把自己掌握的文化產品 ,以“義工”的形式,傳授給孩子們,更好的提高社會效益。不謀而合,同年七月,國家文化部出臺了創建國家公共服務,打造文化“幹細胞”工程的指導意見,並開始逐步實施。自己的想法能夠與國家的新政策相一致,這也更加堅定了他建言獻策的信心。

接著,他又把目光對準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後,人們對健康、運動、娛樂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進一步提高生活品質的願望。他提出推進城鄉體育設施合理佈局均衡發展的議案,建議在位於縣城東部的全國重點鎮——淮鎮,圍繞鎮區規劃,酬建一座小型室內綜合訓練館,滿足雨、雪天,人們沒有可供使用的健身、娛樂場地,舉行大型文體、集會活動沒有室內場所的需求。讓富裕起來的農民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