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领域思维定势辩误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节省步骤、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但在学术活动中,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往往会造成因循守旧、陈陈相因、刻舟求剑、固步自封,阻滞学术进步与繁荣。

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由于红学家们近百年薪火相传、铺陈渲染,在小说作者、创作素材、思想文化、批阅评点、版本流传诸方面,早已形成了一系列思维定势。尤其是在曹学领域,大约有十五个比较普遍的思维定势,左右着红学家们对《红楼梦》的正确分析和深入探讨,以至于在很多重大问题研究上陷于误区而不能自省自拔。突破这些思维定势,乃是红学进步繁荣道路上必须推倒的藩篱。

思维定势一:敦诚、敦敏诗中提及的曹雪芹,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红学领域思维定势辩误

乾隆年间宗室敦诚敦敏兄弟的诗中,可以证明在他们的生活圈子里,有一个名叫曹霑的人。其人字或号雪芹(一字芹圃),工诗擅画,好酒嗜饮,具有魏晋风度。这个曹雪芹贫穷潦倒,只活了四十年华就死了。二敦诗中从来就没有提及其人是《红楼梦》作者,也不曾透露其人有过小说创作的经历。

思维定势二:袁枚、明义、永忠说的曹雪芹所著之《红楼梦》,就是今本《红楼梦》或《石头记》。

乾隆年间袁枚、明义、永忠的诗中,可以证明有个叫曹雪芹的人,亲手拿出一部小说《红楼梦》给他们看。但这部《红楼梦》乃是一部篇幅短小、首尾完整、内容单一的小说。从形式到内容都足以证明,曹雪芹的《红楼梦》根本就不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120回本《红楼梦》或 80回本《石头记》,而是一部与今本既有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版本,并且久已失传。

思维定势三:曹雪芹拿给墨香、明义、永忠看的《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初稿本。

明义本《红楼梦》专写姐妹们在大观园中嬉戏的故事,今本其他内容均付之阙如。明义的《题红楼梦》第一首诗就出现了“怡红快绿”的字样,说明姐妹们生活的地点是在大观园。而《红楼梦》创作的早期,书中只有绛芸轩,没有怡红院,大观园是后期创作中形成的。因此,明义本《红楼梦》根本就不可能是今本的早期稿本,而是曹雪芹对原书“披阅增删”另搞出来的简本。

思维定势四:书中脂批透露的《红楼梦》作者芹溪,就是生活在乾隆中叶的曹雪芹。

曹雪芹有“梦阮”之字和“芹溪”之号,乃是通过张宜泉的《春柳堂诗稿》证明出来的,而《春柳堂诗稿》作假案已水落石出,不足为证。即使宜泉先生真的与一个叫做曹芹溪的人有过交往,也只能是道光年间的人。既不能证明乾隆中叶的曹雪芹有芹溪之号,也不能证明脂砚斋批语中提到的作者芹溪就是曹雪芹。

思维定势五:《红楼梦》书中描写的由繁华而转入衰败的家族故事,就是按照江宁织造曹家的风月繁华生活素材创作的。

红学家们在江宁织造曹家的史料中折腾了近一百年,最后哀叹曹家事迹与《红楼梦》故事基本都对不上号,形成了一大堆死结。因此,有人杜撰曹家“二次复兴说”,有人宣扬《红楼梦》故事“无原型论”,还有人陷入神秘主义的猜笨谜。曹家故事与《红楼梦》不对号,只能证明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不能证明《红楼梦》作品没有生活来源。

思维定势六: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过程中,曾经亲自去南京故居寻访家族故事。

红学领域思维定势辩误

(河南博物馆馆藏“雪芹先生画像” 注:非高清实拍)

其实这种说法是红学家们根据所谓“曹雪芹画像”推论出来的。红学界早已证明,画像的主人是曾担任两江总督尹继善幕僚的“雪芹先生”俞楚江,根本就不是北京的那个曹雪芹。因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曹雪芹曾去过南京,当然更不可能担任尹继善幕僚。

思维定势七:曹雪芹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多方面文学修养,是个超前的思想家和天才的文学家。

到目前为止,能够搜集到的曹雪芹作品,只有两句残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叫蛮素鬼排场”。该诗有诗鬼李贺的遗风,与《红楼梦》诗词风格迥异,既不能证明曹雪芹的思想超前,也不能证明曹雪芹的文学天才。用《红楼梦》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文化,来反证曹雪芹的思想艺术如何高明,是个不能成立的伪命题,其以贾证曹方法也不足取。

思维定势八:曹寅的文学修养以及文学活动,可以证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家学渊源。

红学家们由于找不到能够证明曹雪芹本人文学才能的证据,因此往往热衷于用曹寅来证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家学渊源。曹寅逝世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不论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还是雍正二年,都不可能直接受到曹寅文学活动的影响。曹寅的文学才能如何与《红楼梦》无关,祖父的生活经历与文学禀赋,也不可能通过基因隔代遗传给缘悭一面的孙子。

思维定势九:曹雪芹不承认自己是作者而说成披阅增删者,目的是为了规避文字狱而故弄狡狯。

这是不熟悉封建文网制度的臆测之词。在乾隆年间文字狱盛行的时代,任何文史作品触犯朝廷,不仅作者难逃处罚,编辑者、修订者、出版者也难逃文网,就连阅读者、传抄者,甚至刻字印刷的工匠,都脱不了干系。生活于乾隆朝的曹雪芹不可能不知道当时文字狱之酷,既然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明晃晃写入书中,不论写成作者还是披阅增删者,都不可能存有故弄狡狯的念头。

思维定势十脂砚斋批语透露的的家庭故事,都是曹家当年由盛转衰过程中发生的事迹。

红学领域思维定势辩误

脂砚斋批语中的确披露出许多当年家族内部自杀自灭的事情,但这个家族根本就不可能是曹雪芹出身的江宁织造曹家。因为脂砚斋清楚地说明,这些都是作者“犹记”的三十年前或三十五年前亲身经历的事情,由乾隆九年上推三十年或三十五年,曹雪芹尚未出生,脂砚斋不可能说曹雪芹“犹记”自己出生前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在事实上不成立,在逻辑上也说不通。

思维定势十一:脂砚斋与曹雪芹是同时代人,二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特殊并十分密切。

红学家们费尽心机,在曹雪芹身边根本就找不到脂砚斋的影子,以至于闹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十年中,身边同时有两个关系密切却从未谋面的小圈子、形同国共两党地下工作者的笑话。从脂批内容可以看出,评点者脂砚斋同他笔下的作者芹溪的关系确实特殊而密切,但他说的作者芹溪不可能是曹雪芹,而是另一个以芹溪为号的文人。

思维定势十二:脂砚斋批语的干支系年就是乾隆干支,三脂本都是乾隆年间的抄本。

三脂本分别是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书中脂砚斋批语也都是干支系年。红学家们根据曹雪芹生存年代,就把这些干支主观确定为乾隆甲子,缺乏根据且本末倒置。甲子系年六十年一轮回,把脂本、脂批之甲子上推六十年,回到康熙年间,脂本及脂批解读中所有的矛盾几乎都能迎刃而解。因此,脂砚斋本人和作者芹溪都是康熙时代的人,不可能与乾隆年间的曹雪芹有什么关系。

思维定势十三:用曹雪芹的身世来反证《红楼梦》书中究竟有没有民族主义思想。

红学界都承认,《红楼梦》书中究竟有没有反满情绪和民族主义思想,是红学研究中不能回避的一个绝大问题。有的红学家用曹雪芹出身旗人来否定书中有反满情绪,有的红学家用曹寅同江南文人的交往来证明曹雪芹有民族主义思想,这都是削足适履的反证或伪证,不足为据也不足凭信。《红楼梦》究竟有没有反满情绪,应该以书中文字为证,不能削足适履本末倒置。

思维定势十四:凡与《红楼梦》有关的文物,只要不符合曹雪芹生平,便判定为伪文物。

主要体现在对待所谓“芹溪折扇”问题上,因为扇骨题词不符合曹雪芹身世经历,便被红学家判定为伪文物,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其实,该折扇题词中的被赠人“芹溪”便是洪昇,赠扇人“松亭”便是林之枚,扇骨题词内容出自国子监祭酒王渔洋,乃是二人在北京做监生时共同的老师。这个“芹溪”,就是《天宝曲史》的校阅者“芹溪”,也是脂批中交代的《红楼梦》作者“芹溪”。

红学领域思维定势辩误

主流红学界流行的思维定势当然不止这十五种,限于篇幅,本文就辨析这些。通过以上辨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三个问题:

第一,主流红学界流行的这些思维定势都属于削足适履、本末倒置的伪科学、反科学定势。按照这种思维定势去研究《红楼梦》,把本来清楚明白的事情全搞拧了,搞糊涂了,只能造成一大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滚来滚去又都变成了死结”。红学要想走出困境,红学家们必须抛弃这些思维定势,在凤凰涅槃中寻求新生。

第二,长期以来红学家们之所以陷入这些思维定势不能自拔,主要原因在于站在胡适先生“大胆假设”的原点上,使所有的“小心求证”都服从并服务于一个错误假设,以至于沿着南辕北辙的道路渐行渐远。他们研究《红楼梦》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曹雪芹,研究曹雪芹的结果却无助于正确解读《红楼梦》,使本来应该为《红楼梦》服务的红学,变成了为曹雪芹服务的曹学。按照曹学刻舟求剑的最终结局,只能是“《红楼梦》越研究越糊涂”,“红学愈昌,红楼愈隐”(俞平伯语)。

第三,红学研究必须抛开由这些思维定势固化的曹雪芹,抛开附着在曹家事迹上的清宫秘史,抛开十八世纪万马齐喑的乾隆时代,正确回归到十七世纪那万花筒般的文学时代,回归到明末清初情本文化泛滥的文化大潮中,回归到江南世族由盛而衰的末世哀鸣声中,回归到六朝文化、南宋文化、晚明文化、清初文化的演化轨迹上,才能正确地判读出《红楼梦》书中思想文化的来源和传承。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小说作者考证问题,而是关乎《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的定位问题,关乎《红楼梦》所代表的思想文化得以正确阐释的问题,兹事体大,必须抛弃曹学回归文学,拨乱反正、以正视听。

2010年9月11日于长春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