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拋開得失之心,求取人生的“靜定”,方為良策

《菜根譚》:拋開得失之心,求取人生的靜定,方為良策。

《菜根譚》:拋開得失之心,求取人生的“靜定”,方為良策

古人有這樣一句話;“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罪而生成,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卷而先終。”

人生有四大災禍之源:輕諾、生嗔、多事、倦怠,這四個特性是人性的弱點,也是最常犯的錯誤。

大多數人總會因為輕易的許諾,輕易的產生情緒和妄念,而徒生災禍,所以保持一份溫和,用一份靜定的心思,對待自己的人生,這一份平和與穩重,會讓自己受益良多。

遵循著“四不”的原則,不輕諾,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做一個能夠持守穩重的人,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往好的方向循環。

《菜根譚》:拋開得失之心,求取人生的“靜定”,方為良策

有一份處變不驚的心思,無論是在歲月靜好的時候,還是在事情來臨之時,避免過於急躁,以心平氣和的狀態去對待,最終才能迎來成功。

因為人在情緒的驅使之下,難以做出理智的決定,無法保持一個清醒的姿態,非但沒有一個清醒的頭緒,反而越來越糟糕。

正所謂說“情緒會模糊事物的本質”,以情緒做出這樣的人生決定,怎能清醒。

《菜根譚》:拋開得失之心,求取人生的“靜定”,方為良策

在魯成公時期,晉人扣留了鄭伯。

鄭國的大臣公孫申就說:“我們出兵攻打許國,並宣佈將另立國君,晉人一定會歸還君主。”

於是鄭國就出兵去圍攻許國,表示不急於去救鄭伯,這個時候晉大夫說:“鄭人將另立新君,我們扣留一個普通人有什麼用呢?不如藉著討伐鄭國,把國君再還給他們吧,和鄭國議和。”

於是很多諸侯討伐鄭國的時候,就歸還了鄭伯。

《菜根譚》:拋開得失之心,求取人生的“靜定”,方為良策

處變不驚才是良策,在事情出現的時候出現煩亂的情緒情有可原,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能在這種情況之下,反而保持一種穩重,靜定的姿態,才能夠真正的令人佩服,而且還會避免因為情緒太過於急躁而惹出禍端。

《菜根譚》說:“忙處不亂性,須閒處心神養得清;死時不動心,鬚生時事物看得破。”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時候,散亂紛擾,就是因為對於某一些事情看得太重,有的時候看清一些,不要太在意一些東西,對於人生的一得一失不要看的過重,即便是起起伏伏,也要把它拋開一邊。

因為這些事情不會對自己產生任何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人生得失與起伏對於人生來說,起不到任何決定性的作用。

《菜根譚》:拋開得失之心,求取人生的“靜定”,方為良策

以這樣的一種心態為基礎,才能正確的看待自己的人生,才可以讓自己做出理智的決定,避免因為當下的一些騷亂而引起情緒的波動。

透徹人生,做到不亂性,不動心,這其實就是很多人追求的賢能豁達的狀態。

《道德經》之中所說的“無為之治”,以及儒學之中所強調的“中庸之道”,就是讓我們權衡利弊之後,做出一個適度合理的舉動。

適度合理的舉動,必須建立在不在乎眼前的一得一失,以便於我們修養情緒的穩定,用這樣的一副心態,來修養自己的品格,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心性。

《菜根譚》:拋開得失之心,求取人生的“靜定”,方為良策

我們學習這些古人的智慧,就是要讓自己修養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讓我們的人生活得更自在更舒服。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