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雍正应不应该继位,看红楼梦薛蟠的表现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雍正应不应该继位,看红楼梦薛蟠的表现

上一节我们说作为呆霸王薛蟠的原型的废太子胤礽,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以至于身边连一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

我们看此时,雍正都做了些什么?康熙五十二年,雍正手下的谋士戴铎给雍亲王写了一封信,因为在康熙五十一年太子二次被废,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皇子又有了夺取皇位的希望。这时的戴铎给雍正出了三策。一,决不能做旁观者,要主动出击,积极进取。二,要八面玲珑处事,该拉拢的一定要拉拢,为我所用,也就是现在说的统一战线。三,不成则远遁。如果不能成功,就要逃离这场政治斗争的中心。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雍正应不应该继位,看红楼梦薛蟠的表现

戴铎继续给雍正分析,要想靠近皇位,必先靠近皇帝,而康熙帝又不好靠近,怎么办呢?戴铎献策说:“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要建立统一战线,把康熙身边的重臣要为好,要吸取太子的教训,于各皇子搞好关系,让有才的皇子不忌妒你,让无才的皇子得靠着你,要建立自己的班底,在各重要的岗位上安排自己的人,以后才有基础力量。

雍正把戴铎招到了自己的身边,待之以国士,果然,在雍正继位的过程中,康熙的近臣重臣隆科多起到了关健性的作用。也不能不说这与戴铎的策划有关,同时也说明雍正能够听取别人的建义,而不是象太子那样,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俗话说得好,听人劝,才能吃饱饭。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雍正应不应该继位,看红楼梦薛蟠的表现

早在康熙二十九年七月的时候,当时太子十六岁,与皇三子胤祉一起到康熙的行宫探病,太子就表现得漠不关心的样子。康熙很不高兴,把太子训诉了一通。康熙也把这件事深埋在了心里,后来废除太子的时候曾说:“我已忍了你二十年了。”这与十三岁时的太子,与康熙一起照顾病中的孝庄文皇后时的衣不解带,宿于慈宁宫外,康熙都不忍视时的太子,已开始有所变化,那时的太子胤礽人格已经发生了异变。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雍正应不应该继位,看红楼梦薛蟠的表现

特别是康熙四十七年,胤祄病重,康熙十分焦虑,而太子明知父皇疼爱十八子胤祄,却无动于衷,更加上奏报的字里行间表现的冷漠,残酷无情,令康熙十分震怒:作为兄长,又为太子,一点也不关心弟弟的病情,毫无做兄长的样子。太子不但不听父皇的批评,还跟父皇顶嘴。更奇怪的是,夜间还通过缝隙向康熙的御帐偷窥,这就是著名的“帐殿夜警”事件。可见太子是多么的幼稚,政治上一点都不够成熟。在《红楼梦》中,每一次遇到薛蟠、宝玉时,脂砚斋都要喊上一句“呆兄”,也就不足为奇了。《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的回末,脂批说:“写宝玉黛玉呼吸相关不在字里行间,全从无字句处,运鬼斧神工之笔,摄魄追魂,令我哭一回,叹一回,浑身都是呆气。”

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雍正应不应该继位,看红楼梦薛蟠的表现

在第一次废太子时,太子才三十四岁,再后来的太子就更加不可理喻。或者就破罐子破摔。用奢侈糜烂的生活麻醉自己,甚至是急不可耐地想早日坐上皇位,想逼康熙让位。最后不得已,被康熙圈禁在“咸安宫”。康熙曾说:“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可以看出康熙已察觉出太子的不轨图谋。

《红楼梦》是史笔,是《春秋》笔法,脂砚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怎么还能说《红楼梦》就是一部纯情的小说呢?《红楼梦》中记述了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拜褥事件”,“魇镇事件”,“托哈齐会饮案”等等。我们不能选择无视,所谓的“附会”能如此切合吗?《红楼梦》中说“二十年来辨是非”,怎么那么巧皇后赫舍里氏就是二十岁;《红楼梦》中说“大梦归”,而皇后赫舍里氏恰好就是难产而死;《红楼梦》中说贾元春生在大年初一,皇后赫舍里氏也生在大年初一。有这么巧合的事吗?

当然《红楼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欲知究竟如何,且看我下节分解。

【喜欢我的别忘转发,加关注噢,谢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