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專政中的一股清流——一代名後鄧綏

鄧太后鄧綏是東漢和帝的皇后,從小飽讀詩書,修習經史,禮儀謙讓,長大後更是端莊大方,美豔絕倫。所以在鄧綏15歲的時候,便被選入後宮,封為貴人。在鄧綏被封為貴人後,對上,鄧綏小心謹慎,事無鉅細的侍奉當時的陰皇后;對待其他嬪妃時,鄧綏從不恃寵而驕,而是時刻剋制自己,禮讓別人;對下,鄧綏平易近人,不論是宮女還是奴僕,鄧綏都是平等對待,溫良恭儉讓被這位未來的皇后體現的淋漓盡致。

班昭所著的《女誡》七篇,在當時就是一本教導班家女性為人處事的道理的書,在現在倡導男女平等的時代,《女誡》肯定是糟粕一般的歷史存在,而在當時的古代卻是國行版的教科書,王家氏族都用《女誡》來教導自家的女子,儼然成為了一種追求時尚的風氣,《女誡》藉此也一躍成為了衡量女性行為的道德標準。而班昭此書便是根據鄧綏的行為舉止而寫,可想而知,當時鄧綏的舉止標準在大家心裡有多高的地位。

外戚專政中的一股清流——一代名後鄧綏

鄧綏身上的小事二三

皇宮的進出是有嚴格規定的,不是朝廷重臣說進就進的,尤其是後宮嬪妃的家屬,想進皇宮更是難上加難。一次,鄧綏生病,和帝出於對鄧綏的關心,破例下旨讓鄧綏的家人自由進入後宮照顧鄧綏,而且不受時間限制,這個旨意不論是對鄧綏還是鄧綏的家人,都是至高榮耀。可是鄧綏知道後,以後宮禁地不得讓外戚久住,並且外戚久住後宮不僅會給自己帶來非議,還會讓皇上招來寵幸私親、不務正業的評價,自己不能壞了後宮的規矩,要為後宮嬪妃做表率為由,屢次勸說和帝。和帝一看,這個人人都以為榮耀的事情,到了鄧綏卻屢屢推脫,如此的大局觀,讓和帝非常欽佩,從此更加寵幸鄧綏,鄧綏的風評甚囂塵上,影響力也漸漸的超過了當時的陰皇后。

鄧綏在得到和帝的寵幸之後,不但沒有恃寵而驕,反而行事更加低調。每次後宮嬪妃共同出席盛大場合的時候,各位嬪妃都是爭相鬥豔的裝扮自己,鄧綏則是淡妝淺抹,樸實無華。尤其是在陰皇后面前,鄧綏時刻表現著自己的謙卑,不讓自己的風頭蓋過陰皇后。陰皇后的行為舉止常常會有不合禮儀的地方,別的妃子看到了都會偷偷嘲笑,鄧綏不但不嘲笑,而且還會盡量的幫著陰皇后遮醜,和帝知道鄧綏的苦心後,讚歎不已。

鄧綏的口碑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多的得到皇帝的寵幸,此事引起了陰皇后的嫉妒,並且私下裡對別人表示,如果自己得勢了,那麼絕對不讓鄧家留下活口。此事傳到鄧綏的耳中,鄧綏委屈異常,自己如此盡心盡力的服侍皇后,沒想到換來這樣的結局。當時的和帝身體不好,經常臥病在床,很有一抹嗚呼的跡象,鄧綏知道如果沒有皇帝的庇佑,自己家人肯定沒有好的結果,與其連累家人,還不如自己一死了之。病癒的和帝阻止了鄧綏的自殺,並且不久之後,陰皇后也因蠱惑之事被廢除。鄧綏為陰皇后求情不成,就極力推辭和帝冊立自己為皇后,甚至和帝召見都借病推辭。後來和帝強令鄧綏為後,這件事才算過去。

外戚專政中的一股清流——一代名後鄧綏

鄧綏

鄧綏治世之能初現

鄧綏被封為皇后之後,第一件事便是罷黜祠官、削減宮人、提倡節儉,並且下令各郡、封國除了紙墨不需再進貢物品,並且針對當時的奢侈風氣,鄧綏下令減少官員的出行費用及規模,停止一切非宗廟的工程建設,這些措施為朝廷節省了巨大開資。

鄧綏登上皇后之位後,和帝想封鄧氏族人官爵,被鄧綏義正嚴辭的拒絕,所以在和帝生前,鄧綏的兄弟最高官職一直也沒有超過虎賁中郎將。和帝去世後,二十四歲的鄧綏被尊為皇太后,臨朝聽政,這時,為了增加自身實力以便壓制群臣,鄧綏才封其兄鄧騭為車騎將軍,後升為大將軍。

鄧太后攝政,柔弱女子蛻變治世明君

和帝去世後,幼子劉隆繼位,史稱漢殤帝,鄧綏被尊為皇太后,開始攝政。鄧太后攝政初期面臨的是全國各地水災旱災不斷,流民四起,盜賊匪患叢生,而且邊疆頻遭外族入侵。面對如此棘手複雜的局面,二十四歲的皇太后鄧綏只能以其柔弱的身軀堅強面對。

為了減少災害給百姓帶來的困苦,鄧綏以身作則,再次下令減少官員俸祿和宮內日常用度,並且下詔賑災、減免稅負、開倉放糧、安置流民,減少郡國貢奉以賑災民;面對西域諸國的叛亂,鄧綏任命哥哥鄧騭為車騎將軍和爭西校尉任尚率領兵馬抵擋羌族叛亂;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九月,司空周章密謀政變,事情敗露,鄧綏先發制人,擒住周章,周章被罷免,於十一月自殺身亡。

鄧綏臨朝攝政之後,兢兢業業,勤政愛民,選拔賢能隱士及可用之才治理國家,在她的治理之下混亂的局面慢慢的迴歸到井然有序的狀態,天下也漸漸恢復了安定,豐收的年景也如期而至。

外戚專政中的一股清流——一代名後鄧綏

鄧綏

不一樣的外戚

東漢時期外戚專政的現象普遍存在,外戚憑藉自己的身份地位橫行霸道、濫用職權、恃寵而驕,不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市井貧民對他們都是恨之入骨,但是為求自保也沒有人敢多說什麼。但是鄧氏外戚可是大不一樣。和帝去世後,鄧騭兄弟就一直住在皇宮,不過鄧騭很有自知之明,當局勢穩定下來後,就馬上像鄧綏提出回家居住,因為外臣久住皇宮是犯忌諱的,會引起大臣的非議,鄧綏也怕給自己惹來麻煩就同意了。漢殤帝劉隆繼位後,鄧騭和他的兄弟四人因擁立有功,各自享有一萬戶的食邑。本來這是很正常也是標準內的封賞,鄧騭等人卻拒不接受,三番五次的交涉之後,鄧綏才不情願的收回成命,接受了哥哥的意見。

鄧騭率兵平叛歸來後,鄧太后任命其為大將軍,還派大臣迎接鄧騭回朝,當時連親王、公主都得站在道邊列隊歡迎,鄧騭聲勢異常浩大,但是身居高位、手握軍權的鄧騭並沒有像歷朝歷代的外戚那樣專橫跋扈、恃寵而驕,反而行事月來越低調,等到鄧騭母親去世後,鄧氏兄弟更是以守孝為由,紛紛辭職回家。

虎賁中郎將鄧弘為人節儉樸素,還是安帝(漢殤帝繼位不久便去世了,鄧綏和鄧騭等人商議立清河王劉慶13歲的兒子劉祜為帝,史稱漢安帝)的老師,鄧弘去世後,鄧綏按照鄧弘的遺言沒有給他加封進爵,只是給了他家裡人正常的賞賜,儘管如此還是被鄧騭等人拒絕了。

鄧綏攝政將近二十年,漢安帝早就到了親政的年紀,但是習慣了親力親為的鄧綏並沒有要歸政於他的意思,這就引起了漢安帝和部分大臣的不滿,鄧綏的弟弟鄧康看到這種情況後,擔心引起禍患,便三番五次的苦勸鄧綏歸政於安帝,鄧綏不聽,並將鄧康罷官、開除了祖籍。然而,多年的嘔心瀝血早早的透支的鄧綏的身體,永寧二年(公元121年)年僅四十歲的鄧綏操勞過度而逝,漢安帝劉祜開始親政。由於漢安帝對鄧綏的不滿加上個別大臣的誣陷,儘管鄧氏兄弟小心謹慎、奉公守法,依然遭到了清算。鄧騭和兒子鄧鳳被迫絕食而亡,幾位兄弟也相繼被殺。鄧氏兄弟死後,朝中眾臣都為他們感到傷心難過,大司農朱寵光著身子,抬著棺材上書為鄧騭鳴冤,百姓也替鄧氏兄弟喊冤,漢安帝著菜有所覺悟,於是懲罰了迫害鄧氏的官員,並允許鄧騭的堂兄弟回京。

外戚專政中的一股清流——一代名後鄧綏

鄧綏

外編:

班昭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傑出女性,掌握著豐富的天文、歷史、地理知識,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淵博的知識和模範言行被世人稱讚,她傑出的貢獻主要有:續寫《漢書》、教導後宮妃子和撰寫《女誡》。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在正史中有著相當高的地位,與《史記》齊名,它凝結著班家兩代人的心血,班昭的父親班彪和哥哥班固一直致力於此書的編纂。班彪和班固去世後,班昭接過亡兄未完的工作繼續書寫,好在班昭一直參與了此書的編撰工作,後來又得到漢和帝的允許,可以到藏書閣參考典籍,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

《女誡》實在班昭70歲高齡的時候寫出的,這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子的私家教科書,但是後來被京城世家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但是這影響幾千年的奇書真的值得學習嗎?

《女誡》包含了《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叔妹》七篇。

《卑弱》認為女性地位聲來就比男性低下,必須恪守本分;

《夫婦》認為,丈夫比天大,必須敬謹服侍;

《敬慎》中,寫到女子必須以柔弱為美,不管丈夫對錯都要無條件的順從;

《專心》表明,丈夫有再娶的權利,女子則不能;

這本書對女性思想壓制方面影響嚴重,整整影響了中國女性2000年,它鼓勵女性逆來順受,以謙遜為主,凡事忍耐,極大的禁錮了女性思想和自由,但是在當時卻受到最高當局的推崇,並且一直延續下來,傳播廣泛,這種推崇男權思想並且壓制女子思想地位,將女性排出社會舞臺的書,並不值得推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