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死后葬在台北,陵墓多年无人问津,不相识老人为何扫墓三年?

shoujiweitu2961


说到上海滩黑帮,人们立马想起阴险、毒辣、残忍这些字眼,岂不知黑帮也是三教九流分等级的。

有的只知道打打杀杀对谁都横眉冷对、残酷无情,像梁山的李逵那样;有的仗义疏财,不欺负弱小,像意大利的黑手党一样,这就是盗亦有道。

以前我们老家有个所谓老大,不仅敢对比他厉害的人出手,也敢对弱小的人出手,不分对象。有一年春节他去岳父家拜年,到村里一个台球厅打球不付钱还骂骂咧咧,最后操家伙打了起来。

这厮从屋里一直打到大街上,凡是劝说的,拉架的都照打不误,连老大爷、老太太都不放过,他过去之后,躺倒一大片。

我们村里还有一个在外面混的,名叫小刚,人长得非常斯文,都知道他在县城开KTV,还有一家规模很大的运输公司,他的名头不仅在当地很响就是在省内外也非常吃香,省内那些滥罚款的人,只要看见标有【小刚的车】的车队,都要礼让三分。

但这个人在家乡从不乱来,对长辈非常客气,对相亲非常豪爽,只要村里谁家办红白事或者家里遭难了,都要过去送钱。谁出门遇事给他打电话,他都要妥善处理。这样的大佬手黑心不黑,杜月笙就是这种人。

杜月笙文质彬彬,不像黄金荣那样冷眉冷眼煞,也不像张潇林那样凶神恶煞。相由心生,杜月笙跟一般黑道上的人不一样。

首先声明,这里没有洗白杜月笙的意思。

杜月笙在黑帮林立的上海滩能够混出模样,被称为"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他从一个做小买卖的小瘪三混成上海滩呼风唤雨的黑帮大佬;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业的实业大亨;如果他不懂厚黑学、不心狠手辣、不奸诈阴险是不可思议的。

不过杜月笙在为非作歹的时候,确实也做了扶危济困的事。你可以说他居心不良,也可以说他为了收买人心,但毕竟也为下层百姓做了点好事,这是毋庸置疑的。

杜月笙之所以给其它黑帮人物有所不同,跟他的出身有关。

杜月笙四岁的时候就失去父母,尝尽人间冷暖,十四岁就到水果行当学徒,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底层劳动人民。比起那些劣迹斑斑,生性恶毒的李逵们来说,杜月笙入道有一点情有可原。因此他比一般黑帮的人更同情或者说更懂穷苦人,对他们的苦难感同身受。因此,在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杜月笙有一些发自内心的悲悯。

通过下面一件事,就能证明杜月笙跟其他黑帮人物的与众不同。

1931年,上海法租界纺织工人请求涨工资资方不理睬,因而发起大罢工,水电和环卫工也立即响应。

整个法租界断水断电,一片狼藉。

法国人托市长找杜月笙出面要他动用青帮强硬摆平此事,杜月笙一看对方来者不善就婉言拒绝:不行不行,我拿不下。

法国人只好再去求告其它黑帮,但没有杜月笙的首肯谁都不敢插手,法国人只好再次登门求杜月笙,杜月笙装作非常无奈的样子说我试试吧。

过了几天,杜月笙告诉法国人,大家只是要求涨工资,没有违法,我的手下不愿意出头。

杜月笙给管事的法国人打电话:"工人要求工资上涨一倍,你们看着办,不然我也解决不了。"

"他们要求涨多少呢?"

"一倍。"

"这个。。。怕不好说。五成怎么样?"

"不行,至少七成。"杜月笙说。

"那好吧。"法国代表说。其实罢工领袖交给杜月笙的底线是涨工资三成。杜月笙说,你们劳师动众一场,就涨三成,成本也太高了,我给你们多要点。就这样,杜月笙一句话,工人们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杜月笙后来又把罢工领袖召集过来说,资方答应涨七成工资,可是罢工期间的工资他们不管,你们看怎么办?罢工领袖们说,这个结果已经不错了,出乎我们的意料了。但杜月笙说,大家都是出苦力的,上有老下有小,不容易,罢工期间的工资他们不付,我来付。

杜月笙把手一挥,手下拿来了一张三十万的支票。

大家想想,杜月笙又帮工人争取权益,自己又掏腰包贴钱,工人能不念着他的好吗?

杜月笙对手下说,对于到他到府上求告的人,不管是大人物还是还是小老百姓,一律不能拒之门外。而且杜月笙有时间就亲自接待,对他们几乎有求必应,杜月笙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侬的事,吾晓得了!"

杜月笙一生仗义疏财,尽管他的钱不那么干净,但总比那些一毛不拔的人要好得多。几乎买了整个上海滩的交情!

民国前任大总统黎元洪专门为杜月笙写下一副对联:"春申门前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由于杜月笙情商高,什么人都看得起,所以他在上海滩混得风生水起,连蒋介石都敬重他几分。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蒋介石让杜月笙去台湾,大陆方面也透露出挽留杜月笙的意思,杜月笙两边都不得罪,去了香港。

可是中国有句话叫叶落归根,杜月笙晚年的时候也想回到自己的故乡上海,可是国民党特务拿出一张黄金荣在大陆扫大街的照片,说你要回去也没有好果子吃。杜月笙一想我一大把年纪了,扫大街肯定吃不消,就打消了回去的念头,只能在梦里回到故乡。

杜月笙后来在香港得了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享年63岁。杜月笙的姨太太姚玉兰在杜月笙死后去了台湾,临走带走了杜月笙的骨灰,那是跟自己相濡以沫一辈子的男人,姚玉兰不想让老杜一个人留在香港。

杜月笙的骨灰被葬在台北县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坡上,坟头向着上海的方向。

人走茶凉,在台湾没有人能记得起杜月笙这个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更没有人到他坟前去看一眼。但却有一个老人默默陪伴杜月笙,为他扫墓。

老人名叫李开明,一个国民党的退伍老兵,老家是江苏的,2006年的一天,李开明老人偶然间路过杜月笙的陵墓。

老人跟杜月笙非亲非故,也未曾谋面,但老人听说过杜月笙。

看到昔日上海滩的大佬已经作古,坟前一片荒草,凄凄惨惨,不由感慨万千、顿生恻隐之心,就把陵墓四周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一坚持就是三年。

佛教讲究因果,也许是杜月笙曾经的因,换来了今日老人扫墓的果。无论如何都要给守墓的老人点一个大大的赞,祝老人幸福安康,好人好报。


历来现实


杜月笙在香港临终之前对家人朋友说过,他活着的时候因为气喘到不了台湾,等他死了,也要将他葬到台湾。

他不是不想落叶归根,也不是不想葬在上海,可是,蒋退到了台湾,后来又看到了黄金荣拿扫帚扫街的凄凉晚景,他实在是不敢回上海呀!

所以,他又说了一句,将来上海“光复”,你们可得起出我的棺材,将我的尸骨带回上海,然后葬在高桥。

只不过,杜月笙的这个意愿至今也没实现,从1951年8月病逝于香港,后来他的棺材被用船运抵台湾,后于1953年6月安葬在了台北汐止的尖头山麓的墓地中,已经过去了68年,他的尸骨仍然还逗留在台。

杜月笙泉下有知,恐怕心中也会又心酸又无奈又凄凉吧!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杜月笙虽然有好几个儿女,可是,他死去这么多年之后,坟头上竟然长满了杂草,最后却是一个曾经素不相识的人为他辛辛苦苦扫墓数年。

1951年杜月笙病逝之时,他的门生和朋友为他操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出殡之时更有千人冒雨相送,葬礼所花费的钱竟有十万港币之多,无数人纷纷为他撰写悼文,香港媒体报社也纷纷刊载他的生平事迹,可谓一时盛况。

可是,谁又能想得到他的坟墓竟然会破败至此,纵然他叱咤风云数十年也终究逃不过人走茶凉的结局。

为杜月笙扫墓的人叫李开明,这是一个和杜月笙一样怀着遗憾和憧憬来到台湾的人。

李开明偶然来到了汐址的尖头山,突然想起几十年前在纵横上海的“海上闻人”杜月笙便葬在此处,所以便想去祭拜一番,谁曾想当他找到杜月笙墓的时候,入眼的却是一座没人打理的破败不堪的坟墓。

他抬头一看,看到了坟头上深深刻着的四个字——义节聿昭。

李开明恍恍惚惚想起了杜月笙曾经的所作所为,顿时为这四个字所感染,于是决定为杜月笙扫墓,让杜能够安安心心、舒舒服服地在此长眠。

那么,杜月笙究竟有何作为,竟然能够让蒋介石在他死后为他亲题“义节聿昭”四字挽额,又能够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心甘情愿地为他扫墓呢?

杜月笙一生事迹颇多,虽然他曾经也只是社会底层中的一个小人物,用他自己的话是一条泥鳅,可是当他崛起之后,他的所作所为却能够令无数自诩上层人士、文化人士汗颜。

在此,便说说他的两桩让人热血沸腾的旧事,看看他能否当得上“义节聿昭”四字,又值不值得李开明为他扫墓。

1932年1月18日,日军突袭驻沪的蔡廷锴地是八路军,挑起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当时,日本为了能够尽快打垮蔡廷锴,从而控制上海,制定了一个计划,派一部分日军借道法租界,绕到第十九路军的右后侧,打蔡廷锴一个措手不及。

杜月笙第一时间获知了此时,他一方面将消息告诉蔡廷锴和吴铁城,让他们做好防备;一方面又怕国民政府外交部的照会还没抵沪,日军的阴谋便已经得逞了,所以他迅速出面召集各国领事开会商讨日军借道法租界一事。

各国领事原本已经在日本人的威吓下默许了日军借道一事,但是杜月笙却气得拍案而起,怒吼一声:“好,东洋兵可以进租界、住租界、利用租界打中国人。你们尽管通过这个议案,不过,我杜月笙要说一句话:只要议案通过,我请日本军队尽量的开来,外国朋友一个也不要走我杜月笙要在两个钟头以内,将租界全部毁灭!我们大家一道死在这里!”

杜月笙这句狠话一出,各国领事纷纷被吓住了,哪还敢让日军借道?

他用了一句话,便化解了第十九路军的危机,他敢说这么一句话,也可见他爱国之心之赤诚,这句话很燃!

1937年,中、日淞沪会战在即,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从日内瓦返回日本途径上海的时候,突然决定下船去拜访拜访杜月笙。

永野修身如此高位,为什么会专门去拜访杜月笙呢?自然是想拉拢杜月笙,然后利用杜在上海的威望和影响力去操控和统治上海,同时也能利用杜捞钱的本事为他们捞钱。

所以,他一见到杜月笙,便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投资三千万日元,和你合作开一家“中日建设银公司”。

永野修身抛出这块鱼饵的时候,认为杜月笙也抵挡不了这诱惑,谁知杜月笙却摇头说道:“我是中国老百姓,无钱无势,永野部长先生未免太抬举我了。”

他听完杜的话,又以为是杜月笙嫌鱼饵太小,所以急忙改口说:那么银公司由你一个人开,我们出钱,如何?

对于这三千万的诱惑,如果换成了张啸林的话,恐怕早已经点头答应了,可惜杜月笙不是张啸林,所以杜月笙还是摇头拒绝了永野修身。

后来,日本人一看杜月笙太不识相了,日本特务头头土肥原更是干脆派了一架战斗机飞到杜公馆上空盘旋,想以此胁迫杜月笙向他们低头,但是杜月笙始终不为所动。

最后,杜月笙更是在日本特务的眼皮底下,冒着生命危险离开了上海,去了香港,然后一头扎进了为抗战提供后方援助的事业之中,可谓倾尽家财矣。

这样的杜月笙,当不起“义节聿昭”四个字?当得起!

这样的杜月笙,值不值得李开明为他扫墓?值得!


吾与吾国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去世,一年后四姨太姚玉兰将其骨灰安葬在台北汐止墓地。姚玉兰之所以敢将杜月笙骨灰带至台北,是源自她与宋氏姐妹的关系。杜月笙陵墓多年无人问津,这与其晚年的抉择有关。

杜月笙,是上海滩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他从一个水果摊贩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青帮头目之一。杜月笙看似是文质彬彬,骨瘦嶙峋,但实质上却是心狠手辣的一个人,他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杜月笙在上海的巅峰时期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之后杜月笙先赴香港后到重庆。抗战胜利后,杜月笙以帮会代表的身份返回上海。但上海已时移势易,杜月笙的时代可以说是已谢幕,进入人生最后几年。

抗战期间,杜月笙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募捐了不少的钱款,还配合军统锄奸队刺杀了不少的投敌汉奸。再次回到上海的杜月笙,不但成了游行群众打倒的恶势力,而且还遭到昔日手下的羞辱。

上海当局已把当年的朋友杜月笙当成重点打压的对象,杜月笙的势力发展空间大大被压缩。稳住局面的杜月笙,先是通过密友戴笠除掉了叛徒吴绍澍,然后将自己的一些得力干将安排到当局的闲散部门。

随后的上海反腐风暴,将杜月笙彻底对国民党当局失望。他曾对好友范绍曾说:“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还说:“过去列强统治租界时期还有些建设,国民党来了以后却只知道要钱。”

1949年,杜月笙对着形势了如指掌,他清楚必须要做抉择了。回到上海的这几年,杜月笙积极助蒋剿共,同时又跟我党结下一些情缘。就在两年前,杜月笙还收了金山为关门弟子,并为其工作提供帮助。

杜月笙还为总理的堂弟周恩霪做过掩护,而此时的国民政府垮台已成定局,国共双方加紧争夺有实力的社会人士,杜月笙是骑虎难下。面对黄金荣作出留在上海的决定,杜月笙也考虑过留下,但他仍有顾及。

二十年前,杜月笙曾将地下党员汪寿华埋于龙华荒野,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杀害过三百名党员和工人,杜月笙觉得留下凶吉难测。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在争取杜月笙,老蒋召见杜月笙并要求他立即前往台湾。

杜月笙经过反复权衡,最终决定远离政治漩涡,选择去香港定居。同年,杜月笙举家迁往香港。赴港后的杜月笙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的哮喘病愈加严重。请了不少的中西医来诊治,但身体却一直不见起色。

好友章士钊受托到香港,还在向他宣传中共政策并极力争取他。但杜月笙依旧是顾虑重重,他后来得知,黄金荣响应改造号召,开始灰头土脸的打扫大街。杜月笙又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留下,心中矛盾重重。

杜月笙本想迁居法国,彻底远离政治是非。但国民当局收取的巨额护照费用,让杜月笙无法承担,最终只能作罢。1951年,杜月笙已经病入膏肓,他对自己留下的11万美金资产进行了分配,并立下了遗嘱。

杜月笙销毁了他人的所有借据,对子女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1951年8月16日下午,63岁的杜月笙病逝。他留下的遗愿是要葬在故乡上海浦东高桥,但这个遗愿注定只能是不能实现的愿望。

杜月笙去世后,偌大的一个家也就散了。三太太孙佩豪去了英国、五太太孟小冬留在了香港。第二年,四太太姚玉兰带着杜月笙的骨灰前往台北,安葬在台北县汐止秀峰小学后山上。之后很少有人为其扫墓。

五十多年后,一位名叫李开明的老人义务为素不相识的杜月笙扫墓三年。这位八十岁高龄的老人曾在阳明山官邸担任总机,他与杜月笙无亲无故,两人唯一的交集只不过都是江苏人。但这并不是他扫墓的原因。

李开明说,他有一次到汐止大尖山时,无意中看到杜月笙墓园的路标,便好奇的前来相探,却发现墓园残破不堪。当时心里就萌生了想整理一下的想法,从此他每周都从台北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到此扫墓。

三年间从不间断,就连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李开明说,刚来的时候陵墓已经被草围住进不来了,陵园的走道、墓碑全是青苔。老人一边整理一边感慨道:“人在人情在,莫非人亡人情也亡了?”

李开明老人曾对记者讲,他不明白为何历史上这么知名的人物,竟然在死后墓园无人清扫,公家只拿他来宣传。他说这样也好,能让他有个地方健身、种种花草。李开明希望能有人常来看看,留意他种的花草。

老人扫墓期间也曾遇过杜家人来此祭拜,他还将祭拜的花用水罐养起来。不过,为杜家扫墓的人不光有李开明一人。还有一位同样是八十岁的李成全老人,他杜月笙幼子杜维嵩默默的扫了四十五年的墓。

李成全的岳母叶鸿英曾是姚玉兰的帮佣,杜维嵩的陵墓由姐姐杜美如祭扫。后来杜美如夫妇前往海外,就将祭扫之事托付给他,他一扫就是四十五年。

综上,杜月笙病逝后葬在台北,陵墓多年无人问津,毫不相识的李开明老人为其扫墓三年。从老人的谈话中可以看到,他的行为只是一种义举,就是不忍看到曾经有头有脸的人物死后陵墓被杂草所围。


野史也是史


杜月笙作为曾经在上海滩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结果晚年却非常凄凉。

在1949年4月,上海即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曾单独召见杜月笙,希望他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台湾,此时共产党也通过秘密渠道会见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留在上海。

但是,杜月笙考虑到自己反共20余年,尤其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还亲手杀害了包括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在内的众多共产党人,可谓血债累累,所以不敢不走。

同时对于蒋介石,因为上海市长事件以及蒋经国上海打虎事件,他已经将蒋介石父子都给得罪。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杜月笙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同时也谢绝了共产党的挽留,他带着家属以及众多金银细软来到号称自由之都得香港避难,租住在坚尼地台18号底层。



当时,国共双方还在继续争取杜月笙,我党特意派出章士钊,以及杜月笙的一个已加入共产党的儿子赴港,劝说他返回上海。国民党方面,也不断派人赴港,拉拢杜月笙去台,但最后杜月笙还是以身体欠佳,无法远行而婉拒掉国共双发的邀请。

等到1950年,北京中国银行准备在京召开董事会议,因为杜月笙曾经是北京银行的董事,所以在中共的极力邀请下,杜月笙表示自己尽可能会亲自去趟北京,即便自己不能去北京,但也将委派代表去北京参加会议,也算是对中共的一个积极表态。

消息传出后,台湾方面如遭雷击,对杜月笙极为不满,蒋介石更是震怒,将在台湾的杜之老友,如张群、王宠惠、严家淦、洪兰友等人,召到草山别墅大加训斥,骂得狗血喷头,史称“中行事件”。后来杜月笙病逝香港,蒋介石迟迟不做表态,也与此事有关。

此时的杜月笙,其实还是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生活多年的上海,毕竟这里算是他的故土家乡,人在死的时候,谁都希望能够落叶归根。但可惜的是,后来杜月笙看到老友黄金荣正在扫大街的消息后,便彻底打消了回上海的念头。



两年后,杜月笙在香港因病去世,他的姨太太姚玉兰在杜月笙死后去了台湾,走的时候还特意带走了杜月笙的骨灰,因为姚玉兰不想让杜月笙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留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连个祭拜的人都没有。

来到台湾后,杜月笙的骨灰被葬在台北县的一个小学后山上,这是姚玉兰和杜月笙的子女精心挑选过的地方,墓地望着上海的方向,也算是成全了杜月笙一心想要回到上海的愿望。

其后,蒋介石政府因为当年“中行事件”的缘故,对杜月笙仍然心怀恨意,所以对其安葬事宜及家属都不闻不问。

由于杜月笙生前去香港时并没有带走多少财产,因此他死后,其子女都开始为各自的生活奔波,没多少时间常去台北为其扫墓。与此同时,杜月笙虽然在上海是大名鼎鼎,但是在台北,却没人知道这个曾经一手遮天的黑帮老大,再加上国民党政府的刻意忽视,慢慢的,杜月笙的墓就被人们所遗忘。

但后来,却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扫墓人,一连三年年年都会为杜月笙扫墓,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李开明。他与杜月笙非亲非故,两人生前并不认识,但是李开明是从江苏移居到台湾的,对于杜月笙的事迹有所耳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李开明发现了杜月笙的陵墓,当他看到这个曾经呼风唤雨叱咤江湖的老大,竟然在死后连个扫墓的人都没有,便心生恻隐之心。

于是此后每个周末,李开明都会特意来此地为杜月笙扫墓,并且还在陵墓前种了很多花草,好让这个墓看起来没有那么凄凉。这一做,就是整整三年,直到李开明去世。


我是赵帅锅


杜月笙,民国时期上海青帮三大佬之一,在那个年代,他的名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如今,他的事迹仍然为众人所知。

杜月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是助纣为虐镇压工农的历史罪人,亦是为抗日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英雄,对于这样一个人单纯的用“好”与“坏”来评价是极为不妥的,因为他的复杂,他的影响力,所以在49年战争即将结束的前夕曾被我党和蒋介石同时争取过。

当时部队快要开进上海,杜月笙面临着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是离开还是留下?辗转难眠反复思考后,他决定了离开,因为他曾犯过错,他的手上沾满了太多无辜人的鲜血,他不确定留下来日后会不会遭到批判。

所以,他走了,但他没有应蒋介石的邀请去台湾,而是来到香港,与他一起去香港的还有他姨太太孟小冬,姚玉兰。孟小冬和姚玉兰是京剧演员出身,孟小冬是来到香港后才正式嫁给杜月笙的,而姚玉兰过门比较早。

关于杜月笙和姚玉兰之间还有一段比较荒唐的故事,姚玉兰有一个妹妹叫姚玉英,姐妹俩的母亲叫筱兰英,当年杜月笙同时看上了母女三人,因此留下了母女三人共事一夫的荒唐事。

不过杜月笙对姚玉兰确实是真心的,他对母女三人都特别好,后来母亲和妹妹去世,杜月笙更加疼爱姚玉兰,之后姚玉兰也跟着杜月笙去了香港。

来到香港后,杜月笙失去了往日的英雄气,日渐苍老。时间越久,他想要回上海的欲望越强烈,可是当他看到昔日同门黄金荣在上海扫大街被批斗的时候,他绝望了,他知道自己永远也回不去了,久而久之,心情烦闷的他病倒了。

1951年8月,杜月笙因病去世,他死后,遗体在香港火化,第二年,姚玉兰便带着他的骨灰来到台湾,按照杜月笙的临终遗愿,其墓碑面朝西北,那是上海的方向,蒋介石亲自题字“义节聿昭”。再后来姚玉兰也去世了,就葬在杜月笙的旁边,遗憾的是,由于杜月笙的后代大多在外奔波,无暇顾及他的陵墓,所以时间久了,杜月笙及其夫人的陵园因无人打扫而荒草丛生,逐渐败落。


可怜这位曾经叱咤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死后竟落得如此下场,不过后来,有一位名叫李开明的老人,偶然间得知杜月笙的安葬之所,李开明是从江苏移居到台湾的,虽从未见过杜月笙,但很早就听过他的大名,所以出于敬佩之情,他来到杜月笙的墓前,看着无人打扫的杜月笙墓,李开明动了恻隐之心,他决定此后每周都来为杜月笙扫墓,好让这座墓看起来不至于太过凄凉,这样也不致于辱没杜月笙生前的名声了。


咸鱼闲聊


这位给杜月笙扫墓的人,既不是他的家人,亲朋好友,也不是他曾经的门徒,而是一个他未曾谋面的陌生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李开明,他和杜月笙一样,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台湾本地人,而是从大陆移民过来的。



李开民在大陆老家的时候就早有耳闻杜月笙的传奇事迹和经历,对他在国家危难时刻不顾个人的利益损失,不停的为国内的抗日力量进行捐款、捐物资的举动,对他能够做到尽自己一切能力去支援祖国的抗战的行为很是敬佩。



而之所以坚持这么久给从未谋面的杜月笙扫墓,其实也并不只是敬佩,还因为李开明不忍心看着生前呼风唤雨的男人死后无人问津,于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为杜月笙扫墓,并在墓的周围种上花草,而这一做就是三年。


历史小猫咪


杜月笙在生前十分风光,但是他所取得的一切都是依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来的,原本杜月笙只是一个小混混,后来因为得到黄金荣夫妇的提携,让他有了发迹的机会,后来居然超越了黄金荣,并坐上了上海滩黑帮老大的第一把交椅,当时的杜月笙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是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即便是杜月笙这样的人物也无法阻挡时局的改变,在上海陷入战乱之际,杜月笙只能选择离开上海这块曾经自己混的风生水起的地方。

在旧上海,杜月笙是呼风唤雨一样的人物,他黑白两道都吃得开,但是在上海战乱时为了自保,杜月笙也不得不离开。可以说对杜月笙来说,他对上海是十分留恋的,因为杜月笙在上海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他一点一滴积累的,离开杜月笙意味着自己曾经的努力都白费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回到上海的那一天,后来他带着家眷和家产来到了香港生活,在香港生活的这段时期杜月笙也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回到上海,后来杜月笙也曾经返回上海查看形势,结果让杜月笙十分失望,上海不仅越来越混乱,就连黄金荣都不得不在街上扫马路,杜月笙如果选择回到上海也好过不到哪里去,所以他只能继续在香港生活。

后来杜月笙病重并死在香港,这对于杜月笙来说是一大遗憾,他离世之后,骨灰由姚玉兰收藏,姚玉兰在杜月笙的众多姨太太中算是对他有情有义的,姚玉兰后来选择到台北生活。姚玉兰知道杜月笙一直都舍不得上海,为了弥补杜月笙生前不能回到上海的这一遗憾,她将杜月笙的骨灰葬在了台北县的一座山上,在这座山上可以看到上海,让杜月笙死后可以和上海遥遥相望。

杜月笙虽然生前风光无比,但是死后却很凄惨落寞,也没有什么人给他扫墓,渐渐地这个上海昔日的黑帮老大被人们所遗忘,但是后来有一个人出现了,他本来并不认识杜月笙,但是却给杜月笙扫墓三年,他叫做李开明。李开明之所以会这样做,其实是因为他听说了杜月笙生前的往事,所以打从心底敬佩杜月笙,看到他的坟墓如此凄凉于心不忍,就自发每个星期给他扫一次募,算是对这位昔日的上海老大的一份敬意。


历史课课代表


杜月笙死后葬在台北,陵墓多年无人问津,不相识老人为何扫墓三年?

民国很乱,这个时期不仅社会环境动荡,连人的思想也极为动荡,不过乱世出枭雄,总有一些人在他们的时代发出极为耀眼的光芒,而杜月笙就是十九世纪上海滩最为耀眼的明星。

民国时期的上海滩,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他们分别是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其中黄金荣是上海滩的老牌大哥,张啸林也凭借着能打独步上海滩,而杜月笙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混混,一步一步成为上海滩真正的土皇帝,靠的就是情商二字。杜月笙很会做人,以至于锦上添花的事他不做,只做雪中送炭的事,因此黑白通吃。即使是在东北地区呼风唤雨的张学良,到了上海滩也得靠着杜月笙的庇护才能勉强活下来。



在美丽的鲜花也有凋谢的时候,在璀璨的明星也有暗淡的时候,杜月笙的晚年生活非常悲惨,为了逃避斗争带来的波及,他毅然决然的放下了自己辛苦打拼来的家业,收拾细软来到了香港。但是香港毕竟是香港,只有在上海的杜月笙才是真正的杜月笙,他心心念念的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回到上海,但是上海的形势却越来越差。当他看到黄金荣在街头扫地的时候,终于打消了自己的念头。


杜月笙生病了,病的很重,最后客死他乡,至死也没能回到自己想念的上海。杜月笙的姨太太姚玉兰在杜月笙死后就来到了台北,她很爱杜月笙,所以将杜月笙的骨灰带到了台北。杜月笙的骨灰被葬在了台北县的一个小学后山上,因为从这里可以看见上海。这一处是姚玉兰和杜月笙的子女们共同选择的,为的就是让杜月笙圆一个念想。

杜月笙在香港去世之后,并没有为他的子女留下多少财产,他的孩子们也在世界各处打拼,不能经常来为杜月笙扫墓。于是在台北的某个地方,一直埋藏着一个不为人知传奇,而这个传奇却在上海家喻户晓。杜月笙被很多人遗忘了,但是有一个人却默默无闻为他守了三年的墓,这个人就是李开明。



李开明和杜月笙并不相识,但是李开明是从江苏移居到台北的,他对杜月笙的故事素有耳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杜月笙的墓。或许是对传奇的尊重,李开明不忍心看着生前呼风唤雨的男人死后无人问津,于是每个周末都会为杜月笙扫墓,并在墓的周围种上花花草草,这一做就是整整三年。


虽然不知道李开明为何这么做,不知道杜月笙是否值得这么做,但是对于历史对于传奇的敬畏之心,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些的。


司徒历史


这个男人可以说是中国黑道界的教父,从一个小人物慢慢的在那个鱼龙混杂的上海进行打拼,最终依靠着一定的条件和机遇摇身一变成为了那个地方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至今在沪地,还有很多老人对于他的事情津津乐道。

人物生平

他是从一个小混混开始发家,最后凭一己之力创成为了“青帮”的一号。在他的一生中,因为做的事情大都有好有坏,所以后世的人们对于他的评价才会褒贬不一。有人所他是一个有着良心的仗义“帮主’,也有人说他就是一个依靠着投机慢慢上位的无赖地皮。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他最站在了上海金字塔的顶层,让那些喜欢说他坏话的人,只能那样在底下说他。

就研究人物的学者对其进行评价,说他是一个有着良心的黑帮分子。因为就这个人来说,虽然他在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出了不少的力和财富,但就他的生平来说,他一辈子的谋财行当,基本上都是犯罪的事情,所以他这个人是不好去评价的。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在国家危亡的时候,能够去做出自己的贡献,由此可见此人也不是一个完全唯利是图的人,也是具有一定民族血性,具有民族自尊感、尊严感的人。

特别是他在战争打的最响的时候,他不顾自己的损失和获得,以自己的身份,不停的为国内的抗日力量进行捐款、捐物资,以他能够做到的一切去支援祖国的抗战。

死前所做

在他临死的时候,自己能够掌控的资金不过是十一万的美金,他在将这些钱好好的处理后,又将别人借他钱所打的借条进行撕毁。其实,在他快要去世时,所说的一句话非常的耐人寻味,像是其一生的总结,也像是他最后的遗言,而且在这句话中也充满了他铁骨铮铮的情怀,这句话便是:“我没有希望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死后

他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去世,在那个时候,他是在台湾的。要知道,虽然他是逃出的大陆,但是他对于大陆的感情是很深的,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所普遍的恋乡情怀。所以直到在死之前,他都心心念叨着自己曾经发迹的地方,怀念着自己曾经辉煌过的地方,正是在那个地方,才有了他精彩的一生,才使其有了所谓“三百年帮会第一人”的美称。

最终,这位生前骄傲无限的男人,还是下葬在了台北县中,而这个墓地的选择和掩埋也非常的考究,因为他在生前的时候,非常的想念上海,所以他的家人特意为其选择了一个面向上海的方位来埋葬他,为的就是满足他最后一个心愿。

自发的扫墓人

这位给他打扫的人,既不是他曾经的门徒,也不是他的亲戚,而是一个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李开明,他和“杜”一样,也不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而是从大陆移居过来的,他在大陆的时候就早有耳闻他的传奇事迹和经历,虽然算不是崇拜,但也算是敬佩。之所以他会在这么多年来坚持个这位没有交集的“老乡”扫墓,其实也是觉得“心凉”和好心。因为他觉得此人生前风光一时,可以说是呼风唤雨,但是在死后却无人问津,心中难免会有点凄凉,再加上二人又都是移民之人,所以他为了能够让其在下面好过,也为了让自己的心中有所慰藉(中国人信因果),所以才会不自觉为其扫墓。


木剑温不胜


有句老话说得好,“自古乱世出英雄”。在抗日战争期间,确实出现了许多英雄,为了保卫自个儿的国家,有的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人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可惜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抗日战争期间的有些英雄渐渐地被世人所遗忘。今天我要谈的这位主人公,他叫杜月笙,他起初只是上海一个不起眼的小啰啰,后来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成了上海黑帮老大。他的创业经历也非常传奇,社会地位也由此渐渐升高了。1937年,他拒绝日本人的示好。由此可见,他的人品还是不错的。

㈠他是个爱国人士,不与那些卖国贼同流合污

在抗日战争最开始的阶段,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没有胜算的,毕竟日本人过于强大,因此在中国产生了许多汉奸走狗。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许多意志不坚定的中国人都选择投靠了日本人。杜月笙不是这样的,他深知在战争中要想获得胜利,物资必须要得到保障。因此他在暗中筹集大量物资,并派人将之送到前线去。除了物质的筹集外,他自己也没有闲着。据说他本人还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

㈡他是上海近代最大的黑帮帮主,在当时有着很不错的政治人脉

除了黑帮老大这个头衔之外,他还是一个现代实业家。也就是说在做生意这方面,有着极好的天赋。此人惯会收买人心,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对他赞誉有加。宋子文、孔祥熙等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要知道孔祥熙这些人,可是颇得蒋介石看重的,他能成为这些人的朋友,想必自身也有着闪光点。1929年,他成为公董局华董,可别小看这个职位。在这一年,他在上海金融业这一块又展开了一片蓝图。借着这个机会,他又认识了徐新六这些人。

㈢ 他死后多年无人问津,一个不相识的老人为何为其扫墓多年?

杜月笙此人生前可是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大人物,可死后却无人问津。这也太惨了!按理说来,他的后人应该每逢清明节也会来扫一下墓吧。为何竟是一个不相识的老人前来为其扫墓?他虽然确实为抗日的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但他手上也沾染了不少共产党爱国人士的鲜血。再者说了,他本人还反共了20多年。因此他本人在后来也就没有选择留在上海。后来又因为上海市长事件,把蒋介石给得罪了到底。他的儿女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到处奔波劳累,因此扫墓就渐渐被他们遗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